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長安局勢又緊張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481字
- 2025-05-20 21:15:32
山道幽暗,風聲如訴。李白與杜甫自秘室脫身后,連夜穿越林莽,踏上歸途。夜色沉沉,星辰隱匿,唯聞馬蹄踏碎枯葉之聲。
“太白,你可覺掌心異樣?”杜甫忽低聲問道。
李白低頭一看,果見銅符微熱,蛇紋在月光下泛出幽藍之光,似有靈性般微微游動。他眉頭一皺:“此物似有所感,莫非長安城內……”
話未說完,遠處忽然傳來一聲悶雷,驚起林中宿鳥。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出幾分不安。
晨曦初露時,他們已至長安東門。尚未入城,便察覺氣氛異樣——守門兵士比往日多出兩倍,人人神情肅穆,手中兵器緊握,目光警惕地掃視過往行人。
“怎的這般戒備?”杜甫低聲問。
“怕是宮中有變。”李白神色凝重,將斗篷拉高,遮住半張臉。
踏入城門,街頭巷陌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商鋪雖開門營業,但行人稀少,偶有三五人聚首低語,見巡邏兵士靠近,立即噤聲散去。
行至朱雀大街,只見數隊金甲禁軍列隊而過,步伐整齊,殺氣森然。一名年邁老者站在街角喃喃自語:“紫微垣偏,帝星黯淡,恐有大亂將至啊……”
杜甫駐足聽罷,面色微變:“這老丈所言,可是天象有異?”
“若真如此,楊國忠必不會放過此良機。”李白冷聲道。
他們一路行至西市附近的一處客棧,尋了間清凈廂房安頓下來。剛落座不久,門外便響起敲門聲。
“是誰?”杜甫警覺問道。
“是我。”聲音低沉穩重,正是舊識張旭。
李白忙起身開門,張旭一身青衫,神色凝重,進門后反手掩上,壓低嗓音道:“你們總算回來了。”
“先生何故如此緊張?”杜甫上前一步。
張旭緩緩坐下,端起茶盞卻不飲,只盯著杯中倒影,良久才道:“楊國忠近日頻頻召見邊鎮將領,密議于府邸之中,連太子都不得其詳。更有傳言,說他欲借外兵入京,逼迫圣上退位。”
李白聞言,心中一震,手掌不自覺按在懷中的銅符之上。那符竟在此刻微微震動,蛇紋光芒更盛,仿佛回應某種召喚。
“此事可有證據?”他沉聲問。
張旭搖頭:“尚無實證,但已有不少朝臣察覺異常,私下串聯,欲保皇權不失。”
杜甫皺眉:“若真是如此,長安恐將陷入血雨腥風。”
張旭點頭:“正因如此,我才冒險前來相告。你們若有意插手,需早作打算。”
李白沉默片刻,終是開口:“我既知身世來歷,也知玄蛇血脈與這朝局或有關聯,便不能袖手旁觀。”
張旭望著他,目光復雜:“你可知,若涉足其中,便是萬劫不復之地?”
“我早已無所畏懼。”李白淡淡一笑,眼神卻銳利如劍。
張旭嘆息一聲,起身告辭:“我明日便回尚書省,若有什么新消息,我會再傳信于你。”
待他離去后,杜甫輕嘆:“太白,你真要卷入這場風波?”
李白望向窗外,天際烏云翻涌,仿佛風暴將至。
“若我不動,誰來阻止這場浩劫?”他緩緩道,“更何況……”他抬起左手,銅符在燭火映照下泛著幽光,“它似乎也在指引我前行。”
夜深人靜,客棧燈火漸熄,唯有他們房間仍亮著一線微光。
杜甫靠窗而坐,望著街上偶爾閃過的黑影,忽道:“你可還記得我們在青冥觀廢墟所見的灰袍人?”
“自然記得。”李白應道,“他言語晦澀,卻句句藏機。”
“他說‘銅符現世,魂引將啟’,如今看來,這魂引之道,或許不僅關乎陰陽,亦關乎天下。”
李白凝視銅符,忽覺掌心一陣刺痛,蛇紋竟自行浮現,宛如活物般扭動。他心頭一震,猛地站起,卻見窗外一道黑影掠過屋檐,身形極快,轉瞬即逝。
“有人監視我們。”他低聲道。
杜甫立刻起身,抽出短刀,走到門邊:“是否要追?”
“不必。”李白搖頭,“他們若想動手,方才就不會只是觀望。”
他緩步走到窗前,推開木窗,夜風撲面而來,夾雜著一絲奇異的香氣。
“長安的風,也變了。”他喃喃道。
就在這時,樓下傳來一陣喧嘩,緊接著是重物落地的聲音。
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沖出門外。
樓梯口,一個身影倒伏在地,衣襟染血,手中緊攥著一封信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