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提前報考香港大學
- 重生1955,我在香江截胡
- 只想寫寫書
- 2538字
- 2025-06-18 13:34:24
轉眼之間,已是1959年7月,學校已經放假。
放假之后,趙雅之和霍詩雅天天都粘在一起,趙雅之經常在霍建明家過夜,與霍詩雅一起睡。
8月23日,四海糧食貿易公司總經理李解突然找到霍建明,說北邊在香港這邊的某潤公司的負責人昨天來找他。對方想要委托四海糧食貿易公司在東南亞各國和北美、南美各國采買糧食,一律按四海糧食貿易公司的成本價加價20%,有多少要多少。
霍建明一聽,立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北邊一方面自己缺糧,一方面還得保障對香港糧食的供應,打算從國外大量采購糧食。
他直接讓李解先把從去年開始囤積的糧食全都平價賣給對方,然后長期幫對方從國外采購糧食。
觀塘大倉庫里,足足囤積了五十萬噸小麥和大米。霍建明這一年來幾乎把旗下公司所有利潤都用來囤積這些糧食了,囤積這些糧食,共計花掉了他五億三千萬港幣。
李解與某潤公司負責人協商之后,只在成本價上加價了10%,這個價格正好是現時的國際糧價。
將這五十萬噸糧食全都賣給了對方之后,四海糧食貿易公司在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賬上多了五億八千多萬港幣。
這筆資金,很快便被霍建明讓李鋒劃了四億港幣到萬事達商場的賬上。
萬事達商場隨即進軍灣灣、日本、南朝鮮和東南亞各國,買地自建或者直接收購現成的物業改造成商場。
百佳超市、虹之霞服裝、辰海塑膠玩具廠生產的所有產品、霍建明新成立的星海院線和瀚海書店隨即搭乘萬事達商場的便車,登陸灣灣和上述各國。
截止至1959年10月20日為止,萬事達商場已在以上地區和國家收購了五十六座五、六層樓高的商業樓。改造、重新裝修之后,于1959年春節期間,陸陸續續開業運營。
1959年10月,已上中五的霍建明瞞著母親、家人,悄悄的去了一趟香港大學,提前報名參加香港大學1960年6月舉行的自主招生考試。
同月月底某天,霍建明突然發現乾坤儲物球大倉庫第二個倉庫門打開了,里面堆滿了玉米。
11月1日晚,霍建明在深圳河新界岸邊進入乾坤儲物球,悄無聲息的去了寶安一趟,把乾坤儲物球大倉庫第二個倉庫里的玉米全都堆放在郊外的空地上。
說來也怪,第二個倉庫不大,但里面存放的玉米好像是無窮無盡一般,霍建明忙了好久,才把倉庫里的所有玉米全都堆放在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山,約有十萬噸。
所有玉米都被堆放在空地上之后,這第二個倉庫的倉庫門突然又關上了。
霍建明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趕緊回了河對岸的香港。
一個月后,霍建明突然發現第二個倉庫大門又打開了,倉庫里面全是土豆。在他再次把十萬噸土豆和上次一樣悄悄堆放在寶安郊外空地之后,第二個倉庫的大門再次關上了。
此后,每隔一個月,倉庫門便會打開一次,里面出現的不是紅薯,便是稻谷,不是玉米便是小麥,主糧雜糧都有,每次都是十萬噸左右。但只要霍建明把這些糧食悄悄的堆放在寶安之后,倉庫大門便會立即又閉上。
出現這種詭異的事情,霍建明剛開始還有些忐忑不安。
但他想起自己前世的母親和自己說過,在那最困難的三年,很多人餓得只能吃觀音土,自己的外公就是在明年年初沒能捱過來去世的。
他沒去多想這種詭異的事情的發生,究竟有多驚世駭俗,各方會有何大反應。只要每次倉庫門再次打開,他便當搬運工,把倉庫里再次出現的糧食悄悄的堆放在河對面的空地上,然后趕緊溜回香港。
轉眼之間,已是1960年6月。
在已過去的大半年時間里,萬事達商場在灣灣、南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共計已開業運營了一百三十八家商場。
百佳超市、虹之霞服裝、辰海塑膠玩具廠生產的所有產品、星海院線和瀚海書店搭上了萬事達商場的便車,進入了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市場。
有了這一百三十八家萬事達商場,霍建明旗下各公司的產品立即在上述地區有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圖書、漫畫、玩具、服裝等產品再也不用完全依靠上述地區和國家的經銷商。
這年頭,假貨、山寨產品無處不在,而且山寨霍建明旗下各公司產的,基本上都是這些經銷商。他們直接掛羊頭賣狗肉,利用自己是霍建明旗下公司產品經銷商的名義,大肆山寨,從中獲取大量利潤。
比如灣灣,僅《鹿鼎記》一書,灣灣的書商便印刷并售出了八十多萬冊,但報給《香江日報》出版社的數字卻只有二十萬冊。這還不算灣灣當地那些專門干盜版生意的賣出去的。
只是斷了那些經銷商的財路,這些人都是地頭蛇,萬事達商場的麻煩事自然便多了起來。
霍建明早就知道萬事達商場只要入駐這些地區和國家,這些事情必然會發生。
他對此雖然早有預計,萬事達商場進軍這些地區和國家之時,便讓萬方找當地實力、勢力雄厚的地頭蛇合作,并讓出了一些股份。
但俗話說得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年頭,這些地區和國家除了日本的經商環境好一些之外,其他地方與香港差不多,有些甚至更惡劣,經常有人故意找萬事達商場的麻煩。
霍建明也沒有其他好的辦法,只好讓萬方到處飛,盡量與當地的各部門各方面打好交道,該“公關”的“公關”,該交保護費的交保護費。目的只有一個,保證萬事達商場在當地站穩腳跟。
好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加上當地合作伙伴的幫忙,萬事達商場終于在這些地區和國家漸漸站穩腳跟,初步完成了霍建明在這些地區和國家的商業布局。
悄無聲息之中,一條名叫星海院影的跨國電影院線,已在灣灣、南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的萬事達商場出現。和香港一樣,一家萬事達商場大大小小共四家電影院,138家商場共計552家電影院,觀影座位正好是一百零五萬個。
加上香港28家萬事達商場大大小小112家電影院的212800個觀影座位,星海院線已超過126萬個座位。
霍建明對于新成立的星海院線,暫時沒有以盈利為目的打算。他對星海院線只有一個要求,搶電影觀眾,培養電影觀眾進萬事達商場影院觀影的習慣,擠壓當地其他電影院的生存空間,保本就行。
實際上,正如霍建明所預料的一般,陸運濤和邵逸夫見星海院線僅在香港就有大大小小112家電影院,212800個座位,在灣灣、東南亞等地有上百萬個觀影座位。兩人都不約而同的打消了在香港繼續收購電影院,成立自己院線的打算。他們都把拍好的電影在自己名下的幾家電影院和星海院線上映。
陸運濤更是中止了國泰院線在東南亞各國的擴張計劃。卲逸夫也是如此。
1960年6月6日,香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開始,為期兩天。
霍建明瞞著家人,悄咪咪的參加了香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
6月10日一大早,香港各大報紙突然都刊登了一個大新聞,全都引述香港大學校長于昨日接受麗的電視臺記者采訪時無意中說漏嘴的一句話:
“香港大學今年自主招生考試,首次出現了一位全科滿分的考生,已被香港大學中文系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