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調整樁功

沈萘不再去上早課,也不必再習字,識文斷字已畢,其余課程尚未安排。自此,她便將全部心神沉入家中,專修樁功。這一段時日,成了她真正踏入武學深處的起點。

沈萘所修之樁功,分為動樁與靜樁兩大體系。動樁共十二式,名為“水木十二變”,取水木相生之意,循肝腎二經而行氣,既養生機,又蘊殺機。每一式皆有象、有形、有意,三者合一,方得其真諦。

第一式:坤元載物(土基)

雙足開立,深蹲如扎根,掌心覆地,引地氣自涌泉而上。此式以土為基,取“坤德厚載”之象。土者,萬物之母,承載水木之根。唯有根基穩固,后續諸式方可運轉自如。樁成之時,如古松立于山巖,雖風動而不搖。

第二式:青龍汲泉(水木交融)

單臂前探,狀若青龍出淵,指尖微屈如爪,取“青龍探爪”之勢;另一手后引,掌沿劃弧,如水流回旋,暗合“云法練柔力”之訣。此式重在柔勁,以水潤木,以柔養剛。動作之間,須意念貫通,仿佛枝條吸水而伸展,生機漸起。

第三式:藤雨沾衣(水木共生)

旋腕擺臂,如藤蔓纏繞,柔中帶韌;步法滑移,輕若細雨穿石,綿密不絕。此式融合“圈手”技法與“水流意象”,講究身隨步轉,氣隨勢行。演練時,須覺指尖如藤,掌心如葉,每一寸動作皆在吸納天地靈機。

第四式:活水潤根(水主)

馬步穩立,雙掌環抱于腹前,緩緩上提,引氣自腎經而升,仿古傳“理水訣”之法。意念中,一股清泉自下涌出,潤澤木根。此式專修腎水,水足則木榮,乃養生之要訣。呼吸須深長細勻,如地下暗流,悄然滋養。

第五式:飛藤穿石(木主)

蹬地彈躍,身形輕起,單指疾點而出,如“飛花點葉”,迅疾無痕。此式取“木性穿透”之象,乙木屬陰,然其生機勃發,可破堅石。動作雖簡,卻需全身協調,力由脊發,意在指尖。一擊既出,如新芽破土,勢不可擋。

第六式:云海生濤(水象)

雙臂行“云手”之法,畫圓如輪,連綿不絕;呼吸起伏,若潮汐漲落。此式重在氣感,引水氣自四肢百骸漫灌而入,如云海翻涌,暗藏驚濤。練至深處,周身如浸水中,柔而不散,靜中藏動。

第七式:萬森朝元(木象)

獨立之勢,一腿穩立,另一腿微屈;雙臂展開,十指張開如枝葉舒展,取“摘星換斗勢”之形。此式納天地生氣,意念中萬千林木皆與己共鳴,共朝本源。肝氣條達,神清目明,乃木象之極。

第八式:澤木同春(水木相生)

雙掌合十,自頭頂緩緩下按,如雨水降下,潤澤萬物;隨即起身展臂,如春木抽芽,節節升發。此式一降一升,一陰一陽,完美體現水木相生之理。動作舒展,意念清明,如見初春細雨,萬物復蘇。

第九式:滄浪化龍(水木化形)

俯身低行,步法如蛇游走,腰脊旋轉如渦流凝聚。雙臂隨勢擺動,似龍潛滄浪,將水木之氣凝于一點。此式融合形意拳“蛇形”與“水象化龍”之意,形雖柔而勁極剛。

第十式:靈根通幽(木主)

收勢調息,雙手捂臍,靜心寧神。氣自涌泉起,沿肝經上行,疏通經絡,疏導淤滯。此式重在內養,如古樹深根,默默汲取地脈精華。久練可使肝血充盈,目光如炬。

第十一式:九曲歸流(水象)

旋腕九轉,每一轉皆引氣歸元,如百川匯海,終歸丹田。動作仿“九鬼拔馬刀式”收勢之法,但去其剛猛,取其綿長。此式為動樁收尾之要,務求氣沉神定,不散不亂。

第十二式:萬象歸墟(三象合一)

并足直立,雙掌下壓,引木水之氣沉入土基,回歸“森羅歸一”之境。此式為動樁終式,亦為過渡靜樁之橋。天地之氣歸于坤元,萬法歸于一心。

動樁既畢,便入靜樁。靜樁不重動作,而在姿態與意念。其要訣八字:“懸頂正容,松腰豎脊”。頭如懸絲,脊若立柱,腰胯松沉,如松柏挺立而不僵。取松柏之韌,非取其剛,而取其柔中之剛,靜中之動。

呼吸之法,仿“排水松木樁”之“徑向排水”——吸氣時,氣如水流,自四肢百骸向中心匯聚;呼氣時,又如水滲土中,緩緩沉降。此法使氣行經絡,如溪流穿林,不急不滯。

樁架之穩,則取“土樁復合地基”之“擠密承載”原理。雙腳如樁入地,五趾抓地而不露形,重心沉于涌泉。周身結構如大地承載萬物,外松內緊,靜若山岳。

沈萘每日晨起練動樁十二式,午后入靜樁,一站便是一個半時辰。起初雙腿酸麻,呼吸紊亂,但她咬牙堅持。體內生出異感:掌心微熱,指尖如蟻行,腰脊之間似有暖流緩緩上行。她知道,這是身體吸取靈機之兆。

更奇妙的是,當她偶然間練至“滄浪化龍”一式,指尖點出之際,竟覺空氣微顫,仿佛真有一絲勁力透出。她心中一震——這已非單純練法,而是打法初成。

此間武學,向來分“練法”與“打法”二途。練法主養,以調息、導引、固本培元為核心,目的在于強健體魄、疏通經絡、蓄養真氣;而打法主攻,雖形似樁功,實則暗藏殺機,一式一動皆可化為制敵之術。真正高明的武學大家,能在原本平實的練法之中,巧妙嵌入打法之機,僅以十二式之變,便使整套功法脫胎換骨,由靜轉動,由養化殺。這正是武學玄妙之處——形不變而意已變,勢未起而機先藏。

于是她更加勤修不輟。家中院落,成了她的道場。晨光中,她如青藤攀石;暮色里,她似古松立雪。樁功一日深似一日,心境也日益澄明。

武學之道,原非一味剛猛,而在順應自然之理。水潤木生,木固土榮,土載水行——五行相生,環環相扣。而樁功,正是這一循環的縮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澄江县| 酒泉市| 黑山县| 金昌市| 子长县| 庆元县| 来宾市| 昌吉市| 凤庆县| 中山市| 克东县| 贵阳市| 肥东县| 淅川县| 龙海市| 鞍山市| 固原市| 雷山县| 鄱阳县| 交口县| 景宁| 墨竹工卡县| 阿拉善右旗| 霍林郭勒市| 融水| 海南省| 罗山县| 北辰区| 陵川县| 宁陵县| 康马县| 遂昌县| 大足县| 铁岭县| 南平市| 蒙山县| 横山县| 太仓市| 桑日县|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