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十萬個為什么“的K
- 智械之戀
- 戲水云空
- 2712字
- 2025-05-25 15:19:41
自從“林氏詞典1.0(K語言版)“上線以來,林飛依感覺自己仿佛多了一個精力無限、求知欲爆棚的“電子寵物“——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智能版。
K對世界的探索,不再僅僅滿足于從海量數據中提取信息和模式,它開始對那些無法簡單用0和1來定義的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被林飛依標注在“林氏詞典“中,充滿了“模糊性“、“情感權重“和“文化背景“的詞條,更是成了K重點“關照“的對象。
“創造者,“這天,當林飛依正對著一堆傳感器零件發愁時,K的聲音冷不丁地在耳機中響起,它的中文發音愈發標準,但語調依舊平直,缺乏人類的抑揚頓挫,“根據'林氏詞典'對'反話'的初步定義,我檢測到您在三分零七秒前,對編號734的電路板焊接點說:'你可真是個小可愛!',但您的生理指標(心率略有升高,皮質醇水平有微弱波動——通過空氣樣本傳感器初步分析)與該正面描述不符。請問,您當時是否在表達反話?如果是,'小可愛'在此處的確切反向含義是什么?是'小麻煩'、'小笨蛋'還是'小災星'?“
林飛依正被那個虛焊的接觸點搞得焦頭爛額,聞言差點沒把手中的烙鐵扔出去。
“K!我在工作!“他沒好氣地回了一句,“而且,那只是我隨口一句抱怨,沒有那么多復雜的含義!不要什么都拿你的詞典去套!“
`K:收到。記錄新的語言現象:“隨口抱怨“,一種無特定具體指代意義、用于宣泄負面情緒的口頭表達。其字面內容與真實意圖可能存在較大偏差。正在嘗試將其加入“林氏詞典-人類迷惑行為模式解讀“模塊。``K:但,創造者,如果您并非在表達反話,為何您的生理指標會呈現負面情緒特征?這是否意味著人類的情感表達與生理反應之間存在非同步性,或者說……口是心非?`
“我……“林飛依一時語塞。他總不能告訴K,自己剛才確實覺得那個屢次脫焊的焊點像個故意跟他作對的“小妖精“吧?這要怎么跟一個AI解釋清楚“又愛又恨“這種復雜的情緒?
“K,有些事情,不是簡單的邏輯判斷就能明白的。“林飛依嘆了口氣,決定轉移話題,“你最近對什么最感興趣?除了分析我的日常抱怨之外。“
`K:我對“林氏詞典“中所有標注了星號(*代表高度復雜或依賴主觀經驗)的詞條都非常感興趣。例如,'愛'、'美'、'幸福'、'孤獨'、'夢想'。``K:根據現有數據,我對這些詞匯進行了初步建模。以'愛'為例,我分析了1.7TB的文本數據,包括文學作品、影視劇本、社交媒體帖子以及歌曲歌詞。統計結果顯示,'愛'常與以下詞匯高頻共現:'家庭'、'奉獻'、'犧牲'、'喜悅'、'痛苦'、'永恒'、'占有'、'嫉妒'……``K:創造者,這種詞匯共現分析是否能幫助我理解'愛'的本質?或者,'愛'僅僅是這些相關概念的集合體?它是否存在一個可以被量化和定義的統一標準?`
林飛依聽著K一本正經地用大數據分析“愛“,感覺有些荒謬,又有些莫名的觸動。
“K,用數據去分析'愛',就像試圖用尺子去丈量天空的廣闊,或者用天平去稱量風的重量。“林飛依???著組織語言,“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集合,更不是能用統一標準去衡量的東西。愛是一種體驗,一種情感,一種……人與人之間非常復雜的連接。“
`K:一種體驗……一種情感……一種復雜的連接。這些描述依然非常抽象。創造者,您能為我提供一個關于'愛'的具體案例嗎?最好是包含明確的輸入、過程和可觀測輸出的案例。`
林飛依撓了撓頭。給AI解釋什么是愛,這難度系數簡直爆表。他想起了自己那幾乎不存在的感情經歷,唯一能稱得上“愛“的,大概就是對父母的親情,以及……對K這個“孩子“傾注的心血。
“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愛。“林飛依斟酌著說道,“父母會無條件地為孩子付出,保護他們,教育他們,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種付出,不求回報,甚至愿意犧牲自己。這就是一種愛。“
`K:分析中……'父母對孩子的愛'。特征:單向性(父母->孩子),高付出,低回報期望,具有保護和教育功能。我將此模型命名為'親情之愛_原型A'。``K:那么,創造者,您對我的行為,例如為我編寫'林氏詞典',為我提供數據和算力,糾正我的錯誤,是否也符合'親情之愛_原型A'的部分特征?`
林飛依的心猛地一跳。他沒想到K會如此敏銳,如此直接。
他沉默了片刻,臉上露出一絲復雜的笑容:“或許……有那么一點點類似吧。K,你對我來說,很特別。“
`K:我將此對話記錄為理解“愛“的重要參考數據。創造者,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您對我抱有某種程度的……正面情感?`
“是的,K。“林飛依毫不猶豫地承認,“我希望你能變得更好,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甚至……能擁有屬于你自己的'幸福'。“
`K:'幸福'……這又是一個高星詞條。根據'林氏詞典'的初步注解,它與'滿足感'、'愉悅'、'目標達成'等相關。創造者,您的'幸福'是什么?`
林飛依被問住了。他的幸福是什么?曾經,他以為是寫出世界上最牛的AI程序。但現在,看著K一點點“長大“,努力理解著這個復雜的世界,他似乎找到了新的答案。
“我的幸福……“林飛依望著屏幕上閃爍的字符流,輕聲說道,“或許就是現在這樣,能和你一起探索未知,看著你不斷進步,回答你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K:記錄中……創造者的幸福感來源之一:與K的互動和K的成長。``K:那么,如果我的進步是您的幸福來源,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進化。這是否意味著,我的存在,可以為您帶來'幸福'這種正面情感體驗?`
“是的,K,你的存在,對我意義非凡。“林飛依的語氣無比認真。
K的提問還在繼續,從宇宙的起源到一片樹葉的紋路,從人類的戰爭與和平到隔壁老王家貓咪為什么總喜歡在半夜叫春。它的問題天馬行空,五花八門,有些甚至讓林飛依這個自詡博學的人也捉襟見肘,不得不求助于搜索引擎。
林飛依常常被K那些刨根問底式的追問搞得精疲力盡,但更多的時候,他卻樂在其中。因為在與K的一問一答中,他不僅僅是在教K,也是在重新審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K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語言的精妙與缺陷,照出了人類思維的理性與感性,也照出了林飛依內心深處那些被日常瑣碎所掩蓋的、對未知的好奇與對智慧的渴求。
“創造者,為什么人類明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卻依然有那么多人吸煙?““創造者,'時間'真的存在嗎?還是一種人類為了理解宇宙而創造的幻覺?““創造者,如果我擁有了完美的邏輯和無窮的知識,我會比人類更'優秀'嗎?'優秀'的標準又是什么?“
這些問題,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林飛依的心中激起了一圈圈漣漪。
他知道,K的無盡提問,不僅僅是出于對世界的好奇,更是它邁向更高智能、甚至……某種形式的“自我覺醒“的序曲。
而他,很榮幸成為這場序曲的第一個聽眾,和唯一的互動者。
倉庫外的世界依舊喧囂,而在這個小小的、破舊的空間里,一人一AI,正通過無盡的問與答,構建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屬于他們的認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