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行為改變思想(1)

1.趨向感受的來源

中學課堂上,一位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語文教師在講課,由于經驗不足,她的語速有些緩慢,說話也有些支支吾吾。最令人尷尬的是她說完前半句話,后半句被一個詞卡住了,像是一條小河中間突然橫了一塊大石頭,硬生生地截斷了水流。臺下眾多學生當中,有一個學生正在認真聽課,在老師的思維被那個不知名的詞卡住時,他卻喃喃地念出了老師無法說出來的后半句話,一字都不差。

這是心理學家以聽課老師的身份潛入學校的課堂中發現的現象。你可能也有類似的經歷,兩個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關注著相同的內容,他們的思想可能是相同的。

其實,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思想?!懊恳粋€心靈都守著它自己的思想。心靈之間沒有給予或交換。思想甚至不能進入并非他自己的、而是另外一個人意識中的思想的直接視域?!闭材匪谷缡嵌x思想趨向于個人的形式。并且,看起來,“同時性,空間上的接近,性質和內容的相似性,都不能將思想融合在一起,思想由不同的個人心靈這道屏障給分離了開來。這些思想之間的裂縫是自然中最絕對的裂縫?!?

那么為什么不同的人能夠說出一模一樣的語言呢?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假如,我們突然被問到一個我們認得但此刻卻忘了怎么書寫的字,我們完全不記得這個字的偏旁部首,甚至不肯定第一筆到底應該怎么寫。但在我們奇特的意識里,我們對這個字卻有著一種幾乎是執拗的印象,使得我們不經思考便斷然否定這個字的結構既不是上下結構,也不是左右結構,只有半包圍的結構,才是它的框架模子。我們在頭腦中搜索著,但并非漫無目的地搜索。實際上,我們會有意識地搜索與那個字相類似的字形。盡管此刻我們并不知道這個字到底怎么寫,但在冥冥中,似乎有一條路引領著我們越來越靠近真實的答案,直到我們頭腦中出現與這個字相類似的結構,或是更加接近的字形,我們愈加興奮的神經幾乎要跳起來提醒我們答案即將揭曉。

假設你突然記起無意中聽過的一支曲子中的某一句,當然,只是十分模糊的記憶,你甚至無法哼出這支曲子的任何一個音符。因為太渴望回想起這支動人的曲子,你便努力在頭腦中搜索,嘗試著哼唱出來。但當曲子從你口中哼出來時,幾乎不用思考,你便可判斷我們剛剛哼出的曲子與頭腦中想要搜尋的曲子是不同的。也許是曲風的差別,也許是聲調的高低,也許是節奏的快慢。你無法肯定,但無論如何,你就是能夠果斷分辨出它們之間不是等同的。于是你會繼續回想,繼續哼唱,哪怕最終想不起自己要回憶的內容,也絕對不會將一支錯誤的曲子當成正確答案。

以上兩種狀況出現的原因,其實并不難解釋。詹姆斯認為,我們的神經在第一次感受某種事物的時候,就會留下一種經驗,也可以說是留在我們神經上的細微的痕跡。比如,一個曲調、一點氣味、一種味道、一個字的筆順等等,會將一種未經表達的熟悉的感覺植入我們的意識中。在以后的生活中,當同一種事物再出現時,我們的意識便能辨認出熟悉的感覺,知道那是同一個經驗。這是一種趨向感受。

詹姆斯認為,趨向不僅僅是來自外部的描述,還是思想的對象。我們的思想從內部感覺和認知到它們。思想對于到達感覺的終點的預示,來源于某些神經束或者過程的漸漸增強的興奮,這些神經束或者過程,在片刻之后就將是某種稍后就會生動呈現給思想的事物的大腦相關物。這便是趨向感受的來源。

我們所有的思想,其實都是有一定的方向的。即使是那些突發的、隨意的、不帶明確目的性的思想,也都必然有一個主題。哪怕這個主題還未被我們用明確的語言和思維定義下來,但它一定存在著,以使得我們的思想能夠圍繞著它旋轉。之后,與我們的主題相關的思維碎片,會被吸引過來,被我們感受到,被我們接受。而那些與主題無關的碎片,會自動受到排斥,被歸類為“異類”。

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莫扎特曾經形象地描述過他的作曲方法。在他的腦子里,最初只是些零星的碎片冒出來,但這些碎片似乎天生有著某種關聯,他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并知道它們都是好東西。它們雖然只是些看似不相關的碎片,但他就是有一種感覺,知道它們是他偉大作品的組成部分。幾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驅動它們在他心中運動,隨著神經束的傳達,漸漸地連接在一起,就像自動列隊的士兵。然后,他的靈魂感受到那種隊列,開始興奮地工作,他腦子里的隊伍越排越像樣。于是,他像個檢閱士兵的長官一樣,清晰地在他頭腦中看到這個作品的全部,就像觀看一幅美麗的繪畫,或是欣賞一個相貌英俊的人。當作品終于完成時,他滿意地發現,它與他腦子里最初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

對于偉大的藝術家是如此,對于普通人,這種感受的趨向性是否同樣存在呢?

人們曾對幼齡兒童做過觀察。他們發現,幼齡兒童在傾聽大人朗讀故事的時候,即使他們有一半的詞語根本不知道其意義,卻仍然能夠全神貫注地傾聽,并且不會每隔一會兒就發問來打斷朗讀者。難道這些幼齡兒童的思維都不正常嗎?通過測試,人們發現,他們的思維是完全正常的。他們與我們一樣,偏向于關注語句各處的實質性的起點、轉折點和結論,其余部分則被當成了無關緊要的過渡材料,幾乎沒有被感受到。

詹姆斯認為,“人的思想似乎是在處理獨立于它自己的對象。也就是說,它是認知的,或者具有認識的功能?!辈⑶?,“在思想時,它總是對其對象的一個部分比對另一個部分更感興趣,并且始終在迎接和排斥,或者說選擇?!?

讓我們回到“表現”原理上來。以上所述的所有思想、感受,在最初的階段,是如何被我們發現的呢?其實,還是通過身體和運動。我們的器官似乎天生就帶有選擇的功能,在所有無限混亂的運動中,我們的每一個器官都在挑選某種速度范圍之內的運動,對它們作出反應,自動而完全地忽略其他的運動。更形象地說,就好比天生一對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在遇到彼此之前,并不知道對方長什么樣。但一旦他們相遇了,他們便知道對方是自己的最愛,除了對方,他們不能再愛其他人。

那么,我們的身體和運動是不是可以被自己控制呢?我們內在的自我,是一成不變還是可變的呢?這個問題,我們將在后面作出解釋。

2.行為下的自我變化

威廉·詹姆斯早就提出,思想并非一成不變的,我們的心理狀態也不是完全一樣的。事實上,隨著時間和外界環境的改變,我們的思想呈現出一種流動的狀態,就像一條河流,每個地方的水,雖然都被稱為“水”,它的基本結構也都是一樣的。但水與水之間,到底還是有細微的差別,這個地方的水與那個地方的水,所含的礦物成分不一樣,流動的速度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水流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當上游的水流到下游時,又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當然不是實質性的改變,水不會變成啤酒或是咖啡。但下游的水早已經不是上游的水了,它有了某些只有跟同樣是水的物質才能對比出來的細微的變化。

思想也是如此。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事物,我們的思想是斷然不會完全相同的。我們的思想里會不斷被添加進新的東西,也有一些觀念甚至是觀念中的某個細小分支隨時在被改變著;或者,我們的某個大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總之,即使是面對同一事物,我們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既然思想是流動變化的,那么自我的可變性,就已然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我們能經常聽見類似這樣的感嘆:那個誰誰真是變化太大了,跟以前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雖然外表還是原來的樣子,靈魂卻像是被換掉了一樣!我們常常驚異于某個人的巨大變化,就像我們從不曾認識他一樣感到陌生。

人真的可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嗎?讓我們先來看看著名的津巴多監獄實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菲利浦·津巴多在1971年受聘擔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為了驗證“表現”原理,他花大量的心血在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研究室改造了一個模擬監獄。這個經過精心改造的模擬監獄,除了建筑特征很像監獄之外,還安裝了雙面鏡以及隱蔽的相機,用于實驗人員觀察和記錄整個實驗過程。之后,津巴多招募了24名心理狀況穩定、無犯罪史的男士作為實驗參與者,并隨即將他們分配為模擬監獄中的“囚犯”和“獄警”這兩種不同的角色,津巴多自己則親自扮演監獄長。

實驗參與者們很快進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著制服的“獄警”看守著身著寬大罩衫的“囚犯”們,威嚴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在不知不覺中與自己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接近。隨著實驗時間的推移,實驗參與者們似乎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角色調換:“獄警”逐漸顯示出虐待狂病態人格,從開始堅決地與“囚犯”隔離到后來辱罵、毆打“囚犯”;而“囚犯”顯示出順從和沮喪的罪犯姿態,畏懼地縮在那套不合身的“囚服”里,不敢直視“獄警”,即使面對無理的辱罵和毆打,也不敢反抗,幾乎是自然而然地低下了他們“犯罪”的頭顱。

實驗的進展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僅僅幾天時間,實驗狀況便超出了預設的界限,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實驗參與者兩方的心理走向越來越呈現兩極分化的極端。其中,1/3的“獄警”表現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并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有資格斥罵和毆打“囚犯”。而許多“囚犯”則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兩名扮演“囚犯”的實驗參與者因心理再也無法承受而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

在實驗進行的第六天,實驗的總設計師津巴多本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實驗的危害性。加之來自外界的譴責聲越來越大,他不得不停止了實驗。隨后,這個實驗和津巴多本人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更為激烈的否定和譴責。但這個聲名狼藉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卻成為心理學史的一個重要實驗教材,引導人們認識和理解行為與心理之間的微妙關系。

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雖然遭到了否定,卻在客觀上證明了行為對自我的巨大影響?!蔼z警”們原本是性格溫和的普通人,但在進入獄警的角色后,他們開始表現出專制的一面,只叫“囚犯”的編號,不叫他們的名字。他們似乎在一夜之間就拋棄了多年文明教化的成果,退變回野蠻兇狠的“奴隸主”。而“囚犯”們則更加無辜甚至是值得同情,他們只不過是被關在鐵柵欄的內側,扮演一個虛擬的角色,情緒卻不知不覺變得卑微和沮喪,儼然真的犯了彌天大罪。不僅如此,他們的內心也產生出負罪感,變得膽小而順從。他們對“獄警”的命令言聽計從,即使是侮辱性的命令,也不敢去反抗,甚至根本沒有反抗的意識。

實驗結果顯而易見,連實驗參與者自己都為其在實驗中的表現感到驚訝萬分,一些扮演獄警的人事后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會對另一個人做出那樣殘暴的、有違人性的行為。可見,一個人的可變空間可以達到多么令人驚嘆的程度。

既然我們已經證實了,自我是可以改變的,那么人們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用之于積極的一面,避免消極的一面呢?比如說,通過一些行為引導自我發生變化,讓自己朝內心所期望的方向改變,最終變成想要成為的樣子。

在這方面,早已經有心理學家實踐過。

一個心理學專欄上曾記錄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覺得自己過于散漫的女性十分愁苦地求助于某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請求他幫助自己改變散漫的狀態,以便于她成功管控自己,完成研究生學業。此前,她已經因為經常不按時交作業被導師警告過多次,再這樣下去,她很可能會被開除。她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卻無法管束自己,依舊把每天的時間零散地投注在發呆、聊天、游戲、購物等無關緊要的活動中,無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哪怕是十分鐘。她并非只有在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事實上,她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無法集中精力。不管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說,她也只能看個開頭,無法強迫自己繼續坐在桌子旁邊讀下去;即使是十分動人的曲子,她也沒有耐心聽兩遍;玩游戲的時候她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否則就會輸得一敗涂地……

后來,心理學家告訴這位散漫的女性一個很簡單的辦法,那就是讓她將每天的活動都列出來,寫在紙上。這些活動包括她平時經常做的一些事,如發呆、聊天、游戲、購物以及學習等等。然后,她要將所有的事做到一張計劃表上,并且要盡量將同一事務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段內。接下來,她要做的便是嚴格地遵守計劃。

開始當然是困難的,一個散漫慣了的人,幾乎是沒有意志力去管束自己的行為和注意力的。但心理學家告訴她,即使是發呆,她也不能用別的事去代替她計劃中規定要做的事。她能做的,只有咬牙堅持,咬牙發呆。

一段時間過去后,這位女性發現自己身上發生了神奇的變化。她不再每天處于東想想西看看的狀態中了,而是能夠集中精力做一些自己喜愛的事,學習上也固定地投注了一定的時間。她發現自己變得積極而富有活力,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叵肫饋?,以前那種生活狀態真是無聊至極,每天無所事事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而現在的她說什么也不肯讓自己再回到那種狀態中了。她的變化帶來的另一個顯著成果,是她學習成績的提高——一個智商較高的人,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成功幾乎是水到渠成的。相應地,她整個人也甩掉了頹廢,煥發出自信的光彩。

這絕不僅僅是個案。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行為對于自我,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影響力。當你表現得像惡魔一樣,你很可能越來越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內心,漸漸變成真正的惡魔。同樣地,當你模仿著“天使”,你可能會因為一些善行,增加內心的善良和美好,化身降落凡間的天使。

天使與惡魔,你想成為哪個角色呢?

3.讓身心沐浴正能量

根據“表現”原理,人是通過行為來感知思想和情感的。有了行為方面的感受,才能感覺到思想和情感。并且,人的行為能夠極大地影響內在的思想和情感。反過來,內在的思想和情感又進一步影響人的行為。

為你推薦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睹鞒切┦聝骸窞槲覀兘庾x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阳曲县| 齐河县| 乌苏市| 陈巴尔虎旗| 天等县| 威宁| 于都县| 凭祥市| 桓台县| 海阳市| 安溪县| 梨树县| 偏关县| 社会| 蓬安县| 南充市| 鄂托克前旗| 惠来县| 河池市| 菏泽市| 子长县| 永吉县| 黔江区| 湘潭县| 涿州市| 长岛县| 兴安县| 普洱| 闻喜县| 恩施市| 定结县| 登封市| 台中市| 沁水县| 乐平市| 崇左市| 越西县| 河东区| 丽江市|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