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長安迷霧

面對巡檢小吏的貪婪與威脅,蘇晴心中雖怒,面上卻依舊保持著鎮定。她知道,硬抗絕非上策,尤其是在這人生地不熟的陌生之地,力量對比過于懸殊。她正思忖著如何應對,卻聽林宇沉聲道:“官爺,我等確有信物可證明身份,只是不便在此示人。若官爺信得過,可否借一步說話?”

小吏狐疑地打量著林宇,又看了看他身后神色戒備的陳默,最終還是被林宇故作神秘的姿態和對”信物”的好奇所吸引,點了點頭:“好,本官就給你這個面子。到那邊說話。”

林宇將小吏引到一旁僻靜處,低聲說道:“官爺,我等實非尋常客商。乃是奉京中某位貴人之命,南下查訪一些事情。因行事隱秘,財物不便外露,故扮作此狀。途徑此地,不幸遭遇盜匪,信物亦被奪走大半,只余少許憑證。若今日之事鬧大,驚動了地方,壞了貴人的大事,恐怕……”他故意頓住,留給對方想象的空間。

這番話半真半假,虛虛實實。林宇賭的就是這個時代信息不對稱,以及小吏對京城”貴人”的敬畏。嘉靖年間,廠衛特務遍布,官員們對于來自京城的”神秘力量”向來是寧可信其有,不敢信其無。特別是那些與朝中權貴有牽連的秘事,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果然,那小吏聽聞”京中貴人”、“行事隱秘”等字眼,臉色微微一變。他雖然只是個不入流的巡檢,但也知道京城水深,有些人物是他萬萬得罪不起的。他眼珠轉了轉,語氣緩和了不少:“哦?不知是哪位貴人?”

林宇故作高深地搖了搖頭:“官爺,恕難奉告。您只需知道,我等絕無惡意,也無意在此久留。待風頭過去,自會離去。方才蘇姑娘所贈程儀,還望官爺笑納。若他日有緣,我等必有重謝。”

小吏沉吟片刻,權衡利弊。對方的”京城背景”難辨真偽,但那塊碎銀卻是實實在在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萬一真踢到鐵板,自己的烏紗帽都可能不保。他最終嘿嘿一笑,將碎銀揣入懷中:“罷了罷了,既然是誤會一場,本官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你們好自為之吧!”說完,便帶著手下衙役,罵罵咧咧地催促村民們繳納賦稅,不再糾纏林宇三人。

一場虛驚暫時化解,但林宇、蘇晴、陳默心中都清楚,小小的句容縣已非久留之地。他們在這里沒有根基,又手無縛雞之力,一旦再遇上類似的麻煩,未必能次次僥幸過關。更重要的是,他們想要了解這個時代,尋找在這個時代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僅僅待在偏僻的鄉村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去往更廣闊的天地,去往大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京城。

“我們必須去京城。”蘇晴在事后與林宇、陳默商議時,語氣堅決,“只有到了那里,我們才能接觸到更高層面的人物和信息,才有可能找到真正改變命運的契機。雖然風險更大,但機遇也更多。”

陳默對此并無異議,他渴望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也希望自己的技術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林宇也認為,京城是他們了解這個時代權力運作核心的最佳場所,盡管那里必然是龍潭虎穴。

做出決定后,三人便開始為進京做準備。陳默利用這段時間,又為村民們改良了幾件農具,并制作了一些小巧實用的木工制品,如可折疊的小凳子、多格的儲物盒等。這些東西在村民眼中精巧無比,他用這些換取了一些盤纏和路上所需的干糧。蘇晴則憑借幫雜貨鋪老板理賬和出謀劃策(比如建議老板少量多次進貨,降低貨物積壓風險),也積攢了一些碎銀。林宇則抓緊一切機會向教書先生請教這個時代的地理、人文和官場常識,并努力練習繁體字書寫和官話表達。

數日后,三人辭別了淳樸的村民,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這個時代的交通極為不便,沒有后世的高鐵飛機,甚至連像樣的官道都坑洼不平。他們先是徒步,后來幸運地搭上了一支前往應天府(南京)的商隊牛車,才算輕松了一些。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見識了明朝中后期社會的真實面貌:沿途的村鎮,有的破敗不堪,十室九空;有的則被一層壓抑的平靜所籠罩,百姓面帶菜色,眼神中充滿了對官府的畏懼和對未來的迷茫。他們也聽聞了一些關于”廠衛緹騎橫行”、“奸佞當道”的傳言,這讓他們對即將抵達的京城更多了幾分警惕。

經過近一個月的艱難跋涉,三人終于抵達了明朝的京師—順天府,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當巍峨的正陽門城樓出現在他們視野中時,那種視覺上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高大厚重的城墻,寬闊的護城河,以及城門內外川流不息的人群、車馬,無不彰顯著帝國都城的繁華與威嚴。

然而,繁華之下,暗流涌動。京城給林宇的第一印象是”壓抑”。盡管街道寬闊,商鋪林立,行人如織,但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種無形的緊張感。街上巡邏的兵丁和錦衣衛校尉隨處可見,他們的眼神銳利如鷹,讓人生畏。酒肆茶樓中,人們談論時政時往往聲音壓得很低,且多用隱晦之語。林宇敏銳地察覺到,這里的人們似乎都戴著一副無形的面具,小心翼翼地生活著。

他們找了一家位于偏僻巷弄的小客棧住下,花費了他們積攢的大半盤纏。京城的物價之高,遠超他們的想象。蘇晴憑借她的商業頭腦,很快意識到,想要在京城立足,必須盡快找到賺錢的門路。

在客棧安頓下來后,三人開始分頭打探消息。林宇常去街頭巷尾的茶館,聽取各種小道消息和民間議論。他了解到,當朝首輔嚴嵩權傾朝野,其子嚴世蕃更是憑借其父權勢,在朝中橫行無忌,被時人稱為”小閣老”。(參考:嘉靖與嚴嵩))朝中官員大致可分為三派:一是以嚴嵩為首的嚴黨,他們把持著內閣、六部等要害部門,黨羽眾多,勢力龐大;二是以內閣大學士徐階等人為代表的所謂”清流”,他們對嚴黨的專權和腐敗深惡痛絕,但目前勢單力薄,只能隱忍待機;三是大量的中間派官員,他們或明哲保身,或在兩派之間搖擺不定。

陳默則流連于各個手工作坊和市集,觀察這個時代的手工業水平。他發現,雖然明朝的手工業在某些領域(如瓷器、絲織品)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在工具制造、機械應用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有巨大的改進空間。

蘇晴則更加關注商業信息。她發現京城的商業雖然繁榮,但市場秩序混亂,官府對商業的盤剝也十分嚴重。她注意到一種名為”邸報”的官方文抄,上面刊載著一些朝廷的詔令、官員任免等信息。她意識到,這可能是這個時代獲取官方信息的重要渠道,盡管其內容必然經過篩選和修飾。

就在三人努力適應京城生活,并尋找機會之時,一個意外的事件將他們卷入了更深的漩渦。日,蘇晴在街上采買生活用品時,無意中撞見了一起當街強搶民女的惡行。幾個身著錦衣的惡少正將一名年輕女子強行拖拽,女子哭喊求救,周圍百姓卻敢怒不敢言,紛紛避讓。蘇晴熱血上涌,正欲上前阻止,卻被林宇和陳默及時拉住。

“別沖動!你看那些人的服飾,恐怕是某個權貴家的子弟!”林宇低聲喝道,他認出那些惡少腰間的玉佩上刻著一個特殊的徽記。

然而,就在此時,一名路過的青年書生卻挺身而出,厲聲呵斥惡少。那幾名惡少見有人敢管閑事,頓時勃然大怒,對書生拳打腳踢。書生雖然有幾分骨氣,卻手無縛雞之力,很快被打倒在地,眼看就要血濺當場。

蘇晴再也按捺不住,她猛地掙脫林宇的手,從懷中取出一枚平日里防身用的辣椒面包(她用搗碎的干辣椒和面粉混合曬干制成,非常嗆人),用力擲向那幾名惡少的面門。辣椒面在空中散開,惡少們猝不及防,被嗆得涕淚橫流,咳嗽不止。趁此機會,陳默一個箭步上前,拉起受傷的書生就跑。林宇也急忙護著蘇晴,三人混入人群,迅速離開了現場。

他們救下的書生名叫楊繼盛,是一名剛直不阿的年輕御史。他因彈劾嚴嵩黨羽而被排擠,卻依舊不改其志。楊繼盛對三人的義舉感激不已,并對蘇晴的急智和陳默的勇武印象深刻。

通過與楊繼盛的交談,三人對朝堂的黑暗和嚴嵩的權勢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楊繼盛告訴他們,那些惡少正是嚴嵩的遠房親戚,仗著嚴家的勢力在京中為非作歹。他還透露,嚴嵩集團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其黨羽之間也常有利益沖突和勾心斗角。而嘉靖皇帝雖然看似不理朝政,但對權力的掌控卻從未放松,他樂于見到臣子們相互制衡,這或許是徐階等清流官員尚能存在的空間。

這次意外的”路見不平”,讓三人結識了一位正直的官員,也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京城政治的復雜與兇險。長安城,這座帝國的中心,果然是遍布迷霧。他們的未來之路,似乎也籠罩在這片濃重的迷霧之中,充滿了未知與變數。蘇晴因這次事件,似乎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注意,她敏銳地感覺到,暗中似乎有目光在窺探他們。林宇則對京城政治的殘酷性有了更深的體會,他開始反思,單純的技術和商業手段,在絕對的權力面前,是否真的能有所作為。三人對未來的道路,第一次產生了迷茫和些許分歧,但共同在異世求生的信念又將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知道,要想撥開這長安迷霧,他們需要更強大的力量,以及更周密的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霞浦县| 建湖县| 木里| 昆山市| 同江市| 宾川县| 长兴县| 万州区| 固阳县| 黎城县| 南宁市| 龙胜| 防城港市| 巴林右旗| 钦州市| 甘泉县| 冀州市| 敖汉旗| 余干县| 惠来县| 日照市| 南城县| 嘉义县| 乌拉特中旗| 姚安县| 衢州市| 彭山县| 波密县| 越西县| 老河口市| 宝山区| 定兴县| 黄龙县| 烟台市| 平定县| 克什克腾旗| 天气| 天祝| 榆林市|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