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古道奇遇遇高僧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187字
- 2025-05-18 22:31:27
夜風拂面,吹起他衣袍一角。街道盡頭,一只烏鴉振翅飛起,劃破夜空。
翌日晨曦微露,李白已收拾行囊,悄然離城。他未再與裴仲文多言,只留下一句“待我南下一行,或可覓得一線生機”。馬蹄踏過青石板路,塵煙漸起,長安城在身后緩緩隱入晨霧之中。
一路南行,山河壯麗,卻難掩心中郁結。他曾仗劍出蜀,胸懷經世之志;也曾醉臥金鑾,笑傲權貴;而今雖未失意,卻覺身陷迷局,步步皆為棋局。他不愿再卷入朝堂之爭,亦不愿詩才淪為權謀工具,遂決意暫避塵囂,寄情山水。
行至秦嶺腳下,古道幽深,林木參天。忽聞天際雷鳴隱隱,云層翻滾如墨,不多時便大雨傾盆。李白勒馬四顧,見左側山勢緩斜,林影森然,便策馬轉入密林深處。
林中枝葉交錯,雨滴穿隙而落,濺起片片水花。他翻身下馬,解下斗篷披于肩上,緩步行至一處斷崖邊的巨石旁,正欲倚石歇息,忽聞遠處傳來清越木魚聲,一聲接一聲,不疾不徐,在雨幕中竟似穿透了天地。
李白眉頭微皺,循聲而行。穿過幾叢灌木,眼前豁然開朗,一老僧端坐石臺之上,身披袈裟,閉目低眉,手中木魚輕叩,禪意盎然。
那老僧似有所感,微微睜眼,目光如炬,直視李白而來。
“施主風雨中獨行,心事重重。”老僧語調平和,卻似洞悉萬象。
李白一笑,拱手作禮:“大師慧眼,李某確有煩憂。”
老僧輕輕點頭,示意其坐下。李白依言盤膝而坐,二人之間,雨絲如簾,隔絕塵世。
“施主所求為何?”老僧問。
“求心安。”李白答。
老僧合掌微笑:“心不安,因執念未除。”
李白聞言,神色微動,卻不服輸地反問:“若無執念,人生豈非如浮萍隨波?”
老僧淡淡一笑,道:“浮萍亦有根,只是隨緣而生。施主才華蓋世,詩酒豪情,然可知詩為誰作?名為何物?”
李白一時語塞,腦海中浮現出長安宮闕、權臣冷笑、舊友愁容,乃至那一封密信上的龍紋印鑒。他自負才情,卻屢遭挫敗;他欲以詩濟世,卻被世道所困。
“我……”他張口欲言,卻覺詞窮。
老僧繼續道:“世人皆求名利,以為得之則安。然名如風,利如露,風過即散,露凝即消。施主若困于名利之爭,終將迷失本心。”
李白沉默良久,忽而苦笑:“大師所言極是,然世間人,誰能真正放下?”
老僧看著他,眼神平靜如水:“能問此句者,已有覺悟之始。”
話音剛落,雨勢驟歇,云開霧散,陽光灑落林間,草木生輝。老僧起身,從袖中取出一串佛珠,遞予李白。
“此珠乃貧僧師承所傳,今日贈予施主,愿它伴你度過劫難,亦提醒你——世間萬象,皆為虛妄。”
李白接過佛珠,入手溫潤,珠串暗刻梵文,似曾流轉歲月之力。他抬頭欲問,老僧卻已轉身,緩步走入林深處,木魚聲再度響起,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
他站在原地,望著手中佛珠,喃喃自語:“世間萬象,皆為虛妄么?”
身后馬匹輕嘶一聲,仿佛催促前行。李白收回思緒,將佛珠收入懷中,轉身走向林外。
古道蜿蜒,山色蒼茫。他邁出一步,腳步比來時更為堅定。然而就在他即將踏入山腳小徑之際,忽然聽見頭頂樹梢輕響,一道黑影掠過,快如驚鴻。
他心頭一震,猛然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