第35章 讀書就是讀命
- 我是一條墮龍,打造無上仙族!
- 蘭花換錦服吖
- 2072字
- 2025-07-07 12:01:00
三月煉體,放眼整個常山縣,這個速度,也可以稱得上是天才級別。
這其中,陸瑾的“福地”神通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助力,當然,林秋自身的努力更為關鍵。
試想,若是攤上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緣主,他就算能提供兩倍的修行助力,那也無事于補。
臨近年關。
林秋有事沒事就往家里買著年貨,歲月靜好,每日就是練練刀,陪一陪阿巧,日子過的也很清靜,沒有往日的匆忙。
林冬日復一日的往私塾跑,他上學比較晚,雖說腦子好,但腦子好的人也不少,唯有勤奮,才能彌補那十年的空缺。
他待人溫和,尊敬師長,私塾的老先生也喜歡他,大冷的冬天,私塾中只有一老一少,其余的學生,要么是窩在家里睡大覺,要么就是在青樓的溫柔鄉。
自冬日起,唯有林冬每一日都會來此學習,哪怕凍的耳朵生瘡,也會耐下心來苦讀。
“先生,這里有句話,我不太懂。”
林冬指著書上的一行黑色字體。
私塾的王先生緩步邁了過去,臉上堆著笑容,低頭一看,書上寫著:
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
“這是陳大儒的《誡子孫詩》,說的是,告訴我們的后輩,只有能耐得清貧的生活,才有資格去做官。”
王老先生笑問道:“說一說,哪里不懂?”
林冬略一思忖,道:“常山李家自發跡以來,出了兩位縣令,甚至有一位差點去了郡城為官,李家的財富,比之常山縣所有百姓加起來還要多,若是按這句話來講,他們家是沒人有資格做官的。”
王老先生踱步片刻,方才說道:“李承鵬,李拓山,這二人是李家發跡后的第二代,第三代,承與拓,這二字,其實隱喻了李家那一時代的發展情況。”
“李家發跡之始,也并不如現在勢盛,一個家族想要成長,必定會觸碰到其他家族的利益,其實那一路走來,表面光鮮,實則步步如履薄冰。”
王老先生又來回走了幾步,繼續說道:“李承鵬才情不錯,有治縣之才,二十歲中舉,做了二十年的典吏,熬到不惑之年,才坐上縣丞的位置,又十年,過了知天命的年紀,才爬到了縣令的位置。”
“李拓山,三歲啟蒙,四歲識字,五歲文章,六歲熟讀四書,十年不出門,一舉奪魁,那小子不錯,有治郡之才,但李家的能量不夠,爬不到郡里去。”
他伸手按在林冬的肩上,輕聲道:“小冬啊,求官求學一途本就艱苦,我活了六十七載,驚才艷艷有治郡之才的人,我見過不少,可因自恃才情,屈居三甲的人不在少數了。”
“這一條路,沒有捷徑,更沒有錦衣玉食,整日尋歡作樂之輩,你現如今看到的李家,光鮮亮麗,可承與拓那兩代人,平均壽命連三十歲都沒有。”
他拍了拍林冬的肩膀:“你家中不錯,可別被世俗之物所迷惑心智,勾欄賭坊之地萬萬不可入,只有耐著清貧的日子讀書,把書讀爛,方才可金榜題名。”
此番話過后,林冬如醍醐灌頂,重重的點了點頭:“多謝先生解惑。”
看著林冬眼眸精光,老先生心中甚慰,伸手指了指其余空下的座位:“別的不講,就說這些人,一到冬日,就再不來習書,如此懶惰,別說是中舉,走到頭,連個秀才也不是。”
王老先生看向林冬,問道:“你說,這些人連肌膚之寒也不愿忍受,能上的了榜單,做的了官嗎?”
林冬搖了搖頭。
王老先生欣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讀書吧。”
“嗯!”
林冬低下頭,認真品讀著每一個字,比之以往更要認真。
自從家中有錢之后,他的心態一直在發生變化,每天讀圣賢書,不如經商將林家發展到另一個階梯。
當時讀書,就是因為家里窮,隨意買幾本書,也花不了幾個錢,有了功名之后,能帶著自家大哥,過的好一點。
可現在家中每月都能有數百兩的收入,大哥也進了河防軍,練武有成,仿佛這個家也不需要他讀出個功名了。
再加上他是個有遠見的人,知道林家不能養一輩子的魚,得把錢拿出來做生意,錢生錢,再換權。
如此才能長久。
可先生的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也終于明悟,讀書無關貧寒,越有錢的人,越需要這一份權力。
正如李家,李承鵬潛伏二十年,坐在典吏的位置上,被同輩冷嘲熱諷二十年,終于,五十歲那一年,一紙任命,扶他坐上了常山縣縣令的位置。
李拓山,足不出戶十年有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新書,那一日踏出十年未曾邁出的門檻,便穩坐常山年輕一代,儒生魁首。
更被大儒評其為,有治郡之才。
“老夫我啊,再送你一句話。”
聞言,林冬抬起頭,盯著那蒼老的背影。
王老先生站在門前,看著雪花隨風飄動,輕聲道:“讀書,就是讀命。”
此話一落。
林冬渾身一顫,這句話不斷在耳邊回蕩,漸漸的,心中熱血升起,足以燃盡整個冬日的冰冷。
腦海中浸淫已久的雜念,一掃而空。
讀書,就是讀命!
……
臨近黃昏。
林冬方才從私塾走出來,頭戴一頂帽子,拜別先生之后,便大步往家中趕去。
看著那小小背影,王老先生只覺得心中甚慰,多少年沒有見過這般勤懇學子,又有多少年沒有見過如此赤子之心。
“卻不曾想,老夫我臨終幾年,還能遇到這般對于讀書如此至誠之人,難得,難得!”
一路過街穿巷,往家中趕去。
在經過勾欄賭坊一條街時,林冬死死的低著頭,只顧著走眼前的路。
耳邊女妓的叫賣聲不絕如縷。
林冬置若罔聞,就當他要踏過整條街時,突然,耳邊傳來一道熟悉也令他厭惡的聲音。
“喲,這不是王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嘛!”
抬眼看去,說話的是私塾一個學生,一直以來就和他不對付,每天想方設法的針對他,用言語奚落,總說私塾里每天都一股子魚腥味。
他身旁還跟著兩個同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