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朱雄英:陳先生,你辭官能不能帶我一起走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057字
- 2025-06-05 09:57:39
人類最大的毛病,就是從不吸取教訓。
朱元璋也是人,自然也不例外。
再說了,鎮守邊疆的藩王天天跟蒙古人打仗,經驗豐富。
他們手下的兵雖然沒京城多,但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
等朱元璋和太子朱標去世后,下一代皇帝能管得住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嗎?
肯定管不住。
到時候天下大亂就不遠了。
就像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一樣。
按照歷史發展,太子朱標和朱元璋先后去世后,朱允炆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然后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造反,最后打進南京,成功奪權。
要是朱元璋知道自己才死四年,親兒子就造反,不得氣活過來?
所以不管分封制度看起來多完善,兄弟之間互相爭斗的事肯定免不了。
這也是陳安覺得分封藩王是最爛政策的原因。
這種開倒車的做法,早該扔垃圾堆里了。
可朱元璋倒好,偏偏又撿起來用。
說他“小農思想”,一點都不冤枉。
“再說了,朝廷給藩王定了不少規矩,京城三大營都是精銳,收拾叛軍夠用;江南是咱的錢袋子,攥在手里就不愁錢糧。”
陳安接著又說。
“朝廷有百萬大軍,又有錢糧重地,所以陛下和大臣們都覺得穩當。”
朱元璋和徐達互相看了一眼。
這小子剛才還說藩王制度不好,怎么現在又夸起來了?
朱元璋納悶地問。
“你既然知道分封有好處,為啥剛才還說胡話?”
“就是啊,藩王守邊疆,能保衛京城,又能打外敵,咋到你嘴里就啥也不是了?”
徐達也好奇地問。
陳安認真地看了一眼他倆,慢悠悠地說。
“當年晉武帝司馬炎和漢高祖劉邦也是這么想的,可結果呢?七國之亂、八王之亂全來了。”
“以前的教訓那么慘,為啥陛下和大臣們就當沒看見?”
“是覺得藩王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不會被權力誘惑?還是覺得朝廷的軍隊能打得過邊疆的精銳?”
“當然了,只要陛下還活著,天下就亂不了。”
“太子一看就是當明君的料,繼位后估計也沒啥事兒,但陛下和太子能長生不老嗎?”
“等陛下和太子不在了,就算藩王自己不反,能保證他們手下沒人想造反嗎?說不定再來個‘黃袍加身’呢?”
“所以我才說,分封藩王是咱們最大的錯誤,這種遺禍子孫的政策,早該廢除了,為啥還要接著用呢?!”
朱元璋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大聲嚷嚷道。
“你會不會好好說話!不會說就把嘴閉上!”
這小子居然敢說“遺禍子孫”這種大逆不道的話,簡直是沒被社會毒打過!
徐達強憋著笑。
分封藩王這國策是朱元璋親自拍板的,他們這些老臣雖說覺得有問題,但畢竟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也不好多嘴。
再說了,歷朝歷代哪個開國皇帝不是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自己這些老臣安分點做人就行,瞎摻和人家家事干嘛?
曹國公李文忠還是徐達老兄弟的親外甥呢,就因為在朝堂上頂了朱元璋幾句,現在不僅被削了權,還被軟禁在家里半步不許出門。
自己要是想安安穩穩的過晚年,有些事還是少摻和為妙。
但看陳安說話太直,徐達還是忍不住提醒。
“提意見就好好說,別東拉西扯的亂放炮,聽見沒?”
陳安無奈地說。
“唐太宗都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都有‘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的前車之鑒了,陛下為啥還非得搞這開倒車的‘藩王政策’呢?!”
朱元璋雖然出身窮苦,但肚子里有墨水,西漢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前因后果他都門兒清。
說白了,這倆亂子本質上都是地方藩王和中央朝廷掐架,皇室宗親爭權奪利,把國家拖進了戰亂。
陳安真心不想讓“靖難之役”再發生。
他倒不是可憐朱允炆那個書呆子。
對方孝孺這種酸儒,被滅十族他都不會同情。
也不是覺得燕王朱棣當不了好皇帝,他就是心疼老百姓。
才過了幾十年的安穩日子,就又要亂起來了。
亂世里的人命,根本就不值錢。
史書上只寫“靖難之役”里的大戰役,夸朱棣父子多厲害,把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寫成笑話,但根本沒提這場戰爭讓多少老百姓死傷,損失有多大。
一場打了四年、幾乎把北方都卷進去的戰爭,濟南那邊幾乎沒人了,能有多慘,可想而知。
所以要是有機會,陳安肯定得阻止這場災難。
朱棣確實厲害,但能不能把這勁兒用在別的地方?
漠北還有蒙古殘余勢力呢,有打朝廷的勁兒,去打蒙古人不好嗎?
還能在歷史上留個好名聲。
但陳安說了這么多,朱元璋根本沒聽進去,他煩躁得很,站起身來在院子里走來走去。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轉頭對陳安和徐達認真地說。
“‘眾建宗親以藩王室’是定好的國策,豈是你一個小年輕說兩句就能改的?”
“再說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就是個七品小芝麻官,少操心不相干的事。”
陳安聳聳肩,沒好氣地說。
“你老這話,我可不敢反駁。”
徐達有點驚訝地看了一眼陳安,本以為他要和朱元璋吵,沒想到這么快就服軟了。
陳安又說。
“的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就是個七品小官,一年才九十石俸祿,把自己手頭的事兒辦好就行,國家大事哪兒輪得到我操心?”
朱元璋斜著眼瞅他。
“話是這么說,可咋聽著這么陰陽怪氣的呢?”
陳安沒好氣地說。
“哪有陰陽怪氣?要不是你剛才非逼著我說,我才懶得說呢!”
“要是真被我說中了,將來天下大亂,我就辭官回家,眼不見心不煩!”
“陳先生,你要辭官啊?能不能捎上我啊……”
朱雄英也不知道啥時候躲在房檐下聽墻角,趕緊湊上來搭話。
眾人回頭一看,小家伙蹦蹦跳跳跑過來,窩進朱元璋懷里撒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