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郭懋的交代
- 大明:我是朱祁鎮,開局土木堡
- 雨對云
- 2089字
- 2025-06-15 18:09:00
“回陛下,長沙溝的事情,臣知道,但臣不敢說!”
郭懋將頭磕的更低。
“為何不敢說,之前不說朕能理解,你在其中獲取了利潤,可戰事已起,這么大的事情,你還敢隱瞞,你眼中還有朕這個陛下嗎?”
朱祁鎮怒火沖天,來自朱祁鎮的記憶讓他殺氣騰騰,若不是現代靈魂的壓制,說不準就大開殺戒了。
“陛下,罪臣沒有獲取利潤,但他們用罪臣的家人威脅臣,一旦臣說出去,就不讓臣家人好過。
罪臣孩子還小.......臣對不起陛下的信任。”
朱祁鎮強壓下怒火,“說說吧,到底是誰威脅的你,你也是三品武將,誰有這么大膽子敢威脅你?”
“陛下,三品武將,在他的眼里一文不值,陛下去過宣府,應當已經知道楊洪變賣糧草軍械吧,臣當時察覺到想要徹查,還沒等臣拿到證據,臣就被安排到這麻峪口擔任守將。”
朱祁鎮看了英國公,這種調動,一般五軍都度府都有備案。
“陛下,臣不知道此事,這種調動一般是邊關提交,五軍都度府只做備案。”
“陛下,邊關守將調動,這是慣例,為了防止邊將做大做出的限制。”
泰寧候在一旁解釋。
朱祁鎮點點頭,這樣的操作出發點很好,但中間也有太多的缺陷,將將領的調動權應當收于五軍都度府。
這樣才能避免做大,同時要求異地調動、父子不同軍等等。
或許楊洪的事跡以后依然會上演。
經過錦衣衛的初步探查,宣府大同兩個地區,在軍中的楊氏子弟就超六十人,更別說很多依靠楊氏進入軍中之人。
這也是楊洪為何能憑自己的手令將軍堡中所有將士全都調走而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不過現在不是追究這事情的時候。
“那你為何不向上匯報?”
朱祁鎮冷聲問道。
“臣匯報了,臣連續寫了十多份奏本,可如同石入大海,了無音信。”
“英國公、泰寧候你們作何解釋?”朱祁鎮真的感覺到膽寒,正三品的軍官奏本,竟然到不了他手中。
“回陛下,五軍都督府絕對沒有收到郭將軍的奏本,臣擔心有人欺上瞞下,特意安排了信得過的人負責接受奏本,邊關的奏本無論大小事,臣都會過眼,絕對沒有郭懋將軍的額奏本。”
英國公解釋道。
“那你說奏本去哪了,難道能飛了不成?”
“陛下,罪臣的奏本極有可能沒有轉到五軍都督府?”
“為何出此言?”
“罪臣的奏本需要通過都指揮使司轉呈五軍都督府,臣私下找朋友打聽過,都指揮使司中沒有罪臣奏本的記錄。”
“所以你對朝廷失望了,對朕失望了?”
朱祁鎮淡淡的道,郭懋這樣一說,他就想起明軍的奏本制度。
基層武將想要奏報給他,奏本需要需經都指揮使司轉呈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挑選一番后,將重要的匯報給內閣,讓內閣批復,最后呈報給他。
而邊鎮大將(如楊洪、郭登),可通過兵部職方清吏司直送內閣,內閣批復后送他批閱。
這是平常奏事的唯二途徑。
中間的環節太多,很容易被有心人發覺出漏洞。
想要皇帝能快速接到消息,而不被攔截,只剩下一種,八百里加急。
由驛卒晝夜傳遞,見者避道,奏本直遞御前,但這種奏報必須是邊關急報,例如外敵入侵,戰場勝負,否則會以欺君之罪論罪。
不到最后一步,不會有人膽敢如此做。
“回陛下,罪臣沒有,罪臣依然在收集他們販賣糧食、兵器的證據,直到來到麻峪口后,罪臣發現了長沙溝是走私的匯聚地,第一時間就想匯報給朝廷。
于是臣連發五道奏本遞交上去。
可不久后,就有人帶著郕王的印章找到我,讓罪臣閉嘴。”
“你確定是郕王?”朱祁鎮冷聲問道。
“陛下,罪臣確信是郕王印章。”
郭懋從懷中掏出了一份奏本遞給站在一旁的大漢將軍。
朱祁鎮示意王振前去拿來,接過來翻開一看,朱祁鎮強忍住臉色變幻,保持鎮靜。
可鮮紅的印章依然讓他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原來真的是他,朕的好弟弟!”
在這一刻,朱祁鎮懸著的終于死了。
之前所有的查證盡管都指向了他,可朱祁鎮心里一直不太相信,抱著一絲希望認為是其他人打著他的旗號做事。
而郭懋的證據,就足以證明真的是他在背后參與。
“到底為什么,難道他就這么喜歡這皇位,可為何歷史中他只將他圈禁在南宮,而不是想辦法殺了他,以及奪門之變的時候,為何不反抗。
要知道在位八年,在于謙的配合下,他幾乎掌握了全國的兵權,完全有能力阻止這場奪門之變。”
朱祁鎮思索了一番,思維卻是一團亂麻,也許只有見到他,才能知道真正的答案。
“陛下......陛下......!”王振眼看朱祁鎮發呆,在一旁輕聲的呼喊道。
“郭懋,你要確定你說的皆是事實!”
“是,罪臣確保,罪臣以向上人頭向陛下保證,罪臣所訴的一切都為真的。”
“來人,將郭懋帶下去,讓人好好醫治。“
“是,陛下!”
“多謝陛下,罪臣告退!”郭懋感激涕零,轉身跟著大漢將軍離開。
‘英國公、泰寧侯,你們說說朕應該如何處置郭懋?’
英國公、泰寧候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道,“陛下圣明,此等事情還請陛下獨斷專才,臣等絕無二話。”
兩人的態度一致,如果只是軍隊內部的事情,郭懋的事情很容易解釋,一句‘將在外軍令有可不受’便可以解釋一切。
可郭懋既然牽扯到皇室的斗爭中,兩人可不再敢說話。
無數的歷史典故告訴他們,參與皇室斗爭,都沒有好下場。
“行了,你們先下去吧,泰寧候,部隊稍事休整后,立刻前出土木堡,占據水源,安營扎寨,同時要確保麻峪口到懷來衛之間的道路暢通。”
“是,陛下,臣等告退!”泰寧候和英國公兩人急忙的告辭離開。
“大伴伴,將這印鑒讓阿刺知院辨認一下,不要讓其他人知曉。”
“是,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