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陰謀調查現(xiàn)端倪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715字
- 2025-05-20 21:16:05
樓梯口,一個身影倒伏在地,衣襟染血,手中緊攥著一封信箋。
李白與杜甫對視一眼,疾步上前。杜甫蹲下身探了探那人鼻息,已是氣息全無。他皺眉道:“死了不久,身上傷口極深,似是刀鋒所致。”
“信箋還在手心,說明他是特意送來。”李白低聲道,伸手小心將那信取出,紙張微濕,似被血浸過又干涸。他展開一看,只見字跡潦草,卻依稀可辨:
“楊氏欲借夜宴之機,逼帝退位……速查……”
話未寫完,筆鋒突斷,仿佛書寫之人亦遭不測。
“看來張旭所言非虛。”杜甫沉聲說,“若真如此,宮中恐已布滿楊賊眼線。”
李白緩緩收起信箋,目光如炬:“長安局勢,已不容我們袖手旁觀。”
翌日清晨,天色陰沉,烏云壓城。李白換上一身粗布短褐,頭戴斗笠,扮作市井販夫模樣,悄然潛入尚書省附近的一處舊宅。那里住著他昔日一位故交——王守義,曾在禮部任職,后因得罪權貴,辭官歸隱。
門環(huán)輕叩三聲,片刻后,門縫間露出一雙謹慎的眼睛。
“是我。”李白低聲報上暗語。
門吱呀一聲打開,王守義將他迅速拉入院內,四下張望一番才低聲問道:“你怎敢在此現(xiàn)身?楊黨耳目遍布,稍有不慎,便是滅門之禍!”
“我來求證一事。”李白神色凝重,“楊國忠是否正在籌劃一場夜宴?”
王守義臉色一變,隨即嘆息道:“你竟也聽到了風聲……此事極為隱秘,連太子都未曾受邀。但據(jù)我所知,楊國忠近日頻繁召見胡將安祿山、史思明等人,密議于府邸之中,且宴請名單中有不少邊鎮(zhèn)親信,舉動反常。”
“果然如此。”李白心中已有計較,“他們借夜宴之名,實為謀逆之始。”
王守義點頭:“更可疑的是,宴席設于紫宸殿側殿,而非正殿,且調遣金吾衛(wèi)駐守外門,卻不準羽林軍入內。”
李白聞言,眉頭微蹙:“這是要切斷宮中援兵的路。”
王守義壓低聲音繼續(xù)道:“還有一事,據(jù)說楊貴妃也將出席,屆時玄宗必會到場。若真動手,便是在宴席之上。”
李白沉默良久,忽覺懷中銅符微微震動,蛇紋泛出幽藍之光,似有所示。他心頭一震,抬頭看向王守義:“可否弄到一份宴請名單?”
王守義遲疑片刻,終是咬牙道:“我有一舊識,在鴻臚寺當差,或許能幫我搞到些許消息。只是……”他頓了頓,語氣沉重,“你若真要插手此事,千萬小心。楊黨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只待魚兒自投。”
“多謝。”李白拱手告辭,轉身離去時,銅符仍在掌心微微跳動,仿佛指引他前行。
與此同時,杜甫則在長安坊市間游走,按圖索驥,追蹤一名行蹤詭異的信使。那人身披灰袍,步履匆匆,幾次繞路,皆被杜甫察覺端倪。
至黃昏時分,那信使終于停在一偏僻府邸前,敲響門環(huán)。不多時,門開一道縫,他閃身而入,門扉隨即閉合。
杜甫藏身街角陰影中,瞇眼望去,只見那府邸雖不起眼,卻戒備森嚴,門前兩名家丁手持長棍,目光銳利,似非尋常仆役。更令人不安的是,屋內傳出隱約兵器碰撞之聲,似有軍士集結。
他悄然繞至后巷,翻墻而入,落地無聲。借著暮色掩護,他貼著墻根前行,直至一處窗下。透過窗紙縫隙,他窺見廳堂內數(shù)名身穿鎧甲的武將圍坐案前,正低聲商議。
“明日午時前務必到位,不得有誤。”一人低聲命令。
“是!”眾人齊聲應諾。
杜甫屏息聆聽,心中驚駭不已。這些人竟然是邊鎮(zhèn)軍將,顯然楊國忠已開始調動兵力,意圖控制京畿!
他不敢久留,正欲抽身離去,腳下一滑,踩碎枯枝,發(fā)出清脆聲響。
廳堂內頓時安靜下來,緊接著有人厲喝:“誰在外面?”
杜甫身形一閃,躍上屋檐,幾個縱躍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回到客棧時,天已近子時。他推門而入,見李白正靠窗獨坐,手中銅符泛著冷光。
“太白,情況比我想象的更糟。”杜甫低聲說道,“那府邸內確有軍將集結,且計劃明日便開始行動。”
李白緩緩起身,目光沉靜如水:“楊國忠果真是要借夜宴之機,一舉奪權。”
“那你打算怎么辦?”杜甫問。
“混入宴會。”李白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要親眼看看,這出戲如何開場。”
夜深人靜,銅符突然劇烈震動,蛇紋竟自行浮現(xiàn),宛如活物般扭動。李白心神一震,猛地站起,走到窗前推開木窗,夜風撲面而來,夾雜著一絲奇異香氣。
遠處朱雀門方向火光忽隱忽現(xiàn),似有暗流涌動。
“風暴,快來了。”他喃喃道。
就在這時,樓下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是重物墜地的聲音。
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沖出門外。
樓梯口,一個黑衣人倒伏在地,胸口插著一把短刃,已然氣絕。他手中緊握著一塊令牌,上面刻著一個熟悉的字——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