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
- (日)田中光
- 1151字
- 2025-05-21 11:34:33
勞動女性如何處置經血
推薦木下正中版“衛生帶”的醫生如是說:“即便使用經過消毒的脫脂棉,也不得將其置入陰道深處,更不得使用骯臟的棉紙。(中略)此舉極可能導致頑固的不治之癥。”[1]
這段文字足以說明,使用清潔脫脂棉的女性有所增加,但將其置入陰道仍是常態。醫生們擔心脫脂棉取不出來或導致經血難以排出,從而引發疾病,因此反對“置入法”,大力推薦“外墊法”,而《處女的衛生》一文給出了另一個建議使用“外墊法”的原因:
脫脂棉不置入陰道,而是墊在外面,便可“自然而然地限制婦人運動”,完美契合了經期調養的理念,實現了“一舉兩得”的效果——然而,說白了這就是“活動不便”。
我們可以在《婦女新聞》(1990年創刊的婦女雜志)的“衛生問答”欄目里找到蛛絲馬跡。當時有勞動女性提出了關于經血處置方法的問題,而回答者并沒有推薦“墊脫脂棉”這一方法。
“大和衣”與“子宮套”都是安全套的商品名。順便一提,當年,人們使用安全套主要是為了預防性病,而非避孕。[4]
不知這位“因工作關系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咨詢者平時是如何處置經血的,為何“頗感苦惱”,但回答者并沒有提到丁字帶,而是建議她塞海綿。
下面這個例子同樣出自《婦女新聞》的“衛生問答”欄目,咨詢者也同樣是勞動女性。
當時的“衛生棉條”不過是揉成團的脫脂棉而已。回答者建議提問者嘗試一下木下正中研發的“衛生帶”,但木下強調經期重在“靜養”,因此“他設計的衛生帶能否承受住工作期間的活動幅度”,需要打個問號。木下還在講座中提到,衛生帶的定價在30~50錢[6]之間。在一個豆沙包賣1錢,日結勞工一天的工資也不過40錢[7]的年代,這個價格著實不算便宜。即便用脫脂棉,開銷也比用布和紙高昂得多。
注釋:
[1]《婦人衛生雜志》第177期,1904年。
[2]《婦人衛生雜志》第246期,1910年。
[3]《婦女新聞》第26期,1900年。
[4]《價格的明治大正昭和風俗史 再續》,周刊朝日編,朝日新聞社,1982年,詞條“皮膚”。
[5]《婦女新聞》第62期,1901年。
[6]錢,貨幣單位,1日元的1/100。
[7]《價格的明治大正昭和風俗史》,周刊朝日編,朝日新聞社,1981年。《價格的明治大正昭和風俗史 續》,周刊朝日編,朝日新聞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