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曉嵐,你糊涂啊
- 家父乾隆,我是福康安
- 原味菠蘿包
- 2850字
- 2025-07-18 13:00:00
這幾日,乾隆陰晴不定,朝臣們能不開口,都盡量閉嘴。
往日早朝有什么突發狀況,都是傅恒在前頭頂著,如今傅恒被派揚州辦差,阿里袞是指望不上,而劉統勛也打算獨善其身。
今日早朝,乾隆突然提到七月木蘭秋狝的安排問題,說得好好的,突然又提到了避暑山莊。
去年前往避暑山莊,有幾處連廊出現裂縫,為此還遷怒了看守。
親臨見到裂縫,心中不暢,乾隆一直掛在心上。
說到修繕問題,戶部尚書于敏中和工部尚書讬庸恨不得就地挖洞鉆進去。
修繕需要花錢,戶部沒錢,內務府沒錢。
沒錢就沒有材料,工部也為難。
“戶部沒錢,內務府也說沒錢,那錢都去哪兒了!”乾隆怒吼道。
其實關于避暑山莊的問題,去年就提過,但因為征緬之戰轉移了乾隆的注意力,大家就默認此事不提,想著能拖就拖。
避暑山莊那邊也找了師傅進行了簡單的處理。
兩個月前,乾隆突然找到戶部和內務府,說是要把避暑山莊東苑重新修繕,這就需要動用大錢。
剛巧,尤拔世一封奏書,表明兩淮鹽政問題嚴重,乾隆當即下令徹查,查了就有銀子。
查到哪里,就看抄上來的銀子夠不夠修繕避暑山莊。
誰知,揚州涉貪官員達到四十多人,其中有二十人都收到消息,提前把銀財連夜轉移。
能追回來的也不過十人,余下十人的錢財都被歹人半路給劫了。
昨日,揚州尹繼善和高晉把官員受審的結果提上來,其中提到虧空了近千萬銀兩,而他們抄家追回的不過十萬兩,被歹人劫走的有幾十萬兩,這下徹底把乾隆給激怒了。
但令乾隆頭疼的,遠不止這些。
涉案的四十多人中,未收到消息且沒有轉移錢財的官員均拒不認罪,這令案件無法繼續推進。
乾隆火氣無處發泄,今日特意在早朝尋了個由頭。
這些劉統勛都知道,但他并不打算替于敏中和讬庸說話,一旁的讬恩多見劉統勛避之不及,他也縮在了后面。
早朝以乾隆一頓怒罵草草結束,于敏中、讬庸、讬恩多三人的關系出現了裂縫,讬恩多只能往劉統勛身邊靠,卻遭劉統勛瞪了一眼。
只要揚州的事不順暢,他們的日子也會繼續煎熬。
同樣面露心事的還有吏部侍郎高恒,整個早朝,他都垂著腦袋。
“哎,想什么呢,又不關你吏部的事兒。”讬恩多找到了落單的高恒。
高恒的堂姐是已故慧賢皇貴妃,向來獨來獨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別說讬恩多還不是兵部尚書了,他更不會搭理。
回了府邸,高恒思前想后,還是給遠在揚州的哥哥高晉寫了封信,信中提到今日早朝的情況,催促高晉抓緊查案為圣上解憂。
實則意指當今皇上咬著鹽案不放,就為了銀子,只要解決了銀子的問題,這案子就能盡快結了。
……
揚州的貪污案在翰林院內議論得沸沸揚揚,盧見曾被抓,紀昀也成了被議論的對象。
有了這層姻親關系,他也會被列入通風報信的懷疑對象之一。
劉統勛為了翰林院的風氣,讓紀昀先回家待著,自有朝廷派人上府問話。
來到家門口,紀昀遲遲不敢進門,女兒和女婿、外孫都在里頭,揚州盧見曾被抓的事兒,他們還不知道。
原本只需要擔心親家,而女兒女婿還能在他這里安生。
但他私心驅使通風報信,走漏了風聲,朝廷出面在查,他自己也陷入了危機。
若真的被查到,女兒女婿將兩廂無靠,且不管是否受牽連。
這可如何是好!
“唉~這盧見曾,怎的如此貪婪啊!”紀昀感嘆道。
他通風報信的初衷,是想著讓親家提前給子孫后代留點東西,不至于活得太艱辛。
誰知這人居然貪婪至此,一收到消息,當夜將府中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轉移了出去。
如此明目張膽,必定要被嚴懲。
“可……這揚州都是鹽商一手遮天,怎么還有匪患啊?”紀昀想不通。
這揚州的鹽商可以說是兩道通吃,若真說有強盜一流,不如說是鹽商之間的利益糾紛。
想到此處,紀昀忍不住背后一涼,“什么匪患,這根本就是鹽商的手段,既能棄車保帥,又能吞掉賄賂的錢財,當真是一箭雙雕啊!”
“爹,你在這瞎轉悠什么?”女兒紀氏一開門就看見紀昀在門口走來走去。
“啊,想事情出神了。”突然,他又想到了什么,“女婿先前提到他有快馬送信的路子?”
紀氏一臉疑惑地點了點頭,“先前不是已經送過一個食盒了嘛!”
“噓噓噓,什么食盒,別瞎說,咱們家從沒送過什么食盒!記住了!”紀昀感覺拉著女兒進去,再次叮囑道,“跟女婿說,這送食盒的事情務必要爛在肚子里,可是會掉腦袋的!”
“爹,到底怎么了,你不要嚇我!”提到掉腦袋,紀氏被嚇得不輕,他當即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小聲問道。
“你別管了,把女婿喊到書房來,我有事要交代!”紀昀嘆了口氣,獨身往書房走。
當夜,紀府從后院送出去一封書信,指明要交給福康安。
紀昀把自己關于匪患的猜想寫在了信里,完全沒提一句通風報信的事兒。
這個節骨眼上,在京所有官員有信件送出,都有被攔阻的風險。
若是此信安全送至福康安手上也罷,若是被朝廷給劫了下來,也只能算他想為揚州貪污案盡一份力,好擺脫嫌疑。
不管是哪一種結果,于他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
揚州一處院落,福康安看著桌上的食盒和剛剛送來的一封書信,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個食盒內裝著糕點,還散發著陣陣香氣,是他讓兵丁按照他指定的鋪子去買的。
而這書信則是快馬加鞭從京城送來的,仔細一看似乎被人打開過。
將信件放在一旁,福康安先打開食盒取出糕點,在兩層的夾縫處取出一張字條。
上頭只有一個字:昀。
紀昀的昀。
這個食盒本就是從京城紀府送出來的,送來的時候,里頭只有一撮茶葉和一撮鹽,外加一個字條。
而送的目的地就是盧見曾的府邸,紀曉嵐就是這個通風報信的人。
天地會的兄弟攔下這食盒的時候,福康安想不明白,為何清廉如紀曉嵐,都能與這鹽案有關,還能做出通風報信這種事。
查了才知道,原來紀昀與盧見曾居然是親家,這姻親關系糊了紀曉嵐的眼。
紀昀本不該知道朝廷要查鹽案,只因福康安借傅恒之手,將他從福建調了回來,而他在翰林院劉統勛身邊,只要用心,自然能了解到乾隆對此案的態度。
還做出了通風報信的舉動。
“曉嵐,你糊涂啊!”福康安看著字條嘆了口氣,然后把字條送向燭火焚盡。
紀曉嵐是他特意調回京城的,還有其他安排,萬不能因此事再被遣出去。
而且此案已經把乾隆激怒,這君王一怒血濺萬里,這紀曉嵐怕是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
福康安將一塊酥塞進嘴里點點頭,也是多虧了紀曉嵐這一通風報信,才給了天地會籌措資金的機會。
截下食盒當天,福康安就命人如法炮制了十多個,給各大衙門送去,有些真收下了,有些則被拒之門外。
好在,最后有十人上當,把錢財連夜轉移,才給了他們半路劫走的機會。
現在只需要想辦法解決通風報信和匪患兩個問題就行。
接著,福康安把視線放在那封信上,信是從京城送來的。
而同時,針對通風報信,京城也戒嚴了,這封信在被拆開看過,還能再送到他福康安手上,必然是得了乾隆的應允。
拆開信件一看,福康安差點笑出了聲,“這紀曉嵐為了給自己脫罪,當真能想出好辦法,不愧是我想盡辦法保下來的人,果然是個智囊。”
紀曉嵐的猜想不無道理,這揚州的鹽商只手遮天,怎么可能會任由匪盜猖狂。
既然乾隆也看過了信,那懷疑的種子就會發芽,接下來他只管看準局勢添柴加火即可。
而且還能巧妙地給江春上點壓力。
“這揚州鹽案越來越有意思了!”看了看天邊的晚霞,福康安起身伸了個懶腰。
算了算時辰,福靈安估計快回來了,正好向他打探一下鹽案與通風報信一事的調查進度,也把紀曉嵐的猜想提供給他。
“阿虎,大哥快回來了,趕緊熬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