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蟬鳴六月(7)
書名: 萬象籍作者名: 劉顯東本章字數: 2376字更新時間: 2025-06-08 21:40:24
短篇小說
第七章蟬鳴交響曲
林小滿:舞臺上的星光
高考倒計時10天的傍晚,校園里的彩燈亮起時,林小滿正在后臺調整琴弦。李海燕站在旁邊,手里拿著女兒小時候的演出服——粉色蓬蓬裙已經短得露出膝蓋,卻被母親小心地熨燙平整,別著枚新買的水晶胸針。
“緊張嗎?“母親的聲音比平時高了半度,指尖反復摩挲著譜架邊緣。林小滿看見她無名指上重新戴上了結婚戒指,想起昨晚母親在廚房練習和聲,鍋鏟跟著節奏敲打調味罐的模樣。
“下一個節目,母女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主持人的聲音響起。李海燕猛地抓住女兒的手,又觸電般松開:“我......我可能會跑調。““不會的。“林小滿輕輕握住那只有些粗糙的手,“你上次在博物館給我講展品時,聲音特別好聽。“
聚光燈下,吉他弦音響起的瞬間,李海燕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顫抖。但當她看見臺下陳磊比出的加油手勢,周雨桐舉著的熒光畫板(上面畫著她們合唱的場景),還有張建軍抱著吉他坐在觀眾席伴奏,聲音忽然變得堅定。
唱到副歌時,林小滿忽然放下吉他,牽起母親的手轉圈。粉色裙擺與藍色襯衫在光影中翻飛,像兩只終于相遇的蝴蝶。臺下爆發出歡呼聲,王浩帶著全班同學舉起手機,閃光燈組成一片流動的星海。
謝幕時,李海燕看見女兒眼中的光,那是她曾拼命想撲滅的火種,此刻卻照亮了整個舞臺。她忽然想起導游培訓班老師說的話:“最好的導游,是能讓游客看見風景里的故事。“而她的風景,從來都在女兒眼中。
陳磊:遲到的擁抱
父親到達深圳的那天,陳磊正在操場跑步。男人穿著洗得發白的襯衫,手里提著個蛇皮袋,里面裝著母親腌的梅子和父親戒了三個月的煙(用紅繩捆得緊緊的)。
“小磊,爸......“父親的聲音卡在喉嚨里,布滿老繭的手懸在半空,像片被風吹皺的樹葉。陳磊望著那張比記憶中更瘦的臉,想起模擬考那天暴雨中奔跑的自己,忽然上前一步,緊緊抱住了父親。
蛇皮袋掉在地上,梅子滾了一地。父親的肩膀在他懷里發抖,帶著工地的水泥味和淡淡的煙味:“對不起,兒子。爸以前......“陳磊聽見母親在身后輕聲說:“你爸把棋牌室的會員卡剪了。“
傍晚的出租屋里,母親端來燉排骨,父親笨拙地給陳磊整理書桌。男人的目光停在墻上的單招錄取通知書(雖然膝蓋受傷,但文化課加分讓他穩進師范院校),忽然從口袋里掏出個紅本本:“我考了電工證,以后能去正規工地了。“
陳磊咬著排骨,看著父母互相夾菜的樣子,忽然覺得這個簡陋的出租屋比任何地方都溫暖。窗外的蟬鳴變得清脆,他想起張建軍說過:“家庭不是負重,而是翅膀下的風。“掏出手機,他給班主任發了條消息:“張老師,我爸說想請您吃梅州腌面。“
周雨桐:準考證的奇幻漂流
考前三天的清晨,周雨桐在畫室翻遍了所有畫具箱。準考證像蒸發了一樣,只剩下調色盤里未干的鈷藍色,像塊沉重的石頭壓在胸口。
“別急,想想最后一次見是什么時候?“林小滿打開手機錄像,陳磊已經沖向保安室調監控。周雨桐強迫自己回憶:昨天下午在畫自畫像,準考證墊在畫紙下......她猛地沖向垃圾桶,里面是被揉成團的廢稿,卻沒有那張關鍵的紙片。
“會不會在醫院?“劉老師的聲音從電話里傳來,“你上次暈倒時,我幫你收過包。“陳磊已經騎上共享單車,在暴雨中沖向醫院。周雨桐跟著林小滿查看每個可能的角落,忽然在儲物柜里發現個信封——里面裝著準考證,還有張便利貼:“畫畫時掉的,加油!未來的大設計師。“
下午的陽光下,周雨桐看著失而復得的準考證,忽然笑出眼淚。劉老師遞來塊巧克力:“知道為什么沒丟嗎?因為你畫的自畫像里,準考證正在發光。“她翻開速寫本,果然看見畫中女孩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粉色證件,邊緣泛著金色的光。
張建軍:最后的守護
心理輔導中心的“心靈信箱“前,擠滿了寫考前寄語的學生。張建軍看著王浩寫的“愿高山不再有刺“,林小滿寫的“感謝陶罐教會我生長“,忽然覺得眼角發酸。
“張老師,這是給您的。“陳磊遞來個竹編禮盒,里面是梅州特產的柚子茶,“我媽說您總熬夜,喝這個潤喉。“周雨桐抱著畫框進來,《守護星光》的畫布上,每個學生都變成了星星,而張建軍是托起它們的月亮。
深夜的辦公室里,張建軍給每個學生寫回信。給林小滿的信里,他貼了張良渚玉琮的書簽:“愿你在考古中找到時光的溫柔。“給陳磊的信里,他畫了個正在飛翔的風箏:“你的翅膀早已堅硬。“給周雨桐的信里,他寫下:“藝術與生活從不矛盾,因為你本身就是藝術品。“
窗外的蟬鳴達到了頂峰,像一曲盛大的交響。張建軍摸出調崗通知書,在背面寫下:“教育的意義,是讓每個靈魂都能按自己的節奏綻放。“然后將它折成紙船,放進心理輔導室的許愿池。
李海燕:良渚的重逢
高考前一天,李海燕站在良渚遺址的入口,手心微微出汗。這是她作為導游的第一團,游客里有幾個背著考古夏令營背包的學生,其中一個扎著馬尾的女孩,正捧著本書看得入神。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游李海燕。“她的聲音比想象中更穩定,“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曙光,而我們今天要尋找的,不僅是文物,更是古人對生命的熱愛......“講解到玉琮時,她注意到馬尾女孩的眼睛亮了起來,那神情像極了家中儲藏室里的陶罐主人。
自由活動時,馬尾女孩突然跑過來:“李導游,您講得真好!我叫林小滿,是北大考古夏令營的......“話沒說完就愣住了,母女倆在千年遺址前相望,陽光穿過玉琮的孔洞,在她們之間投下環形的光斑。
“小滿,“李海燕輕聲說,“媽媽以前錯了,其實你早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她掏出包里的考古筆記本,上面貼著她們修復陶罐的照片,“這個暑假,媽媽想跟著你的夏令營,重新學看世界。“
林小滿望著母親身后的莫角山宮殿遺址,想起張建軍說過的“每個生命都是文明的延續“。她伸手挽住母親的胳膊,指著遠處的反山王陵:“那我們先去看十二號墓的玉琮王吧,那里刻著最完整的神人獸面紋。“
蟬鳴在頭頂的香樟樹上此起彼伏,李海燕跟著女兒的腳步,忽然明白:真正的成長,不是追趕,而是并肩同行。就像這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從來不是單向的傳承,而是無數靈魂在時光長河中的相互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