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高手李牧
- 重生鑒寶:只想賺錢的我不想戀愛
- 星元真解
- 2142字
- 2025-06-17 16:29:38
“是的,秦老師。”
李牧站起身,語氣平靜地回答,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驕傲與得意,那份從容,與他這個年紀極不相符。
趙林、錢峰和陳默三人,則像是看怪物一樣看著李牧,喉結滾動,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們一下午拼死拼活,連一件器物的雛形都還沒完全拼出來,而李牧,已經完成了三件。
這種差距,已經不是努力可以彌補的了,這純粹是天賦上的碾壓。
秦云沒有再說話,而是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走上前。
她首先拿起那只彩陶碗,托在掌心,仔細端詳。
接口處粘合得天衣無縫,幾乎看不出修補的痕跡。
器物的弧度被完美地還原,線條流暢自然,沒有一絲一毫的錯位和變形。
“這粘合劑的配比……你自己調配?”秦云在心中暗道。
粘合劑的調配是文物修復中的關鍵,太稀了粘不牢,太稠了又會溢出,影響美觀和二次修復。
而李牧所用的粘合劑,不多不少,恰到好處,仿佛經過了千百次的精密計算。
她又拿起那個雙耳罐和陶杯,結果同樣讓她心驚。
這三件陶器,無論是從拼對的準確度,還是修復手法的專業性來看,都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
“小李,你……”秦云抬起頭,看向李牧,眼神變得鄭重起來。
“你這手藝,真的只是大一學生?”
她實在無法相信,一個剛剛接觸考古專業幾個月的大一新生,能有如此老辣的修復技術。
這甚至比院里一些工作了好幾年的正式修復師,還要厲害。
“以前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看過不少書,也動手練過。”李牧的回答滴水不漏。
他不能說自己是帶著三十多歲的經驗和記憶重生的。
這個解釋,雖然簡單,卻也合情合理。
她看向李牧的眼神,已經從最初的驚訝,變成了純粹的欣賞和愛才。
有天賦的人她見過不少,但像李牧這樣,有天賦卻不驕不躁,心性沉穩如水的年輕人,已經不多見了。
這是一個天生就該吃考古這碗飯的好苗子。
秦云在心里打定主意,這件事,一定要向周教授好好匯報,這樣的寶貝疙瘩,絕不能埋沒了。
李牧見火候差不多了,便順勢開口。
“秦老師,其實我修復的時候發現,很多陶片的紋飾和器型,都和我之前在書本上看到的不太一樣。”
他的表情很認真,帶著一個學生應有的求知欲。
“我想,如果能對咱們遺址已經出土、整理好的器物類型有一個更系統、更全面的了解,或許對后續的拼對和修復工作,會有更大的幫助。”
“不知道我有沒有機會,去檔案室看看那些已經入庫的文物檔案和圖錄?”
這個請求,提得恰到好處。
既展現了他對工作的熱忱和鉆研精神,又完美地掩蓋了他的真實目的。
果然,秦云聽完,臉上露出了贊許的笑容。
“當然可以!”
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有你這樣的覺悟,很好!我們考古工作,最需要的就是這種主動學習、深入研究的精神。”
“走,我現在就帶你去。”
秦云顯然對李牧的好感度已經爆棚,甚至愿意親自為他領路。
李牧心中一喜,但臉上依舊保持著平靜。
“謝謝秦老師。”
在三位學長羨慕、嫉妒又夾雜著一絲敬畏的復雜目光中,李牧跟著秦云,走出了文物修復室。
考古工作站的文物庫和檔案室,位于院子最里側的一棟獨立小樓里,安保措施最為嚴密。
厚重的鐵門,二十四小時監控,還有專門的值班人員。
秦云刷了卡,又輸入密碼,厚重的鐵門才發出一聲輕響,緩緩打開。
一股混雜著泥土、紙張和特殊防腐藥劑的獨特氣味,撲面而來。
這里,就是整個考古工作站的心臟。
檔案室里,一排排高大的金屬架整齊排列,上面放滿了各種檔案盒與資料夾。
“左邊是發掘日志、圖紙和文字記錄。”
“右邊是出土文物的登記卡、照片和拓片圖錄。”
秦云簡單地為他介紹著。
“所有資料,都只能在這里查閱,嚴禁帶出,也嚴禁拍照,這是規定。”她嚴肅地叮囑道。
“我明白,老師。”李牧鄭重點頭。
“那你先看著,有什么不明白的,隨時可以來問我。”
秦云將他領到一張閱覽桌前,便轉身離開了,她還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偌大的檔案室里,只剩下李牧一個人。
他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緒徹底冷靜下來。
他沒有立刻去翻找那些可能有問題的記錄,而是先從頭開始,認真地翻閱起高陵楊官寨遺址的整體資料。
他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
楊官寨遺址,位于SX省XA市高陵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廟底溝文化時期的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
其出土的彩陶,聞名遐邇。
檔案的照片圖錄上,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無聲地訴說著六千年前的輝煌。
一件彩陶盆,口徑近半米,內壁用黑彩,繪制著一幅寫意又充滿神秘感的“鸛魚石斧圖”,構圖奇特,被譽為史前繪畫的杰作。
一個尖底瓶,造型流暢,瓶身布滿了細密的繩紋,這是當時最常見的一種汲水器,其設計蘊含著古人高超的物理學智慧。
還有那些形態各異的陶器,碗、缽、罐、甕……器型豐富,紋飾多變。
花瓣紋、魚紋、鳥紋、蛙紋……各種圖案,既是裝飾,也可能承載著部落的圖騰與信仰。
李牧看得十分投入,前世的知識與眼前的實物資料相互印證,讓他對整個遺址的文化面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真正目的。
在將核心資料大致瀏覽了一遍后,他開始將重點,轉向那些最原始,也最繁雜的發掘日志。
這些日志,由每一個探方的負責人親筆記錄,詳細記載著每一天、每一個地層、每一件出土物的具體信息。
字跡潦草,術語繁多,夾雜著大量的現場繪圖。
對于外人來說,這無異于天書。
但對于李牧而言,這才是最接近真相的地方。
他將孫浩給他的那張,寫著古玩店老板模糊描述的“收貨時間”的紙條,放在手邊。
時間,大概是半個月前。
李牧迅速鎖定了時間范圍,開始一頁一頁地仔細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