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不抓我,我就去敲登聞鼓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00字
- 2025-06-05 09:57:39
說罷便往百戶手中塞了幾張銀票。
百戶順手接過,低眼看了看數額,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道:“既然是要事,那下官就替大人稟報一聲,至于大人見不見,也不是下官能左右的……”
“有勞何百戶。”吳崇岳連忙道。
說罷百戶便轉身走進大堂。
吳崇岳在大堂門口來回踱步,時不時還向門口投去焦急的目光。
百戶沒讓他等太久,很快便出來了。
吳崇岳立馬快步迎了上去。
百戶卻嘆道:“大人說這會兒有要事處理,誰都不見。”
這番話像是在吳崇岳頭上澆了一盆涼水,從頭涼到了腳。
吳崇岳想說些什么,但喉嚨像是被東西堵住了一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最終嘆了口氣,膝蓋一軟,直接跪在了地上。
何百戶趕忙上前,想把吳崇岳給扶起來,“吳千戶這是做什么?要是真有什么大事,下官再去稟報就是,都是一個衙門的弟兄,莫要如此。”
吳崇岳卻睜開他的雙手,道:“那就辛苦何百戶再走一趟,替在下給指揮使大人帶一句話就行,就說在下不該利欲熏心,受了外人的禮擅自行事,在下愿意把所有家當都拿出來,求指揮使大人留在下一條命,日后必定為指揮使大人肝腦涂地!”
“好吧。”百戶無奈點點頭。
站直了身子,道:“吳千戶先起來吧,下官這就去稟報。”
吳崇岳搖頭道:“還是跪著吧,在下有罪之人。”
何百戶也沒多說什么,轉身進了大堂。
錦衣衛他們的大堂跟外人想的并不一樣,沒有陰森的感覺,更沒有那些可怖的刑具。
雖然被人稱為閻王殿,但卻跟其他衙門沒什么區別。
此時太陽還未落下,可大堂內卻已經點了燈,亮如白晝。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坐在椅子上,正津津有味的看著一本書。
若是不清楚他的身份,說不準會把他認成一個讀書人。
見何百戶又走了進來,毛驤眉頭微皺,“還沒走?”
何百戶拱手道:“回大人,吳千戶不但沒走,現在還跪在門外。”
毛驤冷笑一聲,把書扔下,道:“現在知道害怕了?當時收別人銀子的時候怎么就不想想后果?”
百戶道:“吳千戶還說,若是大人能留他一命,他愿意把全部家產都拿出來,日后也唯大人馬首是瞻。”
這百戶非但是毛驤的心腹,還是他的子侄輩。
因此關系親近,沒有外人在的話,倒也沒那么拘謹。
百戶繼續說道:“吳崇岳這些年可是存了一筆不菲的家產,大人要還是不要?”
毛驤挑了挑眉毛,道:“有再多的銀子,那也得有命花。”
百戶略微思索,道:“那大人是要了?”
毛驤緩緩起身,瞇著眼睛看向大堂的門,淡淡道:“決定他死還是活的不是我,而是他一直瞧不起的那個七品縣令,要是人家只是警告敲打一番,他可能還能留一命,但人家若是要他性命,那誰也救不了他。”
百戶聽到毛驤的話,吃了一驚。
趕忙問道:“大人,那陳安真有這么大的能量?竟能決定我錦衣衛千戶的生死?”
毛驤呵呵一笑,道:“被陛下寵信的人,哪怕是個百姓也會變得權勢滔天,但若是失了陛下寵信,便是王公貴族也會大權旁落。”
“若陳安要追究到底,本官也只能把吳崇岳那顆腦袋送出去,讓人家消氣了。”
“也正好可以警告一下其他人,別以為成了錦衣衛就能肆意妄為,能要咱們命的人多著呢,要是再不低調些,吳崇岳就是他們的下場……”
……
錦衣衛衙門外。
圍觀百姓越來越多。
門前值守的校尉已經進去稟報,但陳安卻仍舊騎在馬上,極有耐心的等待著。
其余的守門校尉則是面帶兇光的死死盯著陳安。
只要上頭下了命令,他們就會立馬撲上來,把陳安跟他的幾個下屬給拿了,好讓他們知道知道招惹錦衣衛的下場。
那校尉去的快,來的也快。
只用了一盞茶的功夫便快步跑了回來。
不過現在他已經滿臉的敬畏,全然沒了之前的怒意。
來到陳安面前,拱手道:“大人,指揮使大人說了,今天的事是一場誤會,錦衣衛本無意冒犯,得罪之處,還請大人見諒。指揮使大人現在還有公務處理,等他得閑了,一定親自登門致歉。”
停頓片刻,又道:“吳千戶今日無禮冒犯了大人,錦衣衛一定會對他嚴加懲罰,給大人一個交代。”
聽到校尉的話,圍觀人群和駐足各自衙門口的官員都都驚呆了。
啊?
是我的耳朵出毛病了么?
錦衣衛竟然給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賠禮?
錦衣衛什么時候變得這么溫順了?
不對!
錦衣衛還是那個錦衣衛。
沒有變過。
之所以現在這么好說話,肯定是碰上了他們都惹不起的人。
但錦衣衛地位特殊,除了朱元璋跟他的幾個兒子錦衣衛不敢惹,整個大明還有誰能讓錦衣衛認錯?
大事!
出大事了!
所有人都下意識覺得陳安會就此罷手,接受錦衣衛的道歉。
畢竟能讓錦衣衛低頭認錯,已經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了。
何況他還只是個七品縣令。
以小小七品縣令的身份,做到了國公都未必能做到的事。
此事之后,陳安的名號將會傳遍整個大明。
但陳安卻并沒有如旁人所想的那樣算了,而是道:“指揮使大人怕不是會錯了意,本官是來投案的,不是來接受道歉的。還請再走一趟,稟報指揮使大人,說今日錦衣衛要是不把本官拿進詔獄,本官就不走了。”
說罷抬頭看了一眼遠方。
那是朱元璋登基之后,專門設在宮外的一座登聞鼓。
昭告天下,說百姓若有冤情而地方官員不受理,就可以來敲響登聞鼓,朱元璋親自審理。
換言之,敲響登聞鼓,便等于直達朱元璋了。
因此陳安笑道:“要不本官也去敲敲那座登聞鼓,親自到陛下面前去投案,說不準還能得個寬大處理的結果。”
去登聞鼓投案?
校尉瞬間變了臉色。
您這哪是投案啊,明明是威脅。
遠處的官員和百姓們也聽出了陳安的言外之意,個個都看的喜笑顏開。
真是爽啊!
今天真是長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