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祈笙沒跟他們打架,本來京城大學前段時間就有在八大胡同爭風吃醋毆打的丑聞。再打架的話,難免有些麻煩。
還好也震懾住了那三個人,不然真得打一架這事才能了結了。
張祈笙目前的身體素質很好,中學的時候就試過了,那一次班上整出很大的分歧矛盾,動口了也動手了,張祈笙把他們一個個的拉開,毫不費力。
知道若是真動起手來,對付三五個人想來是勉力可為的。
去了柜臺結賬,差不多花了一塊大洋。讓在東交民巷使館區當中文家教的老趙破財了。
張祈笙:“掌柜的,茅廁那邊有一片空地,有幾張破舊了的桌子凳子,剛剛我不小心給弄壞了個桌子,需要給賠償嗎?”
飯館掌柜:“客人說笑了,那些桌椅差不多都有毛病才收起來丟在了一起,本就是要當柴禾燒的,哪用得上什么賠償。”
“是啊,要不然張兄他也不能一掌把桌子拍裂了,桌子上本就有一條大裂縫。”
掌柜的有些疑惑了,心里想著:“裂縫?一掌拍斷了?絕無此種可能,那幾張桌椅是壞了,也有腐朽的可能,但即便如此,也不該被人一掌拍斷。”
雖然疑惑,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并沒有說出來。
第二天早上,大家喝的酒并不多,但每個人的酒量不相同,有些人即便喝的很少,第二天早上仍覺著有些難受。
張祈笙去水房打了開水來。
“王兄,你杯子在哪兒?”
“我杯子?”
“我這兒有些藥茶,給你泡著吃,說不準會有奇效便沒那么難受了。”
上回送陳先生的時候在藥鋪買的,一部分留在了陳先生那兒,還有一部分在空間中。
四個室友,每個室友都給泡了一杯。
可以直接開水泡茶,也可以煮,煮起來的效果會更好寫。
“好茶水,喝完之后真覺得舒坦了些。這茶味道也好,淡雅清香。入口時先感受到微苦,隨后轉為甘甜。清香在口中久久不散,伴隨熱氣升騰時更顯濃郁。”
“確實不錯。茶湯口感清爽,甘甜微苦,飲用后令人身心放松。張兄,這茶湯可有什么說法?”
張祈笙:“老家一鄉野大夫教給我的方子,有效就好。”
大早上不宜空腹喝茶,但張祈笙的這個不是茶葉,算是養生藥湯,可以喝。
盡管昨天喝了酒,大家起床還是比較早。
去洗漱房洗臉漱口。張祈笙和室友老趙老郭一起去的。
這時候老郭像看怪物一般看著張祈笙,因為張祈笙的水杯是憑空出現在他手里的。
拿杯子需要彎一下腰,張祈笙直接用上了空間能力,直接放進了空間,又放回自己的手上,這個過程非常的快速,杯子就相當于是憑空出現的,讓室友老郭震驚的很:“張兄,你的杯子?”
張祈笙立馬反應了過來,自己這是把空間能力當吸星大法使用了,的確很方便,但不可在人前使用,剛剛沒想太多,就像是自然反射邊做了出來:“戲法,之前跟著一位戲法師學了兩手。”
“太奇妙了,張兄真是多才多藝,我還是第一回這么近距離的看戲法,真跟憑空出現的一般。”
張祈笙:“世間哪有什么憑空出現,都是講科學的。其實是你自己的肉眼欺騙了你,只要手法夠快的,物體的運行軌跡足夠的快,在別人眼里就好像瞬間移動一樣憑空出現了。”
隨便忽悠了幾句,想著空間能力以后使用要再仔細一些。
大學的課程并不是太多,更重要的是要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去上了一節錢教授的說文研究學,這門課程專注于漢字字形、字源及古文字學,錢先生通過引經據典、細致講解,引導著學生探索漢字的起源與發展。錢先生授課風格很棒,幽默風趣,又很有熱情,講授的很認真,同學們聽的也很認真。
錢教授:“......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是先有語言而后才有文字,這是因為口頭的語言已經無法滿足人們交往和記事的需要,于是產生了一種信息符號體系,用以記錄口頭語言的內容。
......
從一般的規律看,文字的發展變化總是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
......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了,同學們,推薦大家課后可以去看看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下課。”
同學們紛紛起立:“先生再見。”
室友老郭叫住了要出門的錢教授:“先生,新青年主筆陳先生到京城來了對吧,他現在住在哪兒,我想去看看他。”
“陳先生要來我們學校當文科學長了嗎?錢先生,我也想去見見他。”
“我也想去。”
雜志主編陳先生,在青年人中很有影響力。
錢教授:“你們幾個都想去?好啊,正好我也要去見重輔兄,一起去。祈笙,一起去。”
張祈笙是浙江的,算老鄉,自然更關注些,并且還有迅哥兒這層關系在。
六七個人一起到了陳先生的住處來。
蔡校長第一次邀請陳先生當京城大學文科學長,被他拒絕了,蔡先生又接連來了兩回,說了不少,陳先生答應了下來。
住處距離京城大學很近,沒一會兒便到了。
錢教授:“重輔兄,忙著呢。新青年編輯部,可以啊,一邊是北京大學文科的學長。一邊是新青年雜志的老板。你這是亦學亦商兩不誤啊。”
陳先生:“德謙,我多謝你給我找了這么一間院子,連電線都扯上了,比我在上海法租界那房子闊氣多了。這都是京城大學的同學嗎?除了祈笙,新剛,我就都不認識了。”
“先生好。”
錢教授:“他們可都是重輔兄你和新青年的忠實崇拜者。”
“好啊,一下子見了這么多優秀的青年,我辦的的新青年就是獻給你們的,希望你們以后多多投稿。也希望你們以后常常到家里來玩。”
其中一位學生:“先生,我是給新青年投稿過的,不過我水平不夠稿子給退了回來。”
“你還年輕,不要氣餒,文章就是要多寫,有了長進之后,水到渠成便能夠發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