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翰林供奉志初酬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423字
- 2025-05-19 13:38:53
杜甫話音未落,李白已察覺他眉宇間隱有焦慮。翰林院方向傳來鐘聲,回蕩在宮墻之間,似催人歸位。他略一頷首,道:“子美兄所言極是,然我既奉詔入值,豈能因傳言而退縮?”言罷轉身而去,衣袂翻飛,如云卷云舒。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晨霜未散。李白身著青袍步入翰林院,朱門高聳,廊下已有數名文士低聲交談。他緩步行至案前,取筆展紙,忽覺身后有人凝視?;厥淄?,只見一名年長官員正冷冷打量著他,目光中不乏譏諷與不屑。
“李太白,果然風流倜儻?!蹦侨死湫Φ?,“不知今日可又是一首清辭雅句?”
李白淡然一笑,拱手答道:“詩者抒懷,詞章為用。若能得君一贊,便是幸事?!?
那官員冷哼一聲,拂袖而去。李白也不多言,心中卻已明了,這翰林院雖為文臣之苑,卻亦非清凈之地。
幾日后,玄宗召諸翰林于便殿賦詩。殿內香煙裊裊,金爐輕燃?;实鄱俗堃沃?,目光落于群臣間,忽然出題:“今朝春意融融,卿等各賦一首《早春圖》,以抒朕心?!?
眾人紛紛提筆沉思,唯李白神色自若,稍作踱步,便揮毫潑墨,頃刻成詩:
東風曉露潤新枝,
紫禁煙霞映翠帷。
玉笛吹開千樹雪,
金鑾照徹萬重詩。
鶯啼柳岸牽愁緒,
燕舞花庭引夢思。
愿借春光傳萬里,
化作江山錦繡時。
全詩吟罷,滿殿寂靜。片刻后,玄宗撫掌大笑:“好詩!此句‘愿借春光傳萬里’,真乃才子胸中浩氣也?!?
眾臣紛紛附和,稱頌不已。唯有楊國忠立于階側,眉頭微蹙,嘴角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自此之后,李白常被召入內廷應制,或為游賞助興,或為節慶添彩。他才華橫溢,辭藻華美,每有所作,皆令宮廷內外贊嘆。然而,夜深人靜之時,命格錄卻仍隱隱震動,仿佛某種神秘力量仍在暗中窺伺。
那一夜,月明星稀,李白獨坐書齋,手中握著黑衣男子所留銅符。燭火搖曳,映得符上紋路幽幽生輝。他回憶起那日黑衣人臨走前所言——“金雁歸巢,血脈未絕”,心中疑竇難解。
“金雁……”他喃喃自語,指尖輕觸命格錄,頓時一股涼意自掌心蔓延,直透心底。
就在此時,宮中忽傳消息:楊貴妃久聞太白才名,特請其進宮,為她新筑的芙蓉園作詩一首。
次日辰初,李白隨內侍步入芙蓉園。園中花木扶疏,池水清澈,樓閣錯落有致。楊貴妃身著華服,斜倚雕欄,見他到來,含笑起身。
“李先生果然風采卓然?!彼p聲道,“聽聞你曾寫過一首《清平調》,可否也為本宮作一首?”
李白躬身行禮,朗聲道:“陛下有旨,臣當竭盡所能。”
他抬眼望向園中景致,沉吟片刻,即興吟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詩句出口,四座皆驚。楊貴妃掩面輕笑,眼中神采奕奕,隨即舉杯賜酒:“妙哉!此詩堪比天上仙品。李先生果非凡人?!?
李白謝恩飲盡,杯盞落地,清脆作響。楊貴妃笑意盈盈,卻不經意間瞥向窗外,眼神微微一變。
李白心頭一震,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遠處亭角,一道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逝。那正是他曾于隴山所遇之人,身形瘦削,步伐詭譎,正是金雁會殘余勢力無疑!
他心中警鈴大作,正欲追去,卻被貴妃輕輕按住手臂。
“李先生何故神色驟變?可是園中景色不妥?”
李白強壓心中波動,微笑道:“無妨,只是偶感風寒,一時失態?!?
貴妃點頭不語,但眼神深處,分明藏著幾分探究與試探。
李白悄然收回視線,心中卻已波濤洶涌。他隱約察覺,自己已被卷入一場更大的漩渦之中。而這場漩渦,不僅關乎朝廷安危,更可能牽涉到他的命運本身。
夜深之際,他獨坐窗前,命格錄再度顫動,微光閃爍,如同心跳般急促。他緩緩閉目,腦海中浮現出那枚銅符上的暗紅印記,以及黑衣人那句意味深長的話:
“你……或許正是解開這一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