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立功受賞入朝堂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566字
- 2025-05-19 13:37:06
風沙未息,殘月如鉤。李白與杜甫策馬疾馳,身后是那座燃燒殆盡的廢墟,前方則是通往長安的長路。
“太白兄,命格錄為何仍不安寧?”杜甫回首望了一眼,眼中猶帶余悸。
李白低頭望去,胸前命格錄果然仍在微微震動,仿佛仍有未解之謎纏繞其中?!盎蛟S……金雁會的根,并未斷。”
兩人一路快馬加鞭,數日后抵達長安城外。邊關將領早已遣人先行通報,故而剛入城門,便有刑部官員迎上,將他們引至廷尉府中。密信、地圖皆被封存呈上,不日便傳至御前。
玄宗覽罷,龍顏震怒,當即下詔召見兩位立功之人。
翌日清晨,天尚未亮,李白已披衣起身。他望著鏡中自己青衫素袍的身影,心中竟生出一絲久違的激動。他曾干謁權貴多年,屢遭冷遇;也曾供奉翰林,卻因不愿阿諛而放浪形骸。如今,卻是以功臣之名踏入朝堂,意義大不相同。
杜甫輕聲道:“今日面圣,不可輕狂。你雖才高八斗,但朝中多忌才之人,須得謹言慎行?!?
李白淡然一笑,“子美兄放心,我心中有數?!?
辰時三刻,二人隨引禮官步入大明宮。
朱紅殿門緩緩開啟,晨光灑入殿堂,映照著玉階金柱,氣勢恢宏。文武百官分列兩側,目光或好奇、或審視地投向這兩位突然崛起的書生。
李白昂首而入,步伐穩健,目光如炬。他曾在夢中無數次想象過這一刻——身披紫袍,立于丹墀之上,為國建言獻策。如今雖非紫袍加身,卻已是踏足朝堂之始。
“臣李白、杜甫,拜見陛下?!倍朔剡凳?。
玄宗端坐龍椅,目光微瞇,語氣平和卻不失威嚴:“爾等揭發叛亂,保國安民,朕心甚慰?!?
“臣不敢居功,實乃職責所在。”杜甫答道,語調謙恭。
李白卻抬起頭來,直視帝王:“陛下,金雁會勾結吐蕃,圖謀邊疆,若非及時察覺,后果不堪設想。今雖剿其一部,然其根未除,恐再起禍端?!?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
左班之中,一位老臣冷笑出聲:“一個布衣書生,妄議軍政大事,豈非越俎代庖?”
右班一人隨即附和:“正是。若人人如此,朝廷法度何在?”
李白毫不退讓,朗聲道:“臣雖無官職,但忠義之心可昭日月。若非我與杜甫親赴邊塞,深入虎穴,焉能揭露此等陰謀?”
此言擲地有聲,連玄宗也為之一動。
“好一句忠義之心。”皇帝輕輕點頭,“李白,朕聽聞你詩才蓋世,今日又立奇功,可謂文武雙全?!?
“謝陛下謬贊。”李白拱手。
“即日起,暫留翰林院聽用,待朕細察后另有任用?!?
此言一出,滿朝震驚。翰林院雖非高位,卻是天子近臣之地,非極受信任者不得入內。
“陛下!”忽有一人出列,乃是御史中丞李林甫,面色沉靜,“此人雖有功,然其過往頗為不羈,曾于宮中醉酒失儀,恐難堪重任?!?
此言一出,幾位大臣紛紛附議,試圖削弱李白的地位。
杜甫眉頭緊皺,正欲開口,卻被李白輕輕按住手臂。他回望一眼,只見李白神色從容,嘴角竟似含笑。
“李大人所言極是。”李白緩緩開口,“然臣昔日之狂,皆因懷才不遇。今既蒙陛下垂青,愿以赤誠報國,縱死無悔?!?
此言鏗鏘有力,令玄宗龍顏大悅,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退朝后,二人緩步而出,陽光灑落在金磚地上,映出斑駁光影。
“太白兄,今日之言,可謂鋒芒畢露?!倍鸥Φ吐曊f道。
“子美兄可知,今日之朝堂,便是另一戰場?!崩畎啄抗馍钸h,“我若不爭,便只能任人擺布。”
話音剛落,一道身影自廊下緩步而來。那人白發蒼蒼,身著緋色官袍,神情淡然,卻透著一股難以忽視的威嚴。
“李白。”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少年得志,未必是福。”
李白抱拳一禮:“請前輩指點?!?
老人搖頭一笑,轉身離去,只留下一句話在風中飄蕩:
“你若不知進退,終將折翼于此。”
杜甫臉色一變,剛要說什么,卻見李白神色不變,只是抬頭望向遠方。
就在這時,胸口命格錄忽然劇烈震動,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為強烈。他低頭一看,命格錄上的紋路竟隱隱泛起幽光,仿佛某種古老的力量正在蘇醒。
“太白兄?”杜甫察覺異常。
李白猛然抬頭,遠處宮墻之下,一名身著黑衣的男子靜靜站立,手中握著一枚銅符,正是那枚刻有金雁紋飾的信物。
他唇角微揚,緩緩抬起右手,指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