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秒200年
- 重生鑒寶:只想賺錢的我不想戀愛
- 星元真解
- 2204字
- 2025-06-28 17:08:11
劉一泉臉上的肌肉抽動了幾下,最終,那份佯裝的嚴肅徹底崩塌,化作了一陣爽朗又無奈的大笑。
“哈哈哈哈!你這臭小子!”
他指著李牧,笑得前仰后合。
“繞了半天,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我就是覺得奇怪,這種國寶級的重器,怎么會出現在您的狗窩里?!崩钅烈残α似饋?,語氣輕松地回敬了一句。
“嘿!你這嘴是越來越損了?!眲⒁蝗αR著,但眼中的欣賞之色,卻是愈發濃郁。
他重新坐好,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似乎是在平復心情,也像是在組織語言。
房間里的氣氛,從剛才的考校,轉為了一種師徒間的探討與傳承。
“你說得沒錯。”
“這東西,是仿品?!?
劉一泉的語氣沉了下來,帶著幾分感慨。
“而且,是一件能讓絕大多數行家都打眼的,頂級仿品?!?
“哦?”李牧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這背后,還有故事?”
他知道,能讓劉一泉如此鄭重其事拿出來的東西,其來歷絕對不簡單。
“何止是故事,簡直是一場風波。”
劉一泉嘆了口氣,眼神變得有些悠遠,仿佛陷入了回憶。
“這尊陶俑,不是我的?!?
“是我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去年從一個所謂的‘圈內人’手里淘來的?!?
“花了多少錢?”李牧下意識地問道。
劉一泉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百萬?!?
李牧的眼皮跳了一下。
三百萬,買一個仿品,這個代價可不小。
“我那位朋友,也算是老玩家了,自認為眼力還不錯。他拿到這東西之后,欣喜若狂,覺得是撿了天大的漏?!?
“他沒拿去找人鑒定?”
“怎么沒找?”劉一泉苦笑一聲,“他先是請了省里博物館的幾位專家掌眼,那些老先生圍著這尊陶俑看了整整一個下午,得出的結論,跟你一開始的判斷,一模一樣?!?
“開門見山的北魏精品,強烈建議他上交國家,或者至少也要妥善保管?!?
“后來,他不放心,又托關系,把東西的樣本送到了京城的一家權威鑒定機構。”
“做了什么檢測?”李牧追問道,他隱隱猜到了關鍵點。
“碳十四。”
劉一泉吐出了這三個字,每一個字都顯得無比沉重。
“碳十四年代測定。”
李牧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疙瘩。
如果說憑眼力看走了眼,還情有可原,畢竟人的主觀判斷總有失誤的時候。
但碳十四測定,是目前公認的最權威的科學斷代手段之一。
它是通過測定物品中碳十四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推斷其距今的年代。
這種科學儀器得出的數據,幾乎被視為考古和文物界的“鐵證”。
“結果呢?”李牧的心也提了起來。
“結果顯示,這尊陶俑的燒制年代,距今約1500年,正負誤差不超過五十年?!?
劉一泉的聲音,帶著一絲荒誕的意味。
“完美符合北魏晚期的時代特征。”
“這……”李牧徹底震驚了。
眼力可以騙人,但科學數據怎么騙人?
難道……
“有了這份科學報告,我那朋友更是深信不疑。消息傳出去之后,當地的文物部門高度重視,甚至都撥了一筆專款,準備對他進行獎勵,并對這件‘國寶’進行搶救性保護?!?
“那后來是怎么發現是假的?”李牧無法想象,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是如何反轉的。
“后來?”劉一-泉自嘲地笑了笑,“后來,是我多管閑事?!?
“我看到那份檢測報告和陶俑的照片后,心里就一直犯嘀咕。”
“跟你一樣,我也覺得這東西……太完美了。”
“完美得不像是真的?!?
“于是,我就勸我那個朋友,先別聲張,讓我去查一查?!?
“我托了各路朋友,到處打聽,順著當初賣東西給他的那條線,一層一層地往上摸?!?
“最后,查到了源頭?!?
劉一泉的目光,望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夜色,看到了遙遠的中原大地。
“河南,洛陽,一個叫南石山村的地方?!?
“那里,是國內唐三彩仿制最有名,也是水平最高的地方。”
“我親自去了一趟,在一個不起眼的農家小院里,見到了這尊陶俑的‘親兄弟’?!?
“也見到了制作它的人?!?
“一個當地的工藝美術大師,名叫,高水旺?!?
高水旺。
李牧在心中默念著這個名字。
能將仿古工藝做到連碳十四都能騙過的地步,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工匠,而是鬼才了。
“原來如此?!崩钅咙c點頭,心中豁然開朗。
造假手段,他聽過見過不少。
用老料做新工,用古墓里的舊土來做假包漿,甚至用化學藥劑來腐蝕銅器,偽造出土痕跡。
這些,他都能理解。
出現一兩個技藝通神的頂尖仿造高手,也不稀奇。
可這碳十四測定,是怎么繞過去的?
這不符合科學邏輯。
李牧看著劉一泉,問出了心中最大的疑惑。
“泉哥,其他的造假手段,我都能想通?!?
“但這個碳十四測定,是怎么做假的?”
“總不能是這高大師,掌握了時間機器,把新做的陶俑送回了一千五百年前吧?”
他頓了頓,提出了自己的猜測。
“難道,他是用了北魏時期的舊土,重新捏制燒成的?可即便如此,高溫燒制會重置陶器內部的物理時鐘,熱釋光測年法或許能測出來,但碳十四……應該也不對?!?
“還是說,他用了什么放射性物質,對樣本進行了干擾?”
劉一泉贊許地看了李牧一眼,這小子,腦子轉得就是快,一下子就想到了問題的核心。
“你猜的方向,很接近了?!?
劉一泉的表情,變得無比嚴肅,甚至帶著一絲敬畏。
“不是干擾,是‘催熟’。”
“催熟?”
“對?!?
劉一泉壓低了聲音,仿佛在講述一個驚天秘密。
“這人,摸索出了一套匪夷所思的造假工藝?!?
“他在陶俑的釉面上,涂抹了一種特殊的,他自己調配的化學試劑。”
“然后,用大功率的工業X光機,對陶俑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照射。”
他伸出兩根手指,比劃了一下。
“X光的輻射,會急劇加速釉面的老化過程,讓釉層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出需要上千年才能形成的微觀裂變。”
“他說,照射一秒,相當于自然老化兩百年。”
“整個過程下來,這尊新燒出來的陶俑,從里到外,無論是宏觀的包漿、土沁,還是微觀的元素衰變,都呈現出與千年古物別無二致的特征。”
“所以,它能完美地通過碳十四的檢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