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祁的意思很明確,你把我請來京都,一個侯爵,遠遠的不夠!
“那不知依愛卿之意,欲之奈何?”
夜孤鴻不動聲色,顯然對這種情況早做了打算。
“吾之叔父,雖為文人,卻有一腔熱忱報國之心,臣愿耗重金打造一支精銳部隊,為吾叔父逝去之英靈馳援北疆,懇請陛下恩準!”
北疆異族,如今聲勢浩大,已有傾天之象,而世家,不會容忍異族成為新的王,這次天下的重心必然會放在北疆,也就是說,北疆,大有可為,是不可多得的美肉。
滅狼族,勢在必得,而皇室不可能一家滅之,他必須要接受來自各大世家的“好意”,這是難得的大義,劉祁自然不會放過。
夜孤鴻目光幽深:“卿有如此報國之志,朕心甚慰,哪有不允之理,此前,或是朕誤解了劉家。”
聞言,劉祁目光一凝,夜孤鴻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讓步,狼族的威脅,可能比他想象的還要大!
果不其然,夜孤鴻目露悲戚,那象征著無上威嚴的脊梁躬了起來:“前線傳來戰報,狼族人盡為兵,其單于慕容灝,親率鐵騎十二萬,又與天主教勾結,敢死之人超過了近百萬,連屠六城,生靈涂炭,此戰,吾皇室難建全功,需仰仗諸位,此戰,乃民族之戰,朕也明確的告訴眾卿家,曌可亡,民族氣節不可喪,此戰,朕親為先鋒,必先諸君而死!”
聞言,滿堂啞然。
狼族有威脅,眾所周知,但,將皇室逼到如此境地,這,可是國戰!
此戰若勝,皇室威嚴也將急轉直下,那天子的權柄將再次受到打擊,若敗,也無需再說什么,整個北疆,乃至天下,都會受到狼族侵擾。
林易當仁不讓,一步踏出:“臣有愧鎮國之名,此戰,臣當掛帥,即便死在北疆,依無怨無悔!”
林家滿門忠烈,強盛了幾十年的國公府,如今只有林易一人活著,支撐他活下去的,只有滿腔的戰意,他早已將此戰視為他的絕唱,不容任何失誤!
“趙家可提供十萬人馬所需的輜重糧草!”
趙懷瑾一襲白身,但此次被夜孤鴻親自請上朝堂,如今國難當頭,趙懷瑾當仁不讓,就提供了令人感到恐怖的資源。
“吾叔父慘死異族之手,此乃家恨,吾生存之國度被狼族侵襲,此為國仇,國仇家恨之下,我劉家當全力以赴,啟稟陛下,臣此戰,不破狼族勢不罷休!”
劉祁拱手,滔天殺意渲染而出。
狼族,千年來一直都是大曌的死敵,他們如同野草一般,獲得一點生存的空間就會無限放大,愈發強盛。
狼族最落寞時期,族人不過千,但他們的堅韌與嗜血,讓他們再創輝煌,如今更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挑戰大曌。
慕容灝,天命霸星,原史之中,夜孤鴻最強的敵人,原史在沒有劉祁帶來的蝴蝶效應下,他在一年之后同樣也發動了這場席卷天下的大戰,那一戰的結果,就是狼族徹底在北疆站穩了腳跟,夜孤鴻直到十數年后才重新拿回北疆控制權。
如今,皇室勢微,慕容灝找了一個最好的時機,他就是要靠此戰,一戰驚天下。
而也正如夜孤鴻所說,夜孤鴻,是有責任與擔當的,他愿意一肩扛起將傾之天下。
夜孤鴻為何是天命帝星,他的個人魅力,無可指摘,自己不足之處一向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他對民族的認知,是極其深刻的,人要有民族才會有國家,所以他不會允許任何人對他的信仰產生沖擊。
于是乎,一檄振奮人心的殺胡令,就這樣頒布了,字字啼血,沒有婉轉,只有無窮殺意!
《大曌誅狼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紹承天命,君臨華夷,德被四海,威震八荒。
然北狄狼族,豺性難馴,屢犯邊陲,戕我黎庶,辱我宗廟,逆天悖理,人神共憤!
今特頒《誅狼令》,以彰天討,以正綱常。凡我臣民,當戮力同心,共誅此獠!
一、懸首之賞
斬狼卒一級,賞銀十兩
斬狼酋一首,授田百畝,賜爵一級;
誅其可汗親族者,封列侯,世襲罔替。
二、絕其根本
敢有私販鹽鐵、糧秣與狼族者,以通敵論,夷其三族;
焚其狼神廟,毀其圖騰柱,凡獻狼神像者,賞金五十;
狼族婦孺,沒為官奴,幼者充邊軍廝養,永世不得歸北。
三、軍令如山
邊關將士,月需納狼首十級,不足者,軍官貶為戍卒;
凡遇狼騎,格殺勿論,縱火焚其草場,斷其生機;
有生擒狼族貴族者,獻俘太廟,朕當親臨,以祭列祖英靈!
四、天誅之誓
狼族不滅,兵戈不休!
朕與天下共立此誓:
凡狼族血裔,盡誅之!
凡狼族之俗,盡革之!
凡狼族之名,盡絕之!
欽此!
大曌景和三年·冬
御筆親書·鈐璽昭告
這一檄誅狼令,看的令人心神澎拜,如今可是寒冬時節,狼族卻大舉壓境,天主教都不把信徒的命放在心上,慕容灝更不在意。
這可就苦了戍邊之人,也由于出其不意,更是直接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更別提這北境為官之人,還有不少中飽私囊的貪官。
劉玄看著這封《誅狼令》,嘖嘖稱奇:“通篇看下來,僅有一個殺字,這次,夜孤鴻可是下了真決心啊。”
“狼族者,非人也,乃豺狼之屬,嗜血成性,殘暴無倫!
昔者掠我子女,毀我社稷,今當犁庭掃穴,使其族滅種絕!
天道好還,華夷有辨,凡我華夏男兒,當執戈以衛正道,持刃以清妖氛!”
劉祁理所當然,字字鏗鏘,話里行間也滿是肅殺之氣。
在這種立場上,劉祁還從沒有歪過,自家人爭自家天下,那容得外人垂涎,這次,他將全力以赴,沒有更多的彎彎繞繞,更沒有算計,唯有血腥的殺戮。
劉玄笑意更甚,他百無禁忌全隨心意,但他可不愿他效忠的人也是這樣。
“劉公子,陛下有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