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劉華睡得很沉,一來舟車勞頓,二來醫院的歡迎儀式,讓劉華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同房間的姚軍是一個大胖子,呼嚕聲響徹整個房間,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劉華的睡眠。潛意識里,劉華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名出色的軍醫,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配得上這身綠軍裝的。
早晨七點,遠遠地傳來了醫院的起床號,畢竟是部隊,定好的鬧鐘恰好也是這個時候響了,大家打著哈欠,懶洋洋地從簡易的床鋪上起來,開始洗漱。
房子位于醫院的一個角落,通風很好,盡管是夏日,夜間也不會太悶熱,何況每間房都有吊扇,在洗漱期間,劉華似乎聽見姚軍在房間里嘟嚕著什么,事后,他的老鄉兼同學彭林告訴他:姚軍對院方給他們安排的住處很不滿。
姚軍的家境不錯,父親是鄰近某縣城一個單位的領導,平時養尊處優慣了,這樣的環境肯定不適應,認為應該在醫院的招待所給他們安排幾個房間。劉華暗地里搖頭,在他看來,醫院這樣安排肯定有他的理由,更何況,初來乍到,要做的首先是融入新環境,而不是抱怨。
同學們來到食堂用早歺,醫院的伙食是免費的,但菜品單一,早上就是稀飯、饅頭和包子。幾個人吃完早餐,回到位處整理房間,一邊說笑,一邊等待上班時間。
八點鐘,劉華和其它幾名同學來到醫務科,醫務科編制三個人,一名科長,一名副科,還有一名干事,劉華他們到的時候,科室里只有那名姓劉的干事在整理文件,看見劉華他的到來,打了聲招呼,說科長馬上就到。
這時,從門外又進來幾個學生模樣的人,三男一女,劉干事介紹說是另一家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并分別介紹了他們的名字,說到:以后你們就是同事了,大家相互了解一下。
劉華幾個人和那幾名同學攀談了幾句,其中一名省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很健談,他自我介紹說自己姓章,以后請大家多多關照,談笑間一臉的笑意,劉華下意識地對這名章同學有好感,通常來說,主動溝通的人親和力較強,容易在社會交往中和陌生人快速拉近距離。
八點十五分,醫務科吳科長來到,劉華他們立刻站起來。吳科長招呼大家坐下,說到:大家以后都是同事了,你們初來乍到,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找我和劉干事的,我們會盡力幫大家解決問題。
劉華看到掛在墻上的掛鐘巳經快到八點半了,另外一名副科長一直沒有出現,后來從其它同事那里得知這位姓王的副科長原來是醫院內科一名護士,來院后沒幾年時間就進了護理部,誰都知道當護士辛苦,又要值夜班,地位也遠遠不如醫生,所以有后臺的護士一般都改行搞行政,這名王護士應該后臺比較硬,否則不可能從護理部跳到醫務科,還擔任了職務。
吳科長又寒暄了幾句,然后開始安排當天的工作內容:先帶大家去領軍裝,然后再帶同學們去各個科室轉轉。
管理倉庫的勤務兵早就在門口等著了,一眾人跟著勤務兵往倉庫方向走。劉華注意到醫院占地面積很大,共分為兩個區域:病區和家屬區,中間沒有分隔,但要穿過一條長長的走道,醫護人員住的地方和行政大樓都在家屬區,但行政大樓離病區更近。
家屬區都是平房,當地特有的紅石建造的,取材便利,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只有一棟四層高的樓房顯得比較突兀,吳科長介紹說:這是前幾年建的專家樓,總共有二十四戶,住的都是各科室的主任和護士長。專家樓的周邊都是一室一廳的平房,工作到一定年限,醫生和護士都可以申請,但醫院這些年發展快,所以不是每個人申請就能得到的。吳科長特別強調了一句: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