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生命大趨勢
  • (美)威廉·C.伯格
  • 1368字
  • 2025-06-05 14:12:54

宇宙層面上的多樣性

我們早已發(fā)現(xiàn),多樣性無處不在。恒星的大小、亮度,甚至連顏色都不同,星系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各有千秋。借助行星際探測器,20世紀后半葉人類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內部居然也存在差異性。之前從沒人想到過,木星和土星周圍的眾多巨大衛(wèi)星竟然千差萬別。木星衛(wèi)星“歐羅巴”的表面似乎覆蓋著一層光滑堅硬的冰,冰面之下很可能存在液態(tài)海洋。(3)而木星另一個衛(wèi)星“伊娥”的外表色彩斑斕,原因是其表面頻繁而劇烈的火山活動。土星的衛(wèi)星也是類似情況。在科幻小說里經(jīng)常被描繪得熱氣騰騰、布滿森林的金星,實際上卻擁有厚重的大氣層和炎熱的地面。火星也一樣,不同于人們的想象,它表面隱約的顏色變化并不是季節(jié)性的植被更替,而是冰冷的沙漠上偶然刮起的沙塵暴。就連從天而降的石頭——隕石,結構和成分也不一樣。以上這些天文發(fā)現(xiàn),和每個星球各自的歷史發(fā)展都是相關聯(lián)的。

每顆大行星以及它們的無數(shù)衛(wèi)星,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沒有哪兩者的歷程是重合的。地球也有其獨特的歷史軌跡。大沖擊假說聲稱,曾有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和早期地球擦肩而過,而那次撞擊給地球增加了質量,甚至還在地球軌道上遺留了一些碎片。這些碎片經(jīng)過壓縮,集合成了今天美麗的月球。月球大概每28天環(huán)繞地球旋轉一周,同時牽制著地球的軸向回轉(Axial Gyrations)。地球的自轉軸與其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成大約67度的傾角,這個傾斜角度讓地球擁有了四季,而且能夠每年不斷重復、循環(huán)。如果沒有月亮,地球的自轉軸就可能在幾百萬年的歷史中左右擺動,變動的角度能達到40度之多。多虧了月亮,地軸擺動的角度才能被控制在2度以內。通過牽制這種擺動,月亮為地表生物創(chuàng)造了更加穩(wěn)定的地球環(huán)境。同時,大沖擊假說還認為,早期太陽系的環(huán)境十分混亂。

月球和水星的表面遍布環(huán)形山,這些環(huán)形山記錄了它們被小行星和彗星不斷撞擊的早期歷史。天文學家把這段時期稱為后期重轟炸期。這一時期約在38億年至41億年前,產(chǎn)生原因可能是太陽系內的巨行星位置重新分布導致的軌道共振。這些太陽系內彗星、小行星的撞擊說不定也是地球史上的幸事,地球因此能不斷接收來自太陽系更遠處的物體和碎片。說它好是因為,越靠近太陽系外邊緣的地方濕度越大,這樣的撞擊相當于給地球注入了大量水分。要是沒有這些珍貴的水(而且量還很大),地球表面也不會被海洋所覆蓋,降雨也不會潤澤廣袤的陸地,而我們人類,自然也不會誕生。

一個更有趣的結論是,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環(huán)境極其復雜,所以地球能擁有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純屬幸運——這個“幸運”,指的是有幾顆巖質行星比地球更接近太陽,同時還有巨大的氣態(tài)行星在更遠處。天文學家曾發(fā)現(xiàn)熱木星(太陽系外的一些類木行星)的公轉軌道極為接近其宿主恒星,這也證明了行星軌道的相互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行星的構造。事實上,木星的存在很可能就是地球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個原因。木星是太陽系行星家族中體形最大的一個,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幾乎是個完美的圓形。如果它的軌道扁一些,離心率會越大,越可能影響其他行星的軌道,讓整個太陽系變成另外一番模樣。幸好這顆巨行星圍繞正圓軌道公轉,而且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正好是日地距離的5倍,太陽系才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擁有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另外,木星和土星還發(fā)揮了吸塵器的作用,利用自身引力將不規(guī)則的小行星和彗星全部掃走,進一步降低了地球在后來遭到撞擊的可能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成都市| 神农架林区| 禹州市| 通州区| 准格尔旗| 得荣县| 基隆市| 广水市| 临安市| 井冈山市| 凤山县| 蓬安县| 玛纳斯县| 乌苏市| 汨罗市| 南通市| 忻州市| 东台市| 安塞县| 永春县| 南部县| 渭源县| 江华| 台东县| 原阳县| 延长县| 应用必备| 馆陶县| 海兴县| 成武县| 罗源县| 临邑县| 平山县| 汶川县| 天峨县| 衡水市| 青岛市| 安福县| 广灵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