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難道我大明容不下幾個弱女子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70字
- 2025-07-04 12:19:36
緊接著,一個男子撥開人群走了出來。
還不止他一個!
一群穿青衫的讀書人往那兒一站,跟周圍看熱鬧的百姓氣質完全不一樣。
百來號人齊刷刷的盯著陳安,那陣仗,跟約好了來砸場子似的。
陳安哪會被這陣仗嚇住,依舊跟沒事人似的。
“本官這官威再大,也比不上閣下您?。 ?
“您一吆喝,就聚了這么多讀書人,這才叫真威風呢!”
男子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陳安這話可夠陰的,暗戳戳說他振臂一呼,就能號召來天下人。
這話要是被錦衣衛聽見,都不用找別的證據,直接就能請他去詔獄喝茶了。
男子趕緊冷哼一聲道。
“縣令大人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血口噴人,這圣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本官難不成還冤枉你了?你敢說這些跟你站在一起的讀書人,不是為你而來的?”
陳安笑著反問。
“他們都是為了公理而來,而并非在下?!?
男子嘴硬道。
“公理?”
陳安冷笑。
“那你說說,你的公理是個啥?”
“綱常倫理!”
男子嗓門賊大,說完,又轉身對著百姓拱手。
“我叫鞠寧,浙東一個窮秀才,按說輪不到我來跟縣令辯論,可朝堂大官忙國家大事,天下大儒忙著教書,更有學問的人不屑跟詭辯之人較真,我這輩子沒啥出息,就來湊個熱鬧?!?
這鞠寧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看似自嘲,實則埋汰陳安。
有頭有臉的人都不屑搭理你,我這才來的。
陳安心里門清,但他不生氣。
今天擺這么大陣仗,就是要把這些人逼出來堂堂正正辯一辯。
只要辯贏了,百姓聯名上書這事也就穩了。
到時候圣上和太子赦免沈知夏,那還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見陳安沒被激怒,鞠寧接著說。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千多年了,忠孝刻在骨子里,三綱五常才是美德,像謀殺親夫這種惡行,放哪個朝代都得被千刀萬剮!”
“沈知夏罪名成立,你為何顛倒黑白,給毒婦辯護?”
陳安臉不紅心不跳。
“鞠兄讀了幾十年圣賢書,我借用你的話,圣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能說沈知夏該死,我就不能說句公道話?難不成我大明朝容不下幾個弱女子,容不下不同的聲音?”
大明朝其實挺開放的,兩百多年幾乎沒有因言獲罪的。
就算朱元璋、朱棣再暴躁,也沒搞過文字獄。
異見大多來自思想對手的學術攻擊。
朝廷對不同聲音很寬容,不會趕盡殺絕,這也是陳安不直接上書,而是把案子細節公之于眾的原因。
不上書就不算朝堂爭斗,朝廷不會用行政手段打壓他,儒生們也就只能跟他學術辯論。
大明朝明君名將看得見,名士更是數不清!
為啥?
就因為學術和言論自由,思想不被束縛,文化自然昌盛,這也是后世喜歡大明的原因。
……
鳳陽是朱元璋的家鄉。
朱元璋為了遷都,從洪武七年開始,便往鳳陽砸了無數人力物力。
幾十萬民工修城墻宮殿,強迫幾萬江南富戶搬遷,折騰了快十年,卻還是沒能發展起來。
這兩年朱元璋沒錢了,便沒再大投入,但皇陵和宮殿建起來了,鳳陽便成了他的行宮之一,還關了不少犯錯的宗室,靖江王朱守謙就是其中一個。
朱守謙是朱元璋的侄孫。
當年他爹朱文正在洪都保衛戰立了大功,后來因為對封賞不滿想投靠張士誠,被朱元璋軟禁至死。
朱元璋沒苛責朱文正后人,封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
沒想到這小子跟他爹一個德行,在封地胡作非為,連王府下人都敢刁難地方官。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把他召回應天府,他居然當面譏諷朱元璋,要不是看在血緣關系,早砍了,最后貶為庶人,打發到鳳陽看守皇陵。
可朱元璋不知道,朱守謙到了鳳陽,儼然成了土皇帝。
洪武十五年的鳳陽,城墻宮殿都挺氣派的。
韓無雙牽著馬進了城,找了家食肆坐下,指著遠處宮殿問店伙計。
“那邊是哪個王府?鳳陽有親王了?”
店伙計嚇得直擺手。
“客官別亂指,小心惹禍!”
“哪個親王這么跋扈,指一下都不行?”
韓無雙皺眉。
“您就聽我一句勸,出門別惹事……”
店伙計說完就溜回了后廚。
韓無雙琢磨起來。
“看來傳言是真的,這靖江王果然囂張,各地婦孺被拐的案子,怕是跟他脫不了干系?!?
一個多月前,江寧縣出了采花賊擄人案,韓無雙就上了心。
要說她一個女子,本可以輕松點過日子。
可兩年前她爹,六扇門的老捕快因病去世,作為長女,她不得不扛起養家的擔子。
好在她爹在六扇門有些老交情,就把她補錄成了捕快,負責應天府這塊兒。
這兩年,韓無雙就靠著俸祿養活老娘和年幼的弟妹。
六扇門的總捕頭和同事們都挺照顧她的,沒讓她吃啥苦頭。
可韓無雙不想總被人照顧,尤其是她來江寧縣當差,拿雙份俸祿后,這想法更強烈了。
自己也是捕快,憑啥啥都不用干就拿兩份錢?
她一直等著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江寧縣的采花賊案就是最好的契機。
根據采花賊張鼠兒的口供,他擄走王寡婦的閨女后,準備賣給人販子。
韓無雙得了這線索,二話不說就順著追查,一路追到了中都鳳陽府。
眼下所有線索都指向了街盡頭那座氣派的王府。
其實韓無雙早就打聽清楚了,那王府的主人是靖江王朱守謙,當今圣上的侄孫,因為胡作非為被軟禁在這兒看守皇陵。
朱守謙在封地桂林時就欺壓百姓,被朱元璋召回教育,可他不知悔改,居然作詩譏諷朱元璋,這才被幽禁在鳳陽。
不過朱元璋對這個侄孫在物質上挺縱容,讓他住自己的行宮,還讓鳳陽官府盡量滿足他的無理要求。
仗著朱元璋的庇護,朱守謙在鳳陽越發囂張,把桂林那套惡行搬了過來,暗地里干了不少壞事,比如拐賣良家婦女。
他籠絡了一群地痞流氓,讓他們當打手,幫自己物色婦女。
但朱守謙還是不敢在鳳陽本地動手的,畢竟怕惹到鄉親們被朱元璋知道。
所以,他就把魔爪伸向了周邊府縣。
短短兩年,就有二十多起婦女失蹤案。
他行事隱秘,加上當時偵破手段落后,手下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所以案子一直沒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