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朱棣:回去一定好好伺候陳安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37字
- 2025-07-05 12:19:34
韓無雙單膝跪地。
“六扇門捕快韓無雙,拜見燕王殿下。”
“起來吧。”
朱棣說完,又問道。
“本王剛才聽到兩聲火銃響,地上還有幾人不是劍傷,你帶火銃了?”
朱棣從淮安府出來時,本來是打算先去鳳陽祭拜皇陵,再回應天府的。
連夜趕路時聽到槍響,他對火銃聲音很敏感,因為他是第一個覺得火銃能改變戰局的將領,還在王府護衛里組建了全裝備火銃的神機營。
韓無雙雖不情愿,但還是把火銃拿了出來,雙手奉給了朱棣。
“回稟燕王殿下,這兩把火銃是我家大人所賜,讓我用于防身用的。”
朱棣一看這火銃的做工,眼睛都亮了!
這玩意兒,也太精良了!
朱棣盯著韓無雙,眼神里滿是驚奇。
“你家大人?”
“是的,我家大人是江寧縣縣令。”
雖然這火銃是小娥給的,但她要是說實話,怕是會牽扯上小娥,那樣可就更麻煩了。
朱棣把火銃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突然話鋒一轉。
“江寧縣縣令?陳安?”
“陳安能把這么金貴的玩意兒送你,你們的關系怕是不一般吧?”
韓無雙趕緊擺手。
“我在江寧縣縣衙當差,跟陳縣令挺合得來,他聽說我來鳳陽查案,所以特意給我防身用的,我們就只是上下級關系!”
“等等!”
朱棣聽得直皺眉。
“你剛才說自己是六扇門捕快,怎么又去縣衙當差了?”
韓無雙解釋道。
“六扇門應天司管著江寧縣,去縣衙幫忙很正常嘛。”
朱棣懶得琢磨這些官場彎彎繞,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手里的火銃。
剛才他蹲在地上研究過土匪的尸體,火銃打出來的傷口跟拳頭似的,直接就把人撂倒了。
再想想自己神機營的火銃,雖然噼里啪啦挺熱鬧,但射程短、精度差、殺傷力也弱,難怪其他將領看不上。
即便朱棣知道火銃有潛力,可就是不知道該怎么改進。
現在見到這兩把精良的短柄火銃,他對火銃的信心唰地就上來了。
而且離開淮安前,老丈人徐達特意叮囑過,讓他別惹陳安,還得找機會結交。
理由有三。
第一,陳安年紀輕輕卻本事大,是皇帝、太子和徐達都看好的棟梁,跟這種潛力股交惡那是腦子進水;
第二,陳安手段狠辣,但對百姓仗義仁慈,不媚上欺下,這是徐達最欣賞的;
第三,陳安在火銃上的造詣比朱棣還深,想改良火銃就得靠他。
前兩點朱棣挺認同,畢竟陳安的傳聞他聽了一籮筐,一個敢把全天下有頭有臉的人都得罪光的七品官,沒點本事早涼透了。
但第三點他本來是不信的,覺得老丈人夸張了。
可現在看著手里的火銃,他才明白自己錯得離譜。
這做工精良程度,跟神機營的火銃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之前他有多自負,現在就有多打臉。
他暗暗決定,回應天府一定要好好伺候伺候這位陳縣令,就沖這火銃也得交這個朋友!
畢竟成大事的人,就得能屈能伸!
“殿、殿下……”
韓無雙的聲音把朱棣拉回了現實,她搓著手,一臉局促的說道。
“能把火銃還我嗎?我還得趕緊回壽州傳信呢!”
朱棣沒還火銃,反而問道。
“你查什么案子?鳳陽府怎么會有土匪這么囂張?”
韓無雙犯了難,靖江王可是朱棣的侄兒,告訴他真相,他會幫理還是幫親呢?
她想了想,只說道。
“南直隸近兩年有二十多起婦孺失蹤案,我查到點眉目,估計土匪是想滅口。”
突然,她一拍腦門說道。
“對了!他們說抓了個女子關在破廟,我得去救人!”
說著,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火銃。
朱棣雖然舍不得,但也不好搶一個姑娘的東西。
他把火銃丟給韓無雙,又道。
“你不用找官府了,本王派人去收尸,再帶你去救人回應天府。”
“本王對陳縣令好奇得很,你得幫本王引薦引薦。”
韓無雙心里嘀咕。
同樣是王爺,一個魚肉百姓,一個謙遜有禮,這差距也太大了!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太陽都曬屁股了!再不起床,為師得拿戒尺抽你了!”
陳安在臥室門口叉著腰大喊。
半晌,朱雄英才磨磨蹭蹭的爬了起來,嘴里還嘟囔著。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那早起的蟲兒不得被鳥吃?師父你這道理不對。”
“噗嗤!”
正在打水的采蓮笑出聲來。
陳安被氣歪了嘴,抬腳就把朱雄英踹出了房門。
“還敢頂嘴?今天作業加倍!”
朱雄英翻了個大白眼。
“您開心就好。”
他又看了看天色,才早上七點多,離上學還有一個時辰呢!
“師父!您這么早叫我干嘛?!”
“叫你起來打拳啊!”
陳安叉腰道。
“你韓姐姐走了之后,你就天天賴床,她教的養生拳都一個月沒練了吧?”
別看朱雄英長得結實,身子骨卻弱得很。
陳安懷疑是有人在他飲食上動了手腳,這小子一回宮就不舒服,在江寧縣卻沒事。
但他可是皇長孫,誰又敢動他呢?
最近事多,陳安就先把這事放下了。
前幾天朱雄英貪吃鬧肚子發燒,陳安才想起來得讓他繼續練拳,好增強免疫力。
之前他一直練著,但韓無雙一走,沒人監督他了,于是就給荒廢了。
朱雄英知道師父說一不二,只好任由采蓮擦臉刷牙,然后嘟囔著。
“韓姐姐到底去哪了?”
“查案去了,少廢話,擺姿勢!”
陳安瞪眼道。
朱雄英剛想說餓,見陳安臉色一沉,趕緊咋咋呼呼的揮起了小拳頭。
四刻鐘后,兩套拳打完,朱雄英滿頭大汗,嘴里還“哼哼哈嘿”喊得帶勁兒。
陳安看他運動量夠了,才讓他休息。
朱雄英擦著汗,看見欄桿上的青鹽罐子,突然問道。
“師父,我同窗說他們平時都是用粗鹽漱口做菜的,可你說江寧縣制青鹽成本很低,可為啥市場上賣得那么貴?”
陳安放下書,欣慰地看著弟子,這小子的腦瓜兒轉得還真快。
他想了想,問道。
“你知道朝廷對鹽鐵管得嚴吧?沒鹽引賣鹽,輕則充軍,重則砍頭,你覺得這做法對嗎?”
朱雄英愣住了。
陳安接著說。
“鐵器管制有道理,但鹽是人人都離不了的,海邊、內陸都能產鹽,朝廷為啥還要嚴管?”
“為了收稅?”
朱雄英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