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精神轉化

馬克思、恩格斯在重視認識世界的同時,對如何改造世界的問題尤為關注。因此,在對待物質與精神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不僅重視物質對精神的制約和轉化,而且十分關注精神向物質的轉化,即精神的物質化問題。馬克思對精神如何向物質轉化,其經典表述是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中,他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在這里,“理論”表征著精神力量,理論被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物質力量,這也就說明了精神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馬克思對于精神轉化的這段表述,包含著一組嚴整的精神轉化和理論教育的命題。

首先,“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馬克思在這里討論的是理論轉向實踐、精神轉化為物質的過程和機理,即理論如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掌握的問題,亦即精神的宣傳和教育問題。在馬克思看來,理論不能取代實踐、精神亦不能代替物質力量,他認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馬克思在這里指出了兩種不同的斗爭形式,即“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前者是以理論和精神的批判為斗爭武器,后者是以武器來進行批判。馬克思在闡明精神轉化時,指明了只有將精神轉化為物質力量,訴諸實踐,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改變世界。馬克思認為,理論作為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的,這種轉化條件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將精神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為人民群眾所認知和掌握。精神力量只有為人民群眾所掌握,變成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才能夠變成實踐的力量。具體而言,精神理論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的轉變:一是精神能夠內化成為人民群眾的目的和理念;二是精神能夠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工具和手段。前者是將精神轉化為價值和信仰的形態,后者是將精神轉化為工具和手段的形態,這二者之間有序銜接、相互統一。對于精神理論而言,其不僅要內化成為人們的理想和信念,而且也要外化成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只有在人們認知和認同精神理論的基礎上,它才能夠發揮價值引領和現實指導作用。

其次,“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精神力量并不是直接地被人民群眾所掌握,而是通過展現出精神理論的真理性,使人民群眾能夠深刻理解和信服,這樣才能夠真正被人民群眾所掌握。馬克思指出:“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樸素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4.在這里,馬克思揭示了精神只有在擊中“樸素的人民園地”時,人才能夠真正解放成為人。循著馬克思的思維邏輯,對于如何使精神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精神應當具有真理的力量,要以理服人。馬克思始終堅持理性主義的立場,反對神秘主義和非理性主義。他旗幟鮮明地批判了某些依靠玄學思辨、神話傳說、演講激情和雄辯口才,以及通過任意許諾來魅惑、欺騙群眾的做法。他認為,只有讓群眾明確精神理論的規律和價值,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夠使精神得以深入持久地傳承發揚。二是要相信人民群眾是認理服理的。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一個貫穿始終的觀點就是相信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力量,相信人民群眾具有掌握真理的能力。人民群眾在具體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通過直接的社會觀察和精神體驗,能夠在具體的實踐中感知和印證精神理論的獨特魅力和實踐價值,使精神理論能夠以一種更加接地氣的形式煥發出新的活力。三是要積極主動地向人民群眾宣講精神理論。抽象復雜的精神理論,很難在直接意義上為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在宣傳教育過程中將精神理論進一步通俗化,使語言、思路和方法更加接近群眾。在宣傳中要將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需要相結合,抓住精神理論最基本的要點,向群眾講明講透。同時也要注重運用事實來促進宣傳,即恩格斯所講的“利用雄辯的事實來宣傳徹底改造的必要性”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94.,“使讀者確立無可爭辯的信念,只有明顯的、無可爭辯的事實才能做到這一點”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7.

再次,“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馬克思在這里用“徹底”一詞,對“說服人”的理論品質做出了回答。“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馬克思所講的徹底的精神理論,就是必須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從根本上對事物做出科學的、理論的闡釋。恩格斯曾就宣傳教育工作指出:“當你想從事這種宣傳……僅僅發表宣言是不夠的,而必須探究根據,因而,必須從理論上來考慮問題,也就是說歸根到底必須科學地對待問題。”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3.恩格斯在這里揭示了宣傳教育不能著力于事物的現象,也不是簡單隨意的煽動,而是要直面精神理論本身,以深邃的理論眼光和科學的方法探究精神的深層本質。同時,馬克思所理解的徹底的精神理論,應當是以人為本的,他指出“德國理論的徹底性……歸結為這樣的絕對命令: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208.。馬克思一方面將以人為本視作衡量精神理論徹底性的關鍵指標,另一方面卻并沒有將人視作抽象的人性。馬克思明確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蟄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9.,“我們開始要談的前提……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6,519.

最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9.。在馬克思看來,精神理論的徹底性不僅限于思維和邏輯層面的科學完整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精神理論能否與現實基礎、實踐需要相銜接,能否抓住現實實踐的根本問題。這是考察精神理論是否具有徹底性,是否能夠被人民群眾所掌握的關鍵。馬克思所提出的“理論的現實性”的問題,關涉到精神的培育問題,即精神培育的基礎和限度問題。一方面,“理論的現實性”表明了精神培育必須要有自己的現實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具體歷史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所提出的實踐課題,以及有效解決這些課題的方式方法。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精神培育才具有了緊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理論的現實性”也表明了精神培育的成效是具有限度的,即精神培育的成效受到現實的精神需要和精神本身滿足現實需要的程度的限制。在處于特定歷史階段的國家社會中,精神培育所取得的成效,不僅要受到精神培育本身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開展培育的方式方法的影響,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精神理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由此可見,精神培育本身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普世的,而是在一定的經濟社會基礎上和一定的歷史限度內發揮作用的,在這具體的基礎和限度內,精神教育有著很大的能動性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论坛| 开远市| 沂源县| 台前县| 分宜县| 秦皇岛市| 称多县| 乐业县| 青州市| 洞头县| 达尔| 青神县| 长泰县| 靖西县| 安国市| 淮阳县| 徐闻县| 苏尼特右旗| 车险| 内黄县| 台南县| 高密市| 梁河县| 怀仁县| 汝阳县| 同德县| 迁安市| 长沙县| 宣威市| 澜沧| 响水县| 定州市| 安新县| 香河县| 肇州县| 赣州市| 兴安盟| 遂川县| 金湖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