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天子仁善,生民多艱
- 盛明大駙馬
- 冬三十娘
- 2653字
- 2025-07-07 00:02:00
趙輝聞言愕然,隨后才知道是這江浦主簿會錯意了。
“鄧主簿過慮了,我又不是御史。”他笑著回答,“只是家事而已。”
“多年來,江浦縣也沒有怠慢臨安公主啊。”
他又不知道駙馬這奏表里有什么內容,仍舊試探著。
“真的只是家事,與江浦縣無關。”趙輝哭笑不得,“鄧主簿,莫非要看看我呈奏了些什么才行?”
“那豈敢?”鄧修文放心不下,“駙馬爺御下甚嚴,但區區薄禮真的只是江浦縣上下一點孝心,您和公主殿下還是收下吧。”
“這……”趙輝看他一臉期盼模樣,只好點了點頭,“實在過意不去,叨擾勞煩地方,還要收貴縣的大婚賀禮。”
“應當的,應當的!”鄧修文看他終于同意收下了,反而放心不少,“那我這就代駙馬爺先把奏表投到驛站。駙馬爺,縣尊已安排了宴席,還請駙馬爺和李指揮務必賞光……”
“那就不妥了!”趙輝立即拒絕,“臨安公主殿下已安排了家宴,縣里不必客氣。”
對這件事,鄧修文倒沒堅持,反正只是場面話。
幸好這駙馬倒不像個不知輕重的,要是真的以駙馬身份赴地方文臣請宴,反倒不好。
于是趙輝的奏表開始了前往行在的旅途,而趙輝干脆在江浦多留了兩天。
因為要做出一些幫朱鏡靜添置家當、修繕舊宅的行為,好讓朝野都知道確實只是朱瓊枝心疼長姐。
御駕離京,各地奏疏先去南京。
朱棣第一次北狩時,呂震奏請過章奏先分貯于南京。小事聽由太子處置,軍政大事則奏至行在。
如今朱棣再次北狩,仍照前例。
這看似尊重和親善太子,實則心向皇帝:什么是大事,當然是皇帝說了算。太子但凡出了差錯,皇帝就好揪小辮子了。
因此趙輝的奏表當日就先到了朱高熾那里,而他看完趙輝的奏表內容,心里就不甚得勁。
這分明是先落于文字,將來好有個說辭。
太子直接處置允肯了,那就是他正面出來辦這件事。
他呈去朱棣那里處置,那就是他不做主。外界看來,這事只是趙輝和公主的想法,太子仍舊謹慎,沒有主動出手拉攏洪武朝舊勛戚的意思。
兒子隨御駕一起北上了,朱高熾只好問問黃淮、楊士奇的意見。
“依臣之見,殿下既要先票擬允肯,又要呈送行在圣裁。”楊士奇略一思索就給出了意見。
“哦?”朱高熾思索著其中奧妙。
黃淮贊了一聲:“正該如此!殿下,趙駙馬這么做更妥。此乃寶慶公主一片仁憫之心,殿下票擬以為可則是親親仁孝。圣裁不論可否,殿下心意已彰顯,成與不成都行。陛下若是允了,那么洪武朝舊勛戚心中反而更加篤定。陛下不允,他們也明白殿下心意。”
朱高熾有些擔心:“票擬落于文字,我心意畢露。父皇雖本有此意,但二弟三弟那里……”
“此事只借諸位長公主就能讓舊勛武心領神會,讓趙駙馬先私下辦成其事,不如他先明文奏請允肯。殿下素有仁孝之名,不以為可反倒古怪。”楊士奇說道,“勝就勝在他年輕,若陛下不允則只是他莽撞。他愿公然行事,反倒是穩重之舉。真是奇哉!”
“原來如此……”朱高熾懂了,“我讓他私下行事,反倒是不坦蕩,在父皇面前耍弄心機。現在他肯公然奏請,倒是我能用好人!”
“雖說趙駙馬有以進為退之心,但行事如此周全,以后真能大用。”楊士奇笑起來,“總之,看看陛下怎么想吧。”
他說趙輝這是以進為退,當然是指如果朱棣不允許,那么趙輝就有理由以后不輕易幫朱高熾辦事了。
有一種我知道這是口黑鍋,我先幫你背了,以后別輕易坑我的通透感。
于是這道奏表又連夜送往行在,送抵之時,御駕已過濟寧,朱棣剛剛給來朝見的魯王賜了鈔幣米。
聽說趙輝有本奏來,他倒是十分奇異。
這是那小子第一次以駙馬身份奏事,難道他還是不甘寂寞?
打開之后,一看趙輝奏請的內容和老大已經給出的意見,朱棣皺著眉。
他當然不會相信里面說的那些鬼話。什么朱瓊枝看到姐姐過得苦所以讓他奏請,那丫頭從不會主動惹事。
那小子不像是會沾這種麻煩的人,怎的如此大張旗鼓?
想了想之后卻把眉頭舒展了開來,因為想起了之前公主府內典正司正被處置一事。
“老大這是看出他可用了啊。這個法子倒是妙,難道老大真的長進了些?”
朱棣還以為這是朱高熾的安排,因此反倒高興地拿著朱筆批了一個“可”字。
隨后想了想又補了幾個字:“事莫大于宗室親親!”
雖然是靖難得的大位,可登基之后,也只有齊王被他廢為庶人。朱榑驕縱,先就被建文那小子廢為庶人和周王囚在一起。是他攻破了南京后,又送兩個兄弟復爵之國。不料朱榑這小子仍舊不改,朱棣才在永樂四年再次將他廢為庶人。
永樂朝至今唯此一例,他對待兄弟姐妹難道不好?
他覺得這件事確實不錯,這就是提醒天下人想想皇帝何等仁善。
那小子雖然絕不肯淌這樣的渾水,但居然肯親自奏請這事,自然也想通了這是急皇帝之所急。
回報太子恩情是一,借這個機會讓朱棣向天下再表現一下仁慈是二,通過皇帝御批提醒漢王、趙王是三。
于是朱棣還專門下了一道旨,讓內帑拿出賞賜若干,中秋佳節時賞賜幾個妹妹,并命王景弘協助寶慶公主府辦好中秋家宴。
此時趙輝卻仍舊滯留于江浦。
本來準備次日就回,但江上風濤再起,行船不安全,而江浦縣也遇到個大麻煩。
去年浙西發大水,烏程等五縣受災嚴重。
此刻不知哪里傳出了風聲說皇太子準備賑濟饑民,江北一時不知多少災民涌到了江浦準備過江就食。
在剛剛過去的永樂十年,可不止烏程等縣遭了災。
武當大工征發徭役、開鑿會通河、南京工匠云集準備興修大報恩寺、湖廣河南江西……大明哪里談得上太平?
“駙馬爺,碼頭那邊擠滿了人。”馬六滿頭大汗地跑回來,“羅縣尊說,江上風浪不小,流民又聚于碼頭。他請殿下和駙馬爺明日再啟程,他先安置好流民。”
趙輝想了想就說道:“老聶老鄭,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駙馬爺,天色不太對,恐怕還有大雨。”聶武勸了勸。
趙輝搖了搖頭:“去看看情況再說。”
江浦這個位于長江北面的縣之所以要歸應天府管轄,就因為它是戰略上的要地。
長江南面,鎮江是南京城東邊門戶。長江北面,江浦則是南京西面咽喉。
拿下這里之后,乘船順流而下就到南京城西。此刻雖有一江之隔,卻相當于流民匯聚天子腳下了,事情不尋常。
趙輝和聶武、鄭道昌一起過了江浦縣城南的金湯門,又到了外城墻的清江門外時,只見江浦縣的官員和衙役們已經在焦頭爛額地應對不斷涌來準備過江的流民。
去年以來,趙輝一直呆在繁華的南京城里。
被選為駙馬之后,生活品質更是上了一個臺階。
而此刻,流民慘狀則第一次清楚地出現在他面前。
三月的天雖然已經不算冷了,可是也絕非一襲單衣所能抵御。面前那些帶著希冀涌向碼頭的流民里,幾乎個個都衣不蔽體。
趙輝放眼望去,沒有看到有多少年紀很大的。那些老弱在顛沛流離之中還要過冬,又有幾人能幸存?
倒是有不少幼童,或被父母抱在懷中,或者如同幼獸一樣驚惶地縮在擁擠人群之中緊跟某人。
“碼頭有船!有船!”
遠處雖嘈雜無比,但傳過來卻是這個不斷被傳遞的聲音。
于是一個個孱弱的身影更著急地往碼頭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