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兒,你已盡得為師真傳,是時候下山游歷了。“
孫思邈的聲音在終南山頂的晨霧中顯得格外清晰。十八歲的黃鴻亮跪在師父面前,額頭觸地。十年學藝,今日終于到了出師的時刻。
“弟子謹記師父教誨,必以醫者仁心濟世救人。“黃鴻亮聲音微顫。十年朝夕相處,師父于他,早已如同生父。
孫思邈扶起愛徒,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這是為師近年整理的《千金翼方》,尚未傳世。你且帶去,或可助你應對疑難。“
黃鴻亮雙手接過,心中一震。這在后世可是無價之寶啊!
“另外,“孫思邈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你那些...特別的想法,用之得當,可活人無數;用之不當,恐招禍端。切記慎之。“
黃鴻亮背脊一涼——師父果然早察覺他的現代醫學知識不尋常。
拜別恩師,黃鴻亮背著藥箱下山,腰間掛著師父贈的青銅藥壺,壺身刻著“大醫精誠“四字。他的第一站選在了長安城外的青柳鎮,這里離京城不遠不近,既能接觸各類病患,又不至于太過招搖。
青柳鎮因鎮口幾株百年垂柳得名。黃鴻亮剛進鎮子,就見一群人圍在鎮中心的告示欄前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林員外家獨子得了怪病,懸賞百兩求醫呢!“
“多少郎中看過了,連長安城的太醫都請過,全搖頭走了...“
黃鴻亮眼睛一亮——這正是他揚名立萬的好機會。
林府高墻深院,門口家丁見來的是個年輕郎中,面露不屑:“又來個騙賞錢的。小子,前面十幾個郎中都治不了,你行嗎?“
黃鴻亮不惱,微微一笑:“治不好,分文不取;治好了,賞金減半,只要五十兩。“
家丁將信將疑,還是領他進了府。林府少爺躺在錦榻上,面色青白,腹部隆起如鼓,呼吸微弱。黃鴻亮診脈后,又輕輕按壓患者腹部,心中已有判斷——這是腸癰,現代稱為闌尾炎,已到化膿階段,再不治療恐有性命之憂。
“令郎患的是腸癰,需立即治療。“黃鴻亮沉聲道。
林員外苦笑:“之前郎中也這么說,可藥石無效啊!“
“他們用的何法?“
“不外乎大黃牡丹湯加減...“
黃鴻亮搖頭:“令郎病情已重,尋常藥力難以奏效。我需用針刀放出膿血,再輔以湯藥。“他所說的“針刀“實則是他私下按現代手術刀概念讓鐵匠特制的工具。
林員外大驚:“開膛破肚?這...這豈不危險?“
“不治更危險。“黃鴻亮直視林員外,“我可立生死狀,若治死令郎,愿抵命。“
室內一片寂靜。終于,林員外咬牙點頭:“治!“
黃鴻亮立刻要求準備沸水、干凈麻布和高度酒。他用沸水消毒工具,以酒擦拭患者腹部,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下刀。膿血涌出,腥臭滿室。旁觀者無不掩鼻變色,唯有黃鴻亮面不改色,熟練地清理創口,敷上特制草藥,最后縫合。
“今夜最危險,需有人時刻看守。“術后,黃鴻亮交代注意事項,又開了消炎解毒的方子。
三天后,林府少爺熱度退去,能進流食了。七日后,竟能下床行走。林府上下視黃鴻亮為神明,林員外親自奉上白銀百兩。
“在下說過,只要五十兩。“黃鴻亮推回一半銀子,“剩余五十兩,請員外資助鎮上貧困學子讀書。“
林員外大為感動:“黃郎中高義!不知郎中可在鎮上行醫?“
“正有此意。“
“老夫在鎮西有處閑置院落,贈予郎中開醫館如何?“
就這樣,黃鴻亮的“濟世堂“在青柳鎮開張了。門楣上掛著“窮者分文不取,富者酌情付費“的木匾,引來不少議論。開館首月,多是好奇觀望者,真正來看病的寥寥無幾。
轉機出現在一個雨天。鎮上王屠戶的妻子難產,穩婆束手無策,眼看母子性命不保。黃鴻亮被緊急請去,用針灸配合特殊手法,竟讓難產變順產,母子平安。
“黃郎中神技啊!“王屠戶抱著大胖兒子,喜極而泣,“從今往后,我家買肉,郎中只管來取!“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濟世堂的門檻很快被踏破。黃鴻亮看病不分貴賤,窮苦人家不僅免費診治,有時還倒貼藥錢;富戶官紳則視情況收費,但絕不漫天要價。
三個月后,一位不速之客登門——青柳鎮原來的頭號名醫周大夫。
“聽說黃郎中治好了林府少爺的腸癰?老朽特來討教。“周大夫年約六旬,語氣中透著不服。
黃鴻亮恭敬行禮:“周前輩請坐。晚輩僥幸成功,實屬運氣。“
“運氣?“周大夫冷笑,“老朽行醫四十載,從未見過開膛破肚還能活命的!黃郎中用的是何派醫術?“
黃鴻亮心知來者不善,卻不急不惱:“醫道無派,有效為上。前輩若有疑問,不妨明日來看一個病例。“
次日,周大夫如約而至。患者是個咳血數月的中年男子,之前求醫無數,連周大夫自己也診斷為肺癆,用藥無效。
黃鴻亮先讓患者服下他特制的麻醉湯藥,待其昏睡后,取出一根中空銀針,在眾人驚訝目光中,從患者背部刺入。
“這是...抽膿?“周大夫瞪大眼睛。
“非也。“黃鴻亮緩緩抽出針管,帶出少許液體,“患者非肺癆,乃肺癰。我這是取樣確診。“
原來黃鴻亮暗中制作了簡易的穿刺針和顯微鏡(用高透明度水晶磨制透鏡),能初步觀察細菌形態。結合患者癥狀和“顯微鏡“下的發現,他確診為肺膿腫。
接下來的治療更讓周大夫瞠目——黃鴻亮竟用一根細銀管導入藥液直接沖洗膿腫!半月后,患者咳血停止,面色轉紅潤,病癥大減。
周大夫再次登門,這次卻帶著幾分敬意:“黃郎中醫術神妙,老朽佩服。不知可否請教那導藥入肺之法...“
黃鴻亮大方分享了一些技巧,但隱去了現代醫學理論部分。周大夫滿意而歸,逢人便夸黃郎中醫術高明。濟世堂名聲更盛,連長安城都有病患慕名而來。
這天傍晚,黃鴻亮正在整理病歷——他將現代病歷管理系統引入濟世堂,每個患者都有詳細記錄。忽然,門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
“張姑娘?“黃鴻亮抬頭,驚喜地看到張柔站在門口。五年過去,當年市集上仗義執言的小姑娘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杏眼櫻唇,身姿婀娜。
“黃郎中還記得我?“張柔淺淺一笑,頰邊酒窩若隱若現。
“自然記得。“黃鴻亮連忙起身相迎,“令堂頭痛可好些了?“
“多虧郎中當年的方子,已大有好轉。“張柔從籃子里取出一包東西,“家母特意讓我送來,是自家做的桂花糕,謝郎中當年恩情。“
黃鴻亮請張柔入內喝茶,兩人聊起別后種種。原來張柔父親張鐵匠手藝精湛,被征召到長安兵器監做工,家境有所改善;而張柔則跟著母親學了一手好繡工。
“聽說郎中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癥,連長安太醫都不如。“張柔眼中閃著欽佩的光芒。
黃鴻亮擺擺手:“醫海無涯,我不過是有些取巧的法子。“他忽然想起什么,“對了,張姑娘可知鎮上趙家藥鋪?“
張柔臉色微變:“自然知道。趙家是青柳鎮首富,家主趙德才與長安趙德才藥行的東家是堂兄弟。黃郎中為何問起?“
“沒什么,隨便問問。“黃鴻亮沒提當年與趙元慶的過節。送走張柔后,他陷入沉思——濟世堂的興起,勢必影響趙家藥鋪的生意,沖突恐怕難以避免。
果然,幾日后,黃鴻亮收到趙家請帖,邀他赴宴。宴席上,趙德才滿臉堆笑,卻字字帶刺:“黃郎中年輕有為,只是這'窮者分文不取'的規矩,怕是壞了行當啊。“
黃鴻亮不卑不亢:“趙東家言重了。醫者仁術,濟世為懷。富人多付,窮人少付或不付,正是平衡之道。“
“呵呵,好個平衡之道。“趙德才瞇起眼睛,“郎中用的某些療法,老朽聞所未聞,不知師承何處?“
“家師孫思邈。“黃鴻亮平靜回答。
席間眾人頓時肅然——藥王孫思邈的名號,在大唐醫界如雷貫耳。趙德才臉色變了變,隨即又堆起笑容:“原來如此!難怪難怪!來,敬黃郎中一杯!“
宴后歸途,黃鴻亮總覺得有人尾隨。拐入一條暗巷時,三個蒙面人突然持棍沖出!
“小子,有人出錢買你一只手!“為首者惡狠狠道。
黃鴻亮早有準備,從袖中掏出一個紙包猛地撒出——是他特制的胡椒混合辣椒粉。趁歹徒捂眼慘叫之際,他迅速脫身。
回到濟世堂,黃鴻亮鎖好門窗,點亮油燈,發現桌上多了一封信:“三日之內離開青柳鎮,否則下次不是警告。“沒有署名,但幕后主使不言而喻。
“果然來了。“黃鴻亮冷笑,將信投入火盆。他非但不會離開,還要給趙家一個難忘的教訓。
次日一早,濟世堂外貼出告示:“本堂三日后公開講解常見藥材真偽辨別之法,歡迎各界人士蒞臨。“這招直擊趙家命脈——他們常以次充好,高價售賣劣質藥材。
告示一出,全鎮嘩然。趙德才聞訊,氣得摔了茶杯:“好個黃毛小子,竟敢跟我叫板!“
趙元慶此時已長成青年,陰鷙地建議:“爹,不如我們這樣...“
當夜,濟世堂藥庫突然起火。幸虧黃鴻亮尚未就寢,及時發現撲滅,損失不大。他在灰燼中發現火油痕跡,明顯是人為縱火。
“既然你們不講規矩,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黃鴻亮眼中閃過一絲冷光。
三日后,藥材辨別講座如期舉行。鎮上藥鋪掌柜、郎中、普通百姓擠滿了濟世堂前院。黃鴻亮當眾展示各種藥材真偽對比,講解簡單易行的辨別方法,眾人嘖嘖稱奇。
“最后,請看這個。“黃鴻亮取出兩包藥粉,“這是從趙家藥鋪購買的'上等茯苓粉',而這是真茯苓粉。大家請看區別...“
他當場演示了幾種檢驗方法,證明趙家的“茯苓粉“摻了大量米粉和石膏。現場一片嘩然,幾個剛從趙家買過藥的百姓當場怒罵起來。
講座結束不久,趙德才匆匆趕來,臉色鐵青:“黃郎中,有事好商量!何必鬧得如此難堪?“
黃鴻亮故作驚訝:“趙東家何出此言?在下不過是普及醫藥常識,造福百姓啊。“
趙德才咬牙低聲道:“郎中想要什么,直說吧。“
“很簡單。“黃鴻亮直視對方,“我要趙家藥鋪從此貨真價實,不得欺壓百姓。否則,下次講座我會邀請長安藥商同行參加。“
趙德才額頭冒汗,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若長安總店知道他壞了家族名聲,他的分店就別想開了。
“...依郎中就是。“趙德才最終低頭,悻悻而去。
黃鴻亮知道,這場較量遠未結束。但此刻,他站在濟世堂門前,看著夕陽下排隊等候診治的百姓,心中充滿成就感——他終于在這大唐盛世,邁出了實現醫者理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