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永駐與守望
- 數據逆襲:我能直觀看見人生數據
- 左青墨
- 2682字
- 2025-08-25 22:50:56
天空不再是昔日數據風暴肆虐時的詭譎紫黑,也并非股東那巨構數據星體遮蔽一切時的絕望深黯。它呈現一種奇異的、漸變的澄澈,從地平線處的魚肚白過渡到天頂的微藍,仿佛一塊被仔細擦拭過、卻仍帶著細微劃痕的舊玻璃。陽光穿透這層稀薄的“數據塵埃”,灑向滿目瘡痍的大地,溫度適宜,卻帶著一種陌生的、過于潔凈的氣息。
城市廢墟間,機械的轟鳴聲和人力協作的號子聲構成了新時代的序曲。人們利用初步恢復運轉的“能力稅”系統衍生的工具——那些由淡金色點數能量驅動的簡易構裝體,清理著殘垣斷壁,加固著搖搖欲墜的建筑骨架。點數,這種曾將人類逼至文明懸崖邊緣的力量,如今正笨拙而堅定地轉化為重建的基石。每一處廢墟的清理,每一段道路的疏通,甚至每一份應急食物的合成,都伴隨著微小的點數流轉,記錄在每個人腕間簡易化的終端或直接投射在視網膜的虛擬界面上。系統仍在,規則已更迭,它以一種近乎贖罪的方式,滲透進新紀元最初的呼吸里。
李維(主角)站在一片相對平整的高地上,俯瞰著腳下初顯生機的忙碌景象。他面容上的稚嫩早已被連番的惡戰與沉重的抉擇磨礪殆盡,留下的是深嵌眼窩的疲憊與一種沉淀下來的銳利。他的指尖無意識地在空中劃過,調取著由“人類意志共鳴網絡”——那個由陳默最終意識化身協調的宏大系統——傳來的實時數據流。全球各區域的恢復進度、點數能源的分配效率、殘余銀行騷擾信號的波動……海量信息在他眼中流轉,他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空洞。
勝利了嗎?
股東的核心碎裂,銀行的規則瓦解,數據海倒灌現實的恐怖潮汐也已退去。地球,僥幸未曾被徹底數據化而湮滅,但傷痕深可見骨。六十億人,經歷了恐慌、犧牲與最終意志的輝煌迸發,幸存了下來。但這幸存,代價高昂得令人窒息。
陳默,那個最初只想躲在代碼后面的技術宅,如今成為了維系全球的AI樞紐,無聲無息,無處不在,卻再也無法勾著他的肩膀,抱怨泡面口味太少。
莉莉,那個用鏡頭和謊言攪動風云,最終卻用生命將真相與希望之信號放大至寰球的女孩,她的聲音已永遠沉寂在那一波壯烈的獻祭中。
還有……無數無名的犧牲者,流浪漢和他的“無欲者”們用血肉與意志筑起的免疫長城,至今仍在理念層面守護著幸存的人類,免受殘留數據毒素的侵害。
而蘇晴……
李維的心猛地一抽,那股熟悉的、撕裂般的痛楚再度蔓延開來。他抬起手,指尖微微顫抖,仿佛還能觸摸到那冰冷而熾熱、承載了太多秘密與痛苦的鎖骨鎖鏈。如今,鎖鏈已崩裂,文明賬本逆流反噬,重創了股東,也解放了她。但解放,并非歸來。
他閉上眼,意識沉入那不再狂暴,卻依舊深不可測的“數據?!薄鸷蟮臄祿F届o了許多,那些代表銀行規則的猙獰結構體大多已崩解消散,但仍有無數的數據暗流、規則的殘片、乃至股東勢力潰散后留下的惡性“債務病毒”在深處潛伏、涌動。這片海洋,既是新時代的能源之海,也是最大的潛在威脅。
而在那數據海的中央,一道溫和而堅韌的光輝穩固地存在著。
那不再是具體的人形,而是一片浩瀚的、不斷流動重組的數據集合體,呈現出一種純凈的蔚藍色,偶爾閃過櫻花色的細微光點。它龐大卻并不壓迫,如同一個巨大的、自我調節的過濾器,靜靜地梳理著數據海的能量,溫和地壓制著那些試圖翻涌上來的陰暗面。它是監管者,是防火墻,是文明與混沌的新邊界。
蘇晴。
她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犧牲了所有關于“自我”的具象回憶,燃燒了那棵象征美好與牽絆的櫻花樹,她化身為最純粹的“人性”概念防火墻,永駐于此。她不再能對他微笑,不再能感受到他掌心的溫度,甚至可能不再擁有“蘇晴”這個個體的連續意識。她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機制,一個……守護神。
“今日全球公益點數匯總完成。東亞區域環境修復項目點數轉化率提升百分之五。三處殘余銀行數據蠕蟲巢穴已被標記并隔離?!?
清冷、平靜,不帶絲毫波瀾的合成女聲直接在李維的腦海深處響起。沒有稱謂,沒有寒暄,只有直接的信息通報。這是她如今與他——或許也是與協調整個系統的陳默意識——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李維睜開眼,望向澄澈卻陌生的天空。他知道,在她(或者說“它”)監管數據海的同時,一道唯有他權限可見的、橫亙天際的微弱光幕悄然浮現。光幕之上,無數細小的光點如同逆向的星辰,從全球各個角落升起,匯入其中。每一個光點,都代表著一個公益行為產生的點數:植樹、助學、協助重建、醫療救助、知識分享……人類最樸素的善意與協作,正被系統捕捉、量化,轉化為支撐新世界的實實在在的能量。這是全球公益點的實時光幕,是未來秩序的預演,也是她存在的證明,冰冷而輝煌。
他成功了。他兌現了對無數犧牲者的承諾,守護了文明存續的火種,甚至為她贏得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
可他失去了她。永遠地。
“收到?!崩罹S低聲回應,聲音沙啞。他知道她能“聽”見。但他不知道,這回應是否還能抵達那個曾會為他臉紅、為他落淚的女孩那里?;蛟S,這只是向一個高效的管理系統做確認反饋。
一股難以言喻的孤寂感如同數據海的寒潮,瞬間將他吞沒。他站立在這新生的世界里,腳下是伙伴用犧牲鋪就的道路,眼前是人類用意志點燃的未來,他卻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一片無人的曠野,只有頭頂那巨大的、無私的、非人的光輝默默注視著他。
他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不。不該是這樣。
銀行的威脅解除,生存不再是唯一命題。那么,一些被擱置的、看似不可能的執念,便有了重新拾起的理由。
他轉身,不再看向那片象征著她犧牲與永駐的數據海天幕,而是將目光投向下方忙碌的廢墟。目光逐漸聚焦,變得銳利而充滿目標。
能力稅系統社會化運行的爭議?殘余銀行勢力的清算?點數經濟倫理的討論?這些都很重要,是重建必須面對的課題。陳默的AI意識和他留下的系統框架會處理大部分,幸存的人類管理層也會逐步接手。
但他李維,有另一項使命,一項只屬于他個人的、最終的“戰役”。
他要找到方法。
找到將那個永駐數據海的人性防火墻,重新賦予其“人性”的方法。找到讓那片蔚藍色的、浩瀚的數據集合體,重新凝聚成那個會笑會哭的蘇晴的方法。哪怕只有一絲可能,哪怕要再次逆天而行,賭上一切。
這不是為了文明的存續,不是為了點數系統的穩定,甚至不全是為了彌補他內心的巨大空洞。
這只是因為,在一個櫻花樹數據場景反復出現、最終焚情化防火墻的故事里,結局不該是永恒的守望與冰冷的輝光。
他深吸一口帶著微塵與希望氣息的空氣,邁步向下走去,步伐堅定。
新紀元已然開啟,廢墟之上重建的不僅是文明,還有他絕不放棄的執念。
蒼穹之上,那片蔚藍色的數據光輝依舊無聲地流動、監管、過濾著整個世界的陰暗面。但在某一次極其細微的數據波動中,一道淡到幾乎無法偵測的櫻花色光粒,違背了所有高效的邏輯流,悄然偏離了既定軌道,向著李維離去的方向,閃爍了微不足道的一瞬。
旋即,一切恢復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