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清洗
- 開局下等兵,我中興帝國
- 心碎作者沒錢吃飯
- 4208字
- 2025-07-17 22:06:49
丹楓,法倫丹國家廣播電臺。
“準備好了嗎?”導播一臉緊張地看著組員們,看著廣播廳內荷槍實彈的警衛員,悄悄咽了口唾沫,“今晚是直接廣播,務必檢查好所有線路。”
“是!”
幾個組員緊張答道。
丹楓之聲的女主播看著演播廳里的高大身影,滿臉癡迷。
很快,廣播正式開始。
低沉、肅穆的哀樂過后,一個年輕,低沉的嗓音,通過無數只喇叭,響徹在法倫丹的每一個角落,也傳向了整個世界。
“法倫丹的公民們,懷著無比沉痛與憤怒的心情,我向你們宣布一個噩耗。”李維·古爾梅隆的聲音透過廣播,清晰地傳遞著壓抑的怒火,“就在昨天,在我們首都莊嚴的,見證了拿破侖輝煌時代的金雀花廳,一場針對法倫丹及其尊貴客人的、卑劣至極的恐怖襲擊發生了!”
“我們剛剛接待了來自國際軍控委員會的客人們,向他們展示了法倫丹對和平的誠意與軍備限制的嚴格遵守!然而,就在晚宴即將結束之際,喪心病狂的爆炸發生了!這場襲擊,目標明確,手段殘忍!”
村口廣場的大喇叭前,一個農夫悄悄攥緊了拳頭。
廣播里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雷霆般的憤怒:“初步調查顯示,爆炸物被精心偽裝,目標直指主賓席!其目的,就是要在法倫丹的土地上,制造最大的國際恐慌和混亂,破壞我們艱難重建的國際信任!
“更令人發指的是,這場襲擊,奪走了我們尊貴的客人,不列塔尼亞王國代表,黑格爵士寶貴的生命!爵士閣下是一位正直、經驗豐富的軍人,他的離世,不僅是法倫丹的損失,更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巨大傷痛!”
李維的語調轉為沉重而哀傷:“我謹代表法倫丹共和國全體人民和政府,向黑格爵士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向不列塔尼亞王國政府及人民,致以最沉痛的慰問!我們必將嚴懲兇手,給爵士閣下的在天之靈,給不列塔尼亞人民一個交代!”
短暫的沉默后,他的聲音再次變得冰冷而強硬,充滿了鐵腕的決斷: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絕非一起孤立的事件!它暴露了我們內部,仍潛藏著一股極其危險的力量!一股由舊時代的遺老遺少、冥頑不靈的保皇黨余孽以及被他們收買、蠱惑的極端分子所組成的勢力!他們拒絕接受法倫丹的新生,拒絕承認共和的意志,他們妄圖通過最卑劣的恐怖手段,破壞國家穩定,顛覆合法政府,將法倫丹重新拖回那個腐朽、落后、任人宰割的深淵!”
“他放屁!”收音機前,一個保皇黨的遺老,突然憤怒地罵了一聲,然后又立刻打了一個寒顫,搖響了身邊的搖鈴,“勒夫,快收拾東西!我們要馬上離開丹楓!甚至離開法倫丹!”
然而下一秒,一陣槍響打破了莊園的寂靜。
這樣的事情還同時發生在法倫丹的各處。
在所有站在拿破侖王朝那一邊的政治力量和大資本家們,或膽寒,或憤怒,或驚恐的時刻,廣播內李維的聲音不疾不徐。
“他們以為,炸死一位外國的爵士,就能嫁禍政府,引發國際干涉,就能動搖我們重建國家的決心嗎?大錯特錯!”李維慢慢提高了聲音,鏗鏘有力,“這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更加堅定!只會讓我們看清敵人是誰,藏在哪里!”
“為了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秩序,為了徹底肅清這些潛伏在陰影中的毒蛇,我宣布:即日起,成立國家秩序保衛特別行動隊,簡稱SA!
“其成員,將從我國各大軍事院校中,抽調最忠誠、最勇敢、最有信念的青年學員,他們不屬于國防軍正式編制,也不是正式軍人,他們只有一個使命:找出那些妄圖破壞國家、殺害同胞、挑釁和平的叛逆者,將他們徹底清除!”
“法倫丹,絕不容忍背叛!和平,絕不容忍挑釁!正義,必將得到伸張!”李維的聲音在廣播中的力量達到頂峰,帶著一種狂熱的煽動力,“我們將用鐵與血,為黑格爵士的英靈,為所有在襲擊中死傷的同胞和友人,討回血債!法倫丹的未來,將由我們親手鑄就!勝利萬歲!法倫丹萬歲!”
廣播結束。激昂的音樂響起,演播廳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狂熱,一種對強權的呼喚。
李維的演說,迅速在法倫丹國內和國際社會掀起了巨大的反響。
國內,在保密局和政府的授意下,媒體開足馬力,鋪天蓋地地渲染著“金雀花廳慘案”的恐怖細節,將矛頭一致指向“陰險的保皇黨余孽”和“勾結外國勢力的賣國資本家”。
被李維點名成立的“國家秩序保衛特別行動隊——沖鋒隊,第一批成員已經身穿黑色的制服,喊著口號走上街頭。
這些青年學員,大多二十出頭,血氣方剛,成長于法倫丹戰敗后最屈辱、最動蕩的年代。
他們對舊王朝的腐朽無能深惡痛絕,對國家的積弱和任人欺凌感到無比憤怒。
李維·古爾梅隆的出現,拯救法倫丹,鐵腕的統治手段、強硬的對外姿態、以及描繪的“強大法倫丹”的藍圖,如同黑暗中的燈塔,點燃了他們心中狂熱的崇拜。
他們視李維為唯一的救世主,是帶領法倫丹走出泥潭、重獲榮光的唯一希望。
他們身著和軍服有所區別的黑色制服,臂纏紅底黑十字的袖章,這些年輕的“沖鋒隊員”們,在幾名由萊特情報部門精心挑選和培訓的“資深教官”帶領下,如同出籠的猛獸,撲向了法倫丹各個角落。
他們的目標名單,早已由萊特的情報網精心羅列。
名單上,是那些在議會中、在報紙上、在沙龍里,對李維的擴軍計劃、經濟政策、特別是繞過《凡爾登條約》秘密發展軍備表達過最激烈反對的保皇黨遺老,以及那些掌控著龐大財富、卻拒絕“自愿”向國家“特別國防基金”捐款、甚至暗中資助反李維勢力的工業巨頭和金融大鱷。
行動迅疾如風,手段殘酷無情。
深夜,老伯爵馮·艾森伯格那位于市郊、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老莊園被破門而入。
這位曾在議會上痛斥李維“窮兵黷武將毀滅法倫丹”的前朝重臣,連同他試圖反抗的長子,被沖鋒隊員從床上拖起,在莊園大廳冰冷的大理石地板上,被“試圖持械拒捕”為由,當場亂槍擊斃。
家族積累了幾代人的巨額財富,包括遍布全國的土地契約、礦山股份、銀行賬戶以及無數珍貴的藝術品和黃金,被沖鋒隊貼上“資助恐怖活動非法所得”的封條,一車車運往國家銀行金庫。
鋼鐵巨頭克萊恩,法倫丹分公司的實際掌控者,大資本家施耐德,在私人游艇上舉辦奢華派對時,被乘坐快艇的沖鋒隊員強行登船。
他試圖用裝滿金條的箱子賄賂領隊軍官,換來的是一句冰冷的“叛國者不配享有財富”,隨即被推入冰冷的河水中“自殺”。
他龐大的鋼鐵帝國和銀行賬戶被政府以“危害國家經濟安全”為由,強行清算破產,巨額資產充公。
在首都,數家由保皇派背景人士控股、經常刊登批評政府文章的報館被沖鋒隊搗毀。
編輯、主筆被逮捕,印刷設備被沒收,一夜之間,反對的聲音在公開場合幾乎絕跡。
血腥的清洗在法倫丹的土地上蔓延。沖鋒隊黑色的制服和血紅臂章成為了恐怖和強權的象征。
他們高喊著“勝利萬歲!法倫丹萬歲!”的口號,用暴力和恐懼,在極短時間內,幾乎肅清了國內最核心、最有能力組織起反抗力量的政治和經濟反對派。
李維的策略非常聰明,他選擇下手的,都是沒有秘黨,和神秘社會背景的大資本家和宮廷貴族。
所以激起的反抗微乎其微,除了少數沖鋒隊員付出了傷亡,整個行動只觸及了一些最高只有階位【2】的踏入神秘者。
無數家族世代積累的驚人財富,如同百川歸海般,涌入了國庫,也涌向了李維那無比龐大,涉及五十四個領域,一百二十九個細分研究項目中。
黑格爵士的死,和法倫丹正在發生的清洗,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國際社會激起了軒然大波。
其中以不列塔尼亞王國的反應最為激烈。
白金漢宮降半旗致哀,議會內群情激憤。
黑格爵士遇害,被視為對不列塔尼亞王國的嚴重挑釁和侮辱!不列塔尼亞首相在議會發表了措辭極其強硬的演說:
“這是赤裸裸的國家恐怖主義!發生在法倫丹國家宮內的爆炸,目標直指我國最高軍事代表!
“李維·古爾梅隆卻將責任推卸給所謂的‘保皇黨余孽’,這根本是欲蓋彌彰!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場襲擊本身就是法倫丹當局自導自演的陰謀,目的是為其在國內實施血腥鎮壓、公然踐踏《凡爾登條約》秘密擴軍尋找借口!”
“因此,不列塔尼亞要求:
“立即由國際聯盟牽頭,派遣獨立、公正的調查團徹查金雀花廳爆炸案,法倫丹必須無條件配合!
“勒令法倫丹立即解散其非法武裝“沖鋒隊”,停止一切政治迫害和財產掠奪!不列塔尼亞宣布對脫離法倫丹的前法倫丹公民提供政治庇護,直到法倫丹重新成為一個和平的法倫丹!”
“法倫丹必須全面開放所有軍事設施,接受國際軍控委員會更加嚴格、無限制的核查,以證明其確實遵守十萬人軍備限制,證明黑格爵士不是死于法倫丹暗中擴軍的陰謀。
“最后,我國政府要求嚴懲爆炸案真兇,向不列塔尼亞做出正式道歉和巨額賠償!”
首相的演說被上議院和下議院同時通過,一項項宣布制裁法倫丹的命令從議會發出。
不列塔尼亞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和部署在曼恩地區的遠征艦隊開始進行高調演習,向法倫丹施加軍事壓力。外交渠道上,也在積極游說其他國家,試圖組建一個針對法倫丹的制裁甚至干預聯盟。
然而,國際社會的反應并未如不列塔尼亞所愿。各國的態度充滿了復雜的算計和觀望。
意大利對黑格遇害表示“震驚和哀悼”,也支持進行調查,但態度相對謹慎。
他們與不列塔尼亞在殖民地等問題上素有齟齬,且對法倫丹的警惕性不如直接接壤的普德爾和不列塔尼亞高。他們更關心的是法倫丹的穩定是否會影響該地區的安全。
美利堅合眾國遠隔重洋,官方表態是“密切關注”和“呼吁各方克制”,強調通過“外交和法律途徑”解決爭端。
私下里,華爾街的巨頭們則更關心他們在法倫丹的投資,尤其是奔馳和可口可樂這兩家公司的游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利堅更關心資本市場帶來的滾滾利潤。
李維通過復雜的離岸公司和代理人網絡在美國進行的資本運作,正悄然影響著一些議員的觀點。
最出乎意料,也最讓不列塔尼亞感到憤怒和孤立的是普德爾帝國的態度。
柏林,威廉大街,普德爾帝國外交部。
外交大臣馮·里賓特洛甫拿著剛剛從情報部門轉來的絕密文件摘要,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混合著嘲弄和算計的微笑。他將文件遞給坐在對面的海軍大臣雷德爾上將。
“看看吧,上將閣下。我們那些‘正直’的不列塔尼亞朋友,背地里玩的花樣可不小。”
雷德爾快速瀏覽著文件,眉頭先是緊鎖。
里賓特洛甫快速匯報著,嘴角甚至勾起一絲冷笑:“那個與古德里安接頭的‘信鴿’,其掩護身份下的資金流向,最終指向了倫敦的幾個影子賬戶。還有行動中使用的一次性密碼本殘片,其編碼規則與我們截獲的某個不列塔尼亞海外情報站曾使用的模式高度吻合。”
“情報分析部門的結論是,可能性超過百分之八十。”里賓特洛甫眼中閃過冷光,“雖然無法構成法庭上的直接證據,但對我們來說,足夠了。這解釋了為什么古德里安會‘恰好’出現在那里,為什么他身上會‘恰好’搜出我們的膠卷。不列塔尼亞人想干什么?借著聯軍軍控委員會刺探我們的軍事情報?古德里安參與了我國裝甲軍的組建,他是那個人的學生,將軍,我認為不列塔尼亞已經掌握了我軍相當一部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