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籌謀拍賣,割韭菜
- 從漢末簽到開始召喚歷史
- 她到底叫什么
- 2222字
- 2025-06-15 11:00:00
打定主意的荀彧,發誓要將此事辦好。
他恭敬的說道:“陛下,精鹽提純后,可否由臣來管理?”
“管理?為什么要管理呢。”
劉邪笑著說道:“我不打算以朝廷的名義生產精鹽,頂多就是以幕后的身份,控制司隸一地。”
什么!
你不生產鹽,那你搞這么多圖什么。
圖一樂嗎?還是說,你想做那大自然的搬運工?
就在荀彧凌亂之際,劉邪已經解釋道:“昔年漢章帝以遺詔名義廢除鹽鐵禁令,允許私營參與鹽鐵販賣,僅通過征稅管理,朕打算在此基礎上,確立一套可行的鹽稅制度。”
改制!
荀彧和賈詡對視了一眼,臉上都有擔憂。
歷來改制,可都沒有好下場。
豈不聞,昔年商鞅推行變法,包括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嚴明法紀等。
這些改革極大地增強了秦國的國力,為其后來的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然而,事實是商鞅的改革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最終導致他被車裂而死,下場堪稱凄慘。
而劉邪提到的漢章帝廢除鹽鐵禁令,則是為了拉攏豪強,緩解中央與地方矛盾,換取豪強對政權的支持,同時也是為了私營參與促進工商業發展。
其弊端,則是導致中央財政控制力下降。
而今這個世道,鹽鐵看似掌握在士族豪強手中,但實際已經朝著割據勢力轉移。
一旦由朝廷確定放開鹽鐵制造,受益者只會是諸侯門閥,而不會是劉邪。
屆時此消彼長,岌岌可危的漢室,將再度遭受重創。
損己利人的事情,劉邪不至于蠢到這個地步吧。
想到這里,荀彧等人齊齊看向劉邪,在等待后文。
正等著大家發問的劉邪,想著還能秀一波優越感,裝一波大的,
可迎上他們那大學生般清澈的眼神,成就感瞬間掉了一半。
“朕不制鹽,但可以通過拍賣會的方式,將制造權下放到士族手上。”
拍賣會。
得,又是一個新名詞。
眾人像個學生一樣,梗著脖子。
“簡單說,就是以競價的方式,將特定物品或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
說著劉邪露出興奮的神情,道:“朕將精鹽制造權劃分成十三塊,對應十三州,你們揣摩一下,那些士族豪強會不會拼了命的往上疊價,以達到壟斷歸屬州的目的?”
帳下所有人再也坐不住了,就連趙云和楊再興,都嗅到了里面的商機。
精鹽普及,將徹底掀翻粗鹽的統治地位。
某個士族一旦獲得歸屬州的制鹽權,就能完全壟斷整個市場,帶來的收益將令人為之瘋狂。
有實力參加拍賣會的,就算傾家蕩產都要拼一拼。
嘶~
趙云他們看得還比較淺顯,荀彧看到的卻更加深刻。
精鹽落實到地方,將會一次性給朝廷帶來巨大的收益,足以支撐洛陽重建,甚至還有余力擴張勢力。
聯想到劉邪提到的鹽稅,哪怕是十稅一,這也是一筆持續且巨大的資金來源。
而賈詡則是眼神明滅不定,若說荀彧更多考慮的是內務,那賈詡考慮的,則是軍事。
從他的角度講,有了這筆巨額資金,軍費將不再是困擾朝廷的難題。
同時無論誰獲得了精鹽的制造權,勢必會開罪其他士族豪強,在絕對的利益面前,恐怕他們將徹底喪失理智。
其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士族之間的殺伐爭斗。
“可是,精鹽之法被買賣后,再想收回就無比艱難了。”
荀彧的擔憂不無道理,可顯然他沒有跟上劉邪的思路。
“為什么要收回來呢?”
眾人震驚之余,劉邪已然篤定說道:“精鹽普及后,所帶來的市場沖擊,足以讓原本的粗鹽做出讓步,其價格將成斷崖式下跌。”
“到了那時候,降價與否,便不再是掌握精鹽方所能控制的了。”
“嘶~”
荀彧和賈詡齊齊發出倒吸涼氣之聲。
都被劉邪的遠見震驚到了,若非劉邪的點撥,他們還真沒往降價方面想。
說起來精鹽提純,其主要原料就是粗鹽。
大多數無良鹽商,會混雜著毒鹽一起賣向市場,因為鹽對健康的重要性,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便造就了鹽鐵的暴利,其給士族帶來的利益,占據了士族總收益的一半左右。
特別是紅利時期,更是一度蓋過農田帶來的收益。
然而精鹽開售之后,大量不知道提純辦法的粗鹽商人,勢必會以降價的形式,將粗鹽脫手,或者試圖保留一部分市場。
兩相沖擊下,粗鹽大量流入每家每戶,將大幅度削減精鹽市場份額。
蛋糕就那么大,你分多了我自然就少。
到了那時候,被迫做出讓步是精鹽商的唯一出路。
而降價,就是讓步中最直接的辦法。
而一旦價格降低到了某個刻度,鹽能夠帶來的利潤就會無限縮小。
這一天到來時,朝廷再收回精鹽制造權,反而成了得不償失的東西。
畢竟全過程參與精鹽供應,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建造廠房開始,到制造,到銷售,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倒不如琢磨琢磨施行鹽稅制度,輕易就能分潤走一部分利潤。
何樂不為呢。
如此操作下來,最大的獲利者,反而成了一開始就通過拍賣手段,將精鹽制造法迅速變現的劉邪。
這一刻,荀彧和賈詡都看向劉邪,投來了崇敬的目光。
沒錯,就是崇敬。
這般遠見,連他們都自愧不如。
“陛下......此計實乃天成,士族豪強一旦動心,就成了籠中之鳥,永無脫身的可能。”
說著賈詡興奮的問道:“此計可有名字?”
劉邪想了想,笑道:“就叫割韭菜吧。”
“韭菜?”
賈詡琢磨了一下,腦海中浮現出韭菜的模樣,眸光陡然間亮了起來:“確實貼切。”
然而荀彧卻擰著眉頭,說道:“此計,是否有傷天和?”
荀彧并非頑固之人,有此一問,是在替劉邪擔憂。
因為此計有幾分絕戶的味道,一旦施行起來,士族之間恐怕會發生大范圍動亂。
如果只是如此還好,可此事分明是劉邪主導設計,一旦消息傳揚開來,那劉邪就將成為眾矢之的。
連同漢室威嚴一道成為笑柄。
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劉邪并未責怪他掃興,說道:“首先我沒有逼他們買,其次放開精鹽買賣利好的是士族,最后百姓也能花小錢用上鹽。”
“朕,何錯之有?”
看著露出無辜神色的劉邪,荀彧只感覺一陣陌生。
這還是那位謙遜有加,事事怯懦小心的漢獻帝嗎?
這一刻的荀彧,發現自己似乎不認識這位小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