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嶄露鋒芒

與楊繼盛的結識,如同在漆黑的長安迷霧中為三人點亮了一盞微弱的燈。楊繼盛雖身處逆境,卻依然心懷天下,他的正直與勇氣深深感染了林宇、蘇晴和陳默。通過楊繼盛,他們對朝堂的運作機制、各方勢力的盤根錯節有了更具體、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僅僅是道聽途說。

楊繼盛對三人的來歷雖有疑慮(他們謊稱是海外歸來的僑民,因仰慕中華文化而回中土),但更看重他們的才學與品性。他得知陳默精通”格物之學”(機械),蘇晴善于”籌算經理”(經濟管理),林宇則”思慮深遠,善析事理”(邏輯分析),便時常與他們探討一些時弊與民生問題。

在一次談話中,楊繼盛提及京城周邊數條河道年久失修,一遇汛期便容易泛濫,淹沒農田,造成民不聊生。工部雖有修繕計劃,但因撥款被層層克扣,加上官吏貪腐,工程進展緩慢,質量堪憂。此事不僅關乎民生,也牽動著朝廷的漕運和京畿地區的穩定,是件不大不小卻頗為棘手的事情。

陳默聽后,心中一動。他在現代參與過一些水利工程的設計輔助工作,對河道疏浚、堤壩加固等略知一二。他仔細詢問了楊繼盛關于河道的水文資料、現有工程的癥結等細節,結合自己觀察到的明代工具和施工方法,幾天后,他繪制出了一套改良的清淤工具圖紙和分段施工、責任到人的工程管理初步方案。

“楊大人請看,”陳默將圖紙鋪開,“現有的清淤多靠人力挖掘,效率低下且易出事故。我設計的這種’水力連環斗車’,可利用水流自身的力量,帶動鏈條和泥斗,將河底淤泥自動刮起并提升至岸邊。雖然結構略復雜,但一旦制成,清淤效率可提升數倍。另外,我還設計了一種簡易的’夯土機’,用于加固堤壩,比單純人力夯實更為堅固。”他還提出,可以將整個河道工程分段承包給不同的工匠隊伍,設立明確的工期和質量標準,并派專人監督驗收,以減少貪腐和拖延的可能。

楊繼盛細看圖紙,又聽了陳默的解說,眼中異彩連連:“陳先生真乃奇才!此等精巧器械,聞所未聞!若能推廣應用,必能大大緩解河道淤塞之苦!還有這分段管理之法,亦是切中時弊!”

蘇晴在一旁補充道:“楊大人,陳默的這些設計,不僅技術上可行,在經濟上也是劃算的。雖然初期制作工具需要一些投入,但長期來看,效率的提升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投入產出分析……”她取過紙筆,運用現代會計和項目管理的初步概念,為楊繼盛演算了一番,清晰地展示了新方案的經濟效益和可行性。她甚至還提議,可以嘗試向一些有實力的民間商賈募集資金,以”官督商辦”的形式來推行部分工程,這樣既能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也能提高效率。

林宇則從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楊大人,各項工程數據,如每日進度、物料消耗、人員調配等,若能及時記錄、匯總、分析,便能更好地掌握工程全局,及時發現問題,防止舞弊。我們可以設計一套簡易的表格化管理方法,讓信息傳遞更高效、透明。”他結合了數據庫的理念,雖然沒有計算機,但核心的結構化管理思想是通用的。

楊繼盛聽得連連點頭,對這三位”海外歸客”的才智佩服不已。他意識到,這些看似”奇特”的知識和方法,若能妥善運用,或許真的能為積弊已久的大明朝帶來一絲改變的希望。他決定,要將陳默的設計和蘇林二人的建議,通過合適的渠道,上呈給朝中一些尚有作為的官員。

此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楊繼盛人微言輕,又被嚴黨排擠,他的奏疏很可能石沉大海。幾經周折,他通過一位在工部任職的同鄉,將陳默的圖紙和一份由蘇晴、林宇潤色的《河工改良芻議》匿名呈送給了工部右侍郎張居正(此時張居正尚未進入內閣,但在朝中已小有名望,被視為有潛力的改革派官員)。

張居正素以務實著稱,對一切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新事物都頗感興趣。他看到圖紙和芻議后,對其中精妙的設計和深刻的見解大為贊賞,親自秘密召見了陳默和蘇晴(林宇因不善言辭,主要負責幕后分析和文字整理)。

這次會面,讓陳默和蘇晴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明朝的高層官員。張居正雖然年輕,但目光深邃,氣度沉穩,言談舉止間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權威。他詳細詢問了”水力連環斗車”的原理、制造難點以及工程管理方案的具體細節。陳默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動手經驗,對答如流,甚至當場用木塊和細繩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模型進行演示。蘇晴則從經濟效益、風險控制、以及如何調動民間積極性等方面進行了補充說明。她的分析條理清晰,數據翔實(雖然是基于估算),讓張居正刮目相看。

張居正對兩人的才華非常賞識,當即決定在京郊一段淤塞嚴重的小運河段進行試點,由陳默負責技術指導,蘇晴協助進行項目管理和成本核算。他還特意撥付了一筆經費,并派了一些得力的工匠協助陳默制造工具。

這無疑是三人來到這個時代后,獲得的最大機遇。他們終于有機會將自己的現代知識付諸實踐,并在一個相對重要的領域嶄露鋒芒。陳默對此興奮不已,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工具的研制和改進中。蘇晴則開始著手制定詳細的項目計劃、預算控制方案以及人員激勵措施。林宇則在幕后幫助他們分析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整理試點工程的各項數據,以便日后總結經驗。

為了更直觀地向張居正和其他可能關注此事的官員展示新方案的優勢,蘇晴在林宇的幫助下,繪制了一份簡明的圖表,對比了傳統清淤方法與新方法在預期工期、成本和效率上的差異。她將這張圖表命名為《京畿運河清淤試點項目效益預期圖》。

京畿運河清淤試點項目效益預期對比

圖表示例:此圖表為小說情節中蘇晴、林宇制作的示意圖,數據為基于情節的虛構設定,旨在展示新方案的預期效益。

試點工程在一片質疑和觀望中開始了。最初,工匠們對陳默那些”奇形怪狀”的工具并不信任,施工也屢遇挫折。但在陳默耐心的指導和不斷的調試改進下,“水力連環斗車”和”夯土機”逐漸展現出其強大的威力。河道清淤的速度明顯加快,堤壩也夯筑得異常堅固。蘇晴引入的”計件獎勵”和”質量責任制”也極大地調動了工匠們的積極性。林宇則每日將工程數據整理成清晰的報表,讓張居正能夠實時掌握進展。

一個多月后,試點河段的工程提前完工,且質量遠超預期。原本預計三個月的工作量,只用了一個多月便高質量完成,耗費的錢糧也比預算節省了近四成。這個成果震驚了工部上下,也引起了朝中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

張居正對試點結果非常滿意,親自向嘉靖皇帝上疏,奏請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此”新法河工”,并舉薦陳默為”特聘匠作總領”,蘇晴為”河工帳行走”,林宇因不愿拋頭露面,則被張居正聘為幕僚,負責文案與數據分析。雖然只是沒有品階的臨時差事,但這無疑是他們進入大明權力體系的第一個跳板。

然而,他們的嶄露鋒芒,也引起了另一些人的注意–那就是權傾朝野的嚴嵩及其黨羽。河工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歷來是各級官員撈取油水的重要途徑。陳默和蘇晴的新方法,雖然提高了效率,節省了開支,但也無疑觸動了許多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那些原本負責河工,并從中大肆漁利的嚴黨官員,更是將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嚴嵩之子,有”小閣老”之稱的嚴世蕃,素以貪婪跋扈、眶眥必報聞名。他聽聞此事后,瞇起了他那雙標志性的獨眼,對心腹說道:“這張叔大(張居正字叔大)倒是會找些新奇玩意兒來博取圣聽。這幾個海外來的’能人’,倒要看看他們有多少斤兩。派人去查查他們的底細,看看是真有本事,還是沽名釣譽之徒。若是有用,便收為己用;若是不識抬舉,哼……”

一股無形的陰影,開始悄然籠罩在林宇、蘇晴和陳默的頭頂。他們憑借現代知識初獲成功,但也因此被動地卷入了更深層次的權力漩渦。長安城的迷霧尚未散盡,新的風暴已在醞釀之中。林宇與蘇晴的感情在共同應對挑戰中悄然滋長,彼此間的眼神多了一份無需言說的默契與信任。陳默則因為其技術成果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也隱隱感到一絲不安,擔心自己的技術會被濫用或竊取。他開始思考,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但掌握技術的人,卻有善惡之分。他應該如何運用自己的才能,才能真正造福于民,而不是成為某些人攫取利益的工具?這個問題,讓他第一次對單純的技術信仰產生了些許動搖。他們的命運,已經與這個時代的權謀斗爭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卓尼县| 建阳市| 临桂县| 平度市| 安乡县| 德兴市| 无极县| 云龙县| 黄石市| 西华县| 沁阳市| 张家口市| 中卫市| 易门县| 平阳县| 凯里市| 莲花县| 岢岚县| 合阳县| 祁东县| 湾仔区| 东至县| 黔江区| 布尔津县| 洪泽县| 南充市| 上杭县| 文安县| 兰西县| 永定县| 偏关县| 大连市| 长宁县| 梁平县| 邻水| 沈丘县| 龙口市| 广昌县| 偏关县|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