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地貴,當年陳渝生的父親一手創辦了陳氏點心鋪,卻也只在外城郢河大街北邊的杏雨巷租了這么一個小小的二進的院子。
鋪子前面是郢河大街,他們用于營生的鋪子不過是在臨街處支了一排架子,里邊用來做了廚房,客人在選點心的時候能清楚看到廚子和面。
陳記山楂餅的點心師傅何小山,當初被陳老爺子在路上撿回家里,和兒子陳渝生一起在店里跑腿,學手藝。
何小山三十上下的年紀,生著張和善的闊臉,一邊干著活計一邊與陳玉如閑聊。
揉面、起酥的動作嫻熟,這些動作他做了十幾年,早就爛熟于心。
陳記山楂餅鋪以酥皮山楂餅發家,酥皮薄如蟬翼,內裹山楂玫瑰醬,暗喻“美人紅妝醉盛京”。
聽說當年陳老爺子以前在宮里御膳房打雜,自創了這款山楂餅,供到了貴妃面前,貴人心悅,陳老爺子也因著得了賞賜。后來出了宮就開了這間小鋪子。
只是時過境遷,陳老爺子在酥皮山楂餅上花了大半輩子,傳到孫輩這里,當年在盛京風靡一時的酥皮山楂餅如今也被淹沒在層出不窮的新式點心中。
陳玉如聽著何小山說陳記的往事,也一陣唏噓。
盧氏搬了張凳子坐在鋪子前張羅生意,一邊留意著陳玉如與廚子何小山。
對于陳玉如的夸下海口,盧氏心里卻沒底。這鋪子從她男人陳渝生接手以來,生意就每況愈下,這么多年也沒見好轉。
就算陳玉如能看懂賬本,但連她都知曉一個鋪子要賺錢,重要的不是掌柜,而是好吃的點心。
他們家賣了這么多年點心,客源一點一點流失,都跑去隔壁巷子的蔡記了,足以看出陳記確實技不如人。
陳玉如當然也看出來陳記最大的問題不是掌柜,而是出在產品上。
陳渝生接手鋪子后,只一味承襲原先的配方,不愿嘗試別的,何小山是個實心眼兒的,被陳老爺子撿回來后只聽老爺子的話,老爺子死后又只認陳渝生。
之前就發現陳記賣的點心式樣陳舊,早就在盛京里不時興了。
要救這間鋪子,光靠著酥皮山楂餅可不行。
得創新!
于是陳玉如便試著讓何小山做點別的,一通看下來,何小山手藝是個好的,沒人教過做法,僅憑著她的描述便能做得像模像樣。
何小山現在手頭做的點心與鋪子里賣了十幾年的樣子不同,是按著陳玉如口頭上說的方子做的,是她在侯府里吃到過的肉絲松餅。
用肉松、小麥粉、綠豆、雞蛋、糖為原料,入口即溶,酥脆香口。
剛才說起這肉絲松餅時,盧氏不知肉松為何物,何小山倒是聽說過。
這是京里近些年興起的一種樣式,葷腥之物也能做成蓬松甜口的糕點,在大戶人家里頭時興。
方子也是從大戶人家里流傳出來的,被一些點心鋪學了去,在市面上有賣,但價格稍微偏高,普通百姓并不常接觸到。
沒想到何小山竟知道。
“我沒別的事干,平日里就愛去京里那些大的點心鋪瞎逛,碰巧看到過,何小山解釋著,說到這個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不過每次只看不買,里頭的伙計也記著了我,看到我進去就趕。”
陳玉如嘗了味道,看像小山的眼神簡直要放光。
她之前在食品行業,懂點心,懂營銷,就是不能自己干。現在手下有一個只需口頭傳授就能做出實物的點心師傅,何愁沒有新品!
“何師傅!你是我的神!”陳玉如放下吃了一半的點心,雙眼放光看向一臉忐忑的何小山。
何小山在陳記本本分分做了二十幾年酥皮山楂餅,何曾被人這么夸過,連忙擺手,略微有些黑的臉上也染了一層薄紅,“沒有沒有。”
里面動靜太大,驚動了門口無聊坐著的盧氏,不信邪地也進來揀了一塊肉絲松餅,半信半疑送進了口中。
外皮酥軟,里頭也不知道包的是個什么餡兒,金黃蓬松,香氣纏繞。
“這是你們做的?”她平日里哪吃過多少點心,只覺得手上這塊小小的餅比平日里吃過的那些都要美味,“小山,你有這種手藝怎么不早點露出來,這會兒子鋪子要關門大吉了。”
小山平日里本就有點秫兇巴巴的老板娘,還是第一次被她夸贊,更拘謹了,但面上還是藏不住的喜色。
“是小姐交給我的法子,不然我哪里做得出來。”
陳玉如擺了擺手,“我只說了做法,可不是誰都能做出來的。”
她又看向盧氏,“何師傅有這手藝也是被你們埋沒了。以后咱們多研究幾個款式,肯定能大賣。”
她在侯府就見過不少宮廷糕點,更何況還有現代知識儲備,不愁沒有法子將這間小店起死回生。
陳玉如在心里描繪著藍圖,迫不及待想大干一場。
何小山自懂事起就一直在小小的廚房打轉,也是真喜歡干這一行。前幾天還在沮喪要關鋪子跟著東家回鄉下種地,今天就有人和他說能繼續做點心,雙手有些顫抖。
“大賣?咱們本錢從哪兒來?”
盧氏聽到研究新款式,忍不住提醒,“咱們鋪子一天不如一天,還虧了不少錢。”
冷不防潑了一盆冷水,“要不是實在虧空得不行,連下月鋪子租金都交不起了,我也不會想著關了鋪子回鄉下。點心再好,總要有個地兒去賣吧。”
“而且要賣新品,采買食材也是一筆銀子,除非能把剩余的這些食材消掉,不然到時候虧更多錢,咱們哭都沒地方哭。”
原本何小山還高興自己能繼續做點心,才高興了沒一會兒就被老板娘狠狠拉回現實,原本帶著喜色的臉又耷拉下來。
陳玉如也想起了這茬,昨日看賬本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這些積壓的食材是個問題,種類都是按著現有的點心款式采買的,若是用來做其他的新品,都避免不了還缺其他食材。
“讓我想想。”陳玉如沉思,“咱們鋪子租期到下月,只剩十幾天了,我想想有什么法子能在這段時間內把這些食材都消耗掉。”
盧氏只覺得陳玉如在說夢話,若是店里這些老式點心能賣出去,還用得著在點心上琢磨新花樣嗎?
何小山心里也沒抱希望,只覺得剛才的喜悅化作泡沫隨他遠去。
幾人一時之間安靜不做聲,話頭冷下來。這時串兒慌慌張張竄進來,打破了幾人的氣氛。
“娘,外頭來了輛馬車,派頭可真足,看方向好像是往我們這里來了!”
“到橋頭了,馬上就要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