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段時間,我總是覺得,席勒把詩人區分為“素樸的”和“感傷的”詩人[1]所依據的觀點,似乎和我在此所闡述的心理類型的觀點是一樣的。不過,在經過一番仔細而深入的思考后,我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席勒對于這兩種詩人類型的定義很簡單:素樸的詩人就是自然,而感傷的詩人則探索自然。當這句簡單的陳述呈現了兩種與客體不同的關系時,便散發著某種誘惑力,因此人們往往會出現這樣的說法:把自然當成客體來探索或渴求...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從前有一段時間,我總是覺得,席勒把詩人區分為“素樸的”和“感傷的”詩人[1]所依據的觀點,似乎和我在此所闡述的心理類型的觀點是一樣的。不過,在經過一番仔細而深入的思考后,我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席勒對于這兩種詩人類型的定義很簡單:素樸的詩人就是自然,而感傷的詩人則探索自然。當這句簡單的陳述呈現了兩種與客體不同的關系時,便散發著某種誘惑力,因此人們往往會出現這樣的說法:把自然當成客體來探索或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