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樊忠的口供
- 大明:我是朱祁鎮,開局土木堡
- 雨對云
- 2380字
- 2025-05-25 12:51:00
大軍拔營,沿著昨天來的路,向著宣府進發。
盡管底層士兵不知道發生什么,為什么上面下令返回宣府,有輕微的質疑聲。
但勛貴們加大巡回力度,放出了準備迎戰瓦剌大軍的消息,大軍的拔營行進沒有任何慌亂。
一個時辰后。
大軍暫停休息。
而此時的英國公,率領的三千騎兵,已經抵達宣府城門口。
宣府守軍見著英國公帶領騎兵到達,加上英國公手中的圣旨,也不敢多詢問,徑直的打開城門放英國公一行人入內。
就這樣,在楊洪不知道的情況下,英國公一行順利進入宣府。
他一進入宣府,留下五百騎兵控制城門,剩下的兩千五百余騎兵徑直的朝著宣府府衙趕去。
與此同時。
英國公進入宣府的消息也傳到了宣府總兵楊洪的耳朵里面。
“你說什么,英國公來了,你們怎么可以放他進來,老子不是下令,沒有老子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入宣府,誰讓你們放他進來的?”
楊洪聽完傳令兵描述,很是震驚的站了起來,臉上表情變幻不斷,不斷地指責手下的將領,內心不斷的嘀咕。
不應該呀,大軍現在應該還在雷家堡向土木堡行進路上。
不應該有任何變故。
難道是也先被發現,他提前進攻,小皇帝然后讓英國公來宣府搬救兵?
要是英國公沒進來還好,還能互相扯皮一番。
他也能找很多理由推遲。
但現在......
沒等楊洪整理好思路。
英國公帶兵走進了衙門。
“拜見英國公,不知英國公單獨前來可有何吩咐?”
楊洪看著英國公張輔帶著百余親兵走入府衙,也沒時間做出什么安排,只好先應付。
“楊總兵,打擾了,本官這次來,是為陛下打前站,陛下將在不久后抵達宣府,宣府上下都要做好迎接陛下的準備。”
“陛下要來?”楊洪不敢置信的問道,要知道朱祁鎮之前兩次也都經過宣府,可擔心瓦剌軍隊,以及為了防止麾下的士兵擾民,他都沒有選擇進入宣府,“陛下不是已經率軍向京師進發了嗎?”
英國公冷冷的看了一眼楊洪,他原本還有點懷疑陛下的判斷是否準確。
現在看楊洪的表現就知道,他絕對有問題,就算不是直接參與者,也是這件事情的知情人。
要不然聽到皇帝的到來,根本不會是這樣的表現。
想通這一切,英國公恨不得直接將楊洪砍殺,可為了不破壞宣府的大局,現在也不得不忍耐。
“當然,昨天深夜,我們收到軍報,也先有可能再次入侵宣府,陛下這才決定,大軍轉圜,準備在宣府和也先決一死戰!”
英國公隨意的找了一個理由,反正他知道楊洪會不信,但只要下面的人信了就好。
英國公相信,下面大部分的將領絕對不知道楊洪的安排。
“沒有呀,英國公,下官沒有收到任何也先入侵的消息,是否是軍報有誤,要不還是通知大軍繼續朝著土木堡前進,下官立刻派出精銳斥候巡查,同時通知各軍堡嚴加防范,絕不給也先有入侵的機會。”
“這是錦衣衛的消息,你難道認為錦衣衛比不上你手下的斥候?”
英國公冷冷道,知道了楊洪真實的面目,他做不到文臣那樣虛與委蛇。
“下官不敢!”楊洪急忙道,“下官那這就安排下去,準備迎接陛下的到來。”
楊洪準備先離開英國公的視線,然后再準備通報也先消息,在他看來,應該是也先埋伏在土木堡周圍的大軍被錦衣衛偵探到。
現在需要立刻通知也先,盡可能的將皇帝陛下包圍在宣府外圍。
要不然,一旦皇帝進入宣府,他可沒有能力拒絕皇帝調兵。
“不用,你待在我身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你的配合!”英國公看著準備溜走的楊洪,淡淡的道,他可不想放虎歸山。
不可能再再讓楊洪有機會接觸他下面的士兵。
無論他楊洪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什么角色,張輔堅信,只要楊洪在他眼前,無論如何都翻不起任何的風浪。
“迎接陛下的事情,交給恭順侯和你麾下的將領即可。”
“是,下官遵命!”楊洪想反抗,可看著跟在英國公身邊的百余名精銳騎兵,他就熄了反抗的心思。
同時危機感也油然而生。
直接造反,他是不敢的,況且就算造反,除開他的私兵,宣府的兵馬他幾乎都調動不了。
要不然也不會再次動用瓦剌大軍去做斬首行動。
可坐以待斃,也完全不是他的風格,他得在皇帝抵達宣府前做出決定。
否則一切都來不及了。
就在楊洪開始想辦法為自己開脫的時候。
朱祁鎮坐在龍輦上,正在聽馬順的匯報。
“你是說,樊忠的目的就是為了斬殺王振?”
“是的陛下,這是樊忠的口供?”馬順匍匐在車板上,恭敬的道。
他在拿到這份口供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沒有誰能做這樣長久的布局,只為了根除王振,而不是更大的目的。
可他親自動刑審問后,不得不相信。
朱祁鎮沒有理會匍匐在地上的馬順,仔細的翻閱樊忠的口供。
看完后,才長出一口氣。
不得不說,真的小看了這群人的魄力與影響力。
樊忠之所以這么順利的被攻破拿下口供。
原因既然是他真的是忠誠于他這個皇帝的,至少樊忠自己看來,他始終堅持認為自己忠誠皇帝、忠于大明,絕對沒有背叛的心思。
之所以想要斬殺王振,理由很簡單,對方的勢力給了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
名留青史,外加子孫后輩五代衣食無憂。
歷史中,樊忠就是在斬殺王振后,奮勇殺敵,力竭戰死,并名留青史。
翻完口供,朱祁鎮發現很多問題都沒有記錄,淡淡的道,“難道他們不怕不能策反樊忠嗎,或者樊忠將他們的陰謀告知朕?”
“陛下,這個問題,臣問過樊忠,樊忠說因王振攬權,無數大臣恨不得親手殺之,這是大家公認的,法不責眾,況且就算告訴陛下,最多也不過損失聯系他的人。”
朱祁鎮放下口供,揉了揉額頭,這就是自以為是的忠誠,歷史中樊忠就是在最危急的關頭將最忠誠于皇帝的王振給斬殺。
導致皇帝一行軍心大亂,同時失去了和所有軍隊聯系的可能,從而導致皇帝兵敗被俘。
“那你問問他,他打算何時動手,他作為大漢將軍,他原本有無數次機會動手,為什么一直沒有行動。”
“陛下,臣問過,他打算在眾目睽睽下動手斬殺王振,這樣才能名留青史。”
朱祁鎮微微點頭,不得不說,他低估了名留青史這幾個字對所有人的影響。
“和他聯系的是誰?”
“陛下,據他所說,應該是王直!”
朱祁鎮皺了皺眉頭,這王直可算是朝中大臣,如果不是三楊中楊士奇反對,他都已經可以按順序入內閣了。
不太可能背叛。
結合歷史的記憶,朱祁鎮冷冷的道,“去查,給我重新審問樊忠,朕要知道真正的幕后之人到底是誰?”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