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傳承
- 長兄如父親
- 多瑙河的春天
- 1664字
- 2025-05-24 09:39:31
新式民宿與老物件的溫度
2016年,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再次吹過李家所在的村莊。這一次,李建國決定在老宅的廢墟上建起一座新式民宿。老宅曾是家族幾代人的記憶所在,雖然在改造中不可避免地被拆除,但李建國希望以一種新的方式延續這份情感與記憶。
在民宿的建設過程中,李建國親自參與了每一個細節的設計。他希望這座民宿不僅能成為游客的落腳點,更能成為家族精神的傳承之所。在民宿的一角,他特意保留了一間小小的木工房,里面擺放著父親曾經用過的木工刨。那把木工刨雖然已經有些陳舊,但依然鋒利,上面還留著父親手上的溫度。李建國常常坐在木工房里,撫摸著這把木工刨,仿佛能聽到父親的教誨,感受到家族的傳承。
民宿建成后,很快吸引了眾多游客。人們被這里獨特的鄉村風情和濃厚的家族文化所吸引。李建國在民宿里開設了一個小型的家族文化展覽區,展示家族的老照片、老物件,以及家族的歷史故事。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家族的過去,感受家族的溫暖。
家族微信群里的溫暖
隨著科技的發展,李家的家族微信群也變得越來越熱鬧。在這個群里,家族成員們無論身處何方,都能隨時交流。2017年,家族微信群里掀起了一場關于贍養老人的熱烈討論。隨著老一輩的逐漸年邁,如何更好地照顧他們成了家族面臨的重要問題。
李建國在群里提出了“責任接力”的想法,建議家族成員輪流照顧老人,讓老人們感受到家族的溫暖。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年輕一代的家族成員們紛紛發言,表示愿意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他們討論著具體的分工,從日常生活的照料到醫療保健的安排,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李建國看著手機屏幕上不斷彈出的消息,心中充滿了欣慰。他看到了家族的凝聚力,看到了年輕一代的責任感。他知道,家族的傳承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延續,更是精神上的傳承。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父親欣慰的笑容。
退休儀式上的感動
2018年,李建國迎來了自己的退休儀式。單位為了紀念他多年來的辛勤付出,特意制作了一部紀錄片。紀錄片的開頭,是一段李建國年輕時在農機局工作的畫面,他專注地研究圖紙,認真地操作機器,臉上洋溢著對工作的熱愛。
隨后,畫面切換到了不同時代的人們講述他們眼中的“李大哥”。有老同事回憶他當年在技術革新小組里的日夜奮戰,有鄉親們講述他在風雪夜搶修脫粒機的感人故事,還有年輕一代的侄子侄女們講述他對自己成長的幫助和支持。
紀錄片播放到一半時,李建國的眼眶已經濕潤了。他聽到有人用質樸的話語說:“李大哥是個好人,他總是把別人的事放在前面,自己卻從不計較。”還有人說:“李大哥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堅持和努力讓我們明白什么是責任?!?
退休儀式上,單位領導為李建國頒發了榮譽證書,同事們為他送上了鮮花和祝福。李建國站在臺上,看著臺下熟悉的面孔,心中感慨萬千。他的一生,雖然平凡,但卻充滿了意義。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長兄如父”,什么是責任與擔當。
儀式結束后,李建國回到了新建的民宿。他坐在父親用過的木工刨前,靜靜地回味著這一天的經歷。他知道,雖然自己已經退休,但家族的傳承還在繼續。他相信,年輕一代會在新的時代中,用自己的方式延續這份精神。
傳承的力量
2020年,李建國的孫女小麗從大學畢業,她決定回到家鄉,幫助爺爺一起經營民宿。小麗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活力,她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廣民宿,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她還開設了傳統技藝體驗課程,讓游客們在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一次家族聚會上,李建國看著圍坐在一起的家族成員,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看到年輕一代們對家族事務的積極參與,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他知道,家族的傳承已經深深扎根在他們心中。
最后,李建國在家族微信群里發了一段話:“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太多的風雨,但看到你們的成長和進步,我感到無比欣慰。希望你們能把這份家族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家族永遠溫暖、永遠團結。”
這句話引發了群里的一陣熱潮,年輕人們紛紛回復:“我們會的,爺爺/叔叔/伯伯,我們會把這份愛和責任傳承下去!”李建國看著這些回復,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的淚光。他知道,家族的傳承已經不再是他的責任,而是整個家族的使命。而他,只是這傳承之路上的一名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