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拖著沉重的雙腿,回到西北角那方僻靜小院。
推開半舊的房門,左腳剛踏入門檻,黑暗中驟然響起一聲凄厲的破空尖嘯!直取胸口!
顧云渾身汗毛倒豎,心中警兆如火山爆發!
但白日站樁耗盡了每一分氣力,此刻身軀沉重如銹蝕的鐵塊,念頭剛起,身體卻僵滯難移。
“啪!”
一聲脆響,胸口頓時一陣劇痛,讓他悶哼一聲,踉蹌倒退兩步,后背重重撞在門框上。
一枚小石子,從他前襟滾落,砸在灰撲撲的地面。
冷汗瞬間浸透內衫。
“哼!”
一聲冷哼如同冰錐,刺破屋內的昏暗。
房間內,一道身影正坐在桌前,正是趙鐵樵!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
“知道你今日初習樁功,筋骨疲憊如爛泥。
所以老子也刻意收了幾分力道。這都躲不過去?”
他微微前傾,昏黃的光線勾勒出他冷硬的面部線條:“可見你心中,已然松懈!
以為踏進了這武館,關上了這扇破門,便是進了萬無一失的安樂窩?
萬事無憂了?”
顧云捂著劇痛的胸口,急促喘息,冷汗沿著鬢角滑落,心中翻江倒海,后怕與警醒交織。
他張了張嘴,卻覺喉頭發干,一時無言。
趙鐵樵盯著他,目光銳利,繼續道:“江湖險惡,人心鬼蜮!
真正的殺機,從來不會在你全神戒備、刀出鞘時降臨!
它只會在你自以為安全、心神松懈、疲憊不堪的剎那,從你最想不到的角落,以最不起眼的方式,悄然襲來!”
“一枚石子,一截淬毒的竹刺,甚至是一杯看似溫熱的茶水……都可能要了你的命!
那些死掉的老江湖,十有八九,都是栽在自己覺得‘安全’的地方!
記住,謹慎二字,是刻在骨頭里的本能!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開門、落腳、飲食、睡眠……皆需存三分戒心,留七分余力!
松懈一刻,便是黃泉路近!”
這番話如同醍醐灌頂,又似冰水澆頭,瞬間驅散了顧云因疲憊而生的最后一絲麻痹。
他挺直腰背,對著趙鐵樵深深一揖,聲音沙啞卻無比鄭重:“趙叔教誨,顧云……銘記肺腑!絕不敢忘!”
趙鐵樵見他眼神清亮,知是真聽進去了,緊繃的神色稍緩,下頜微抬示意對面的椅子:“坐。”
顧云依言坐下,胸口的刺痛仍在隱隱作祟。
“剛才吃飯...”顧云定了定神,開口道,“聽白管事和錢主事低聲議論。”
顧云也就把自己剛聽來的事情復述了一遍。
“趙叔,你前夜未歸,昨日也整日不見蹤影?
可是為了那樁事?”
趙鐵樵眉頭一皺,低聲罵道:“錢老西這老東西,真是狗肚子擱不住二兩油!”
隨即,他倒也沒否認,沉聲道:“不錯,是去查了些線索。表面上看,確實像是鬼物所為,但具體的情況,不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刻,都不能定論。
此事水深,牽扯甚廣。但那漕幫的周顯,并非是在他周府深宅里失蹤的。”
他嘴角勾起一絲弧度,“是在城西‘軟玉閣’的銷魂帳里不見的!
周家要臉面,對外才遮遮掩掩。
這件事情,和你無關,你老老實實待在武館,天塌下來自有高個子頂著。
莫要多問,更莫要好奇!
好奇心,有時比刀劍更能害死人!”
顧云心中一凜,連忙應道:“是,顧云明白!”
這時,他想起白管事的交代,略帶遲疑道:“館主,白管事說這院子,我無論一月后能否突破煉精境,都需搬離……”
趙鐵樵嗤笑一聲,打斷了顧云的話,“規矩?在這鎮河武館,我的話,就是規矩!”
他看著顧云,眼神變得意味深長,“老子替你思量好了。
五日之后,你便‘突破’煉精境!”
顧云微微一怔。
趙鐵樵手指輕敲桌面,緩緩道:“屆時,你這三日拳法入門,五日樁功破境的消息傳出去,‘天才’之名便算坐實了。
老夫再‘破格’將你收入門下,順理成章!”
他頓了頓,看向顧云:“小子,你需知曉,在武館乃至整個稷下學宮體系之中,越是耀眼的天才,越能獲得傾斜的資源,越受上峰重視!
九山館、和稷下學宮,莫不如此!
而像老夫這等地方館主,能否升遷,能否從上面得到更多好處,很大程度,就取決于能培養出多少、多強的天才弟子!
收你為徒,于你,是登天之梯;于老夫,亦是添磚加瓦!
此乃兩利之事。”
顧云恍然,“那就多謝趙叔了!”
“嗯。”趙鐵樵滿意地點點頭,從懷中取出一個巴掌大的青玉小瓷瓶,隨手拋給顧云,“拿著。”
顧云雙手接住。瓷瓶入手溫潤,瓶身素凈無紋。他拔開同樣溫潤的玉塞,一股極其清淡、卻又異常醒神的草木清香混合著一絲微不可察的陽和之氣,瞬間逸散出來。
瓶內,躺著五顆龍眼核大小的丹丸,色澤如同初升朝陽映照下的琥珀,晶瑩溫潤,隱隱有微光流轉。
“養陽丹。”趙鐵樵解釋道,“站樁最是熬煉氣血,耗損精氣。此丹能溫養臟腑,補充元陽,助你更快恢復,延長站樁時間。
你現在便服一顆,感受其效。
日后站樁前服一顆,事半功倍。吃完了,再來找我。”
“多謝趙叔!”顧云感激不盡,毫不猶豫倒出一顆琥珀色丹丸,仰頭服下。
丹丸入口即化,化作一股溫潤甘甜的暖流,順喉而下,瞬間散入四肢百骸。
原本因疲憊而酸軟無力的筋骨,如同久旱逢甘霖,貪婪地吸收著這股暖意。
胸口的刺痛迅速消減,一股勃勃生機自小腹悄然升起,驅散了身體的沉重與滯澀,精神也為之一振!
雖遠未到巔峰狀態,但那份深入骨髓的疲憊感,已被掃去大半。
趙鐵樵將顧云服丹后的細微變化盡收眼底,問道:“今日孫山授樁,感覺如何?可有疑難?”
顧云精神一振,借著丹藥帶來的清明,將孫山所授的“鎮河樁”要領,從“立身中正如懸絲”、“沉肩墜肘千斤壓”、“松腰坐胯命門凸”到“呼吸吐納意隨氣血”,條理清晰地復述了一遍。
隨即,他深吸一口氣,就在這狹小的斗室之內,沉腰坐胯,擺開了“鎮河樁”的架子。
動作沉穩,架勢標準,已然得了孫山所授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