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農機廠食堂
- 年代1960:從小村莊開始
- 三斤面
- 2162字
- 2025-06-16 00:01:00
已經快六月下旬了,離水稻收割的日子沒多久了。
在六十年代,水稻和麥子收割都是依靠人工收割。就算有收割機,也是在大型農場會有那么一兩臺。
在義安縣下面的公社領導現在就來農機廠,主要還是請農機廠的技術人員下鄉維修一些設備。或者是拿著審批的單據來領一些小型的耕種農具。
在五八年之前,鄉鎮供銷社就有農具賣。因為那時候地是大家的,農民對農具有需求。
現在東西都是集體的了,哪怕是一把鋤頭,也沒有個人去購買的需求。
當然在下面公社的供銷社里,還是有少量農具賣的,都是生產大隊去購買。有些東西壞了或者斷了,不用去城里買。
但每年公社都會清理采購一批農具,就會直接到縣城的農機廠來。
現在公社的供銷社,賣給個人的東西主要還是掃把和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農村人需要鋤頭或者什么東西用一下的時候,都是去生產大隊借一下。
江成在農機廠看到的領導是公社的二把手,公社的農具方面事情就是他負責的。
對于公社的二把手,江成倒是想結交一下,但想想目前自己的情況,還是算了。以前要是能跟二把手結識,這身體原主之前跟人家競爭記工員就不一定失敗了。
江成好歹也是初中文化,在農村就算是頂格的存在了。因為學歷再高一點,就不可能待在鄉下了,而是有工作分配。
在這個年代,中專生是包分配工作的,但高中生沒有這個政策。可真要能高中畢業,基本上都分配了工作,只不過分配的工作可能沒中專生好。
有高中文化水平,最少可以在鄉鎮當一個小學老師。哪怕工資只有二十多塊,在一些貧困地方還有被拖欠工資的可能。但再怎么樣也比在地里刨食的農民強。
江成有初中文化,當初選舉記工員的時候,他是符合要求的。可惜生產大隊的記工員門檻低了一些,只要能寫會算的人都可以報名。如果光拼學歷的話,江成肯定能當上。
但記工員除了自身能力外,還需要思想品德好,這能保證記工員的公正性。還有原則性強,別當上了記工員,就照顧自己親戚。最后就是在群眾中有威望,意思就是大家認可你。
這除了自身能力可以考核外,后面的要求其實就是投票選舉。能力考核通過后,有多的競爭者就投票。
在下陽村,江成的好吃懶做是出了名的,他娘趙玉霞對待江大強之前媳婦的子女有些刻薄,這一點村里很多人也是知道的。
所以江成文化水平哪怕比村里其他人強,也沒當上記工員。但要是江成以前能跟鎮里的二把手結識,好吃懶做的名聲根本就不會傳出來。
都跟人家二把手結識了,那說明有本事,有本事的人需要跟大家一樣天天在地里干活嘛。
那時候也別說趙玉霞刻薄對待自己丈夫前媳婦生的孩子了,自己的孩子要有本事跟鎮里的領導認識,甚至能在一起吃飯什么的。不對自己生的孩子好一些,跟別人生的孩子一樣對待,那真的是這臭婆娘腦袋里長包了。
別說城里的人比農村人心眼多很世俗,在農村這些大家覺得淳樸的人更世俗。只要讓身邊的人覺得你比大家強,以前那些不好的事跡可能會被人吹噓成這才是有本事的人跟別人不同的地方。
但現在江成想的是低調,希望在下陽村那邊沒人關注他,自然也不會去討好所謂的公社二把手。何況就算現在江成去跟人家打招呼,人家可能也就是礙于情面都是一個公社的,應付一兩句。
江成直接去了食堂了,總共一百多人的職工食堂,可能還有很多職工不在食堂吃飯的,所以農機廠的食堂廚房人員也沒有幾個。
一個主廚,一個副灶,一個學徒以及兩個洗菜端菜的幫工就是廚房里的所有人員了。五六個人,弄幾十個人的飯輕輕松松。
現在食堂吃飯的人少,也是跟旱情有關系。食堂的飯菜很便宜,食堂主要是服務職工的,并不是盈利性質的。
像主食白面饅頭,四分錢一個,米飯三分錢一兩,還有窩窩頭什么都便宜。
大米是一毛六一斤,白面是一毛八,好點的白面貴一些,比如富強粉就是比較白的白面,要兩毛多一斤。
食堂的饅頭和米飯,一斤也就掙一兩毛錢。特別是饅頭,得面粉發酵好,還要捏好,蒸好。自己在家里弄,根本省不了多少錢。
食堂的大白菜和清炒蘿卜,也都是二三分錢一份。而在菜市場買菜,一斤白菜或者蘿卜也是這個價格。
不過食堂一份素菜沒有一斤就是了,一斤菜可以炒幾份。
總的來說就是職工天天吃食堂比在自己家里弄,一個月也省不了多少。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回家里吃飯,因為在食堂吃飯是要飯票的,飯票是用糧票換的。
除非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那種人,可以天天在食堂吃飯。很多人還要為家里著想,在菜市場買一顆白菜夠家里一家人吃一兩天,早上和晚上在家里喝點面糊也能頂一頓。
以前定量不夠吃,吃完了可以去黑市買一點,現在黑市價格高不說,還難買。
所以不光是農機廠這邊的食堂,很多廠子和單位的職工都有不少人現在選擇就在家里做飯吃。
江成把野雞拿到廚房,廚房的幫工立刻喊廚房班長過來了,班長也就是廚房管理的。一些職工多的工廠,廚房人員也多,班長就是后世所謂的廚師長。
農機廠這邊的班長就是主廚擔任,一個月能多領兩塊五毛錢的職務費。
“小兄弟,我記得你,你前兩天送了兩條魚和一只兔子過來吧。今天竟然又送兩只野雞過來了,這野雞送的及時呀,今天中午正好要招待市里來的指導員。”農機廠的班長笑著說道。
“師傅,以后我會經常送東西過來,你可得多關照關照,可不能壓我的秤。這兩只雞過一下秤,給我開一個單據。”
“你放心,你可是我們李主任帶過來的人,我們廚房這邊怎么可能壓你秤。我親自給你過稱。”廚房班長說道。
其實以前農機廠后勤部有專門負責采購這指標外的人員,但因為鄉鎮成立了公社,采購人員在縣城又沒有特殊的關系,后面就解散了采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