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十八世紀的淵源與特征
- 服爾德傳(傅雷名家名譯)
- (法)安德烈·莫洛阿
- 2175字
- 2025-05-21 17:02:27
路易十四[1]的統(tǒng)治是一個聰明政治家的正當的獨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獨裁。迄十七世紀為止,法國貴族始終是桀驁好戰(zhàn)的階級,屢次作亂,致國家無法統(tǒng)治。個人之間的爭執(zhí),其暴烈亦不下于黨派之間的爭執(zhí)。一五八九至一六〇七年間死于決斗的直有七千人。所謂現代國家這種簇新的威力,那些文藝復興期的巨子是不承認的。黎塞留[2]曾把他們抑壓過一時;但在路易十四尚未親政的時期,他們重又抬起頭來,吐出兇猛瘋狂的火焰。即是女人亦是好勇斗狠之流,比男子更高傲更殘暴。加斯東·特·奧爾良[3]有一封信是“致諸位伯爵夫人,反對馬薩林[4]陣線中之司令夫人”的。那時的情勢,只要瀏覽雷斯大主教[5]或拉羅什富科[6]的《回憶錄》,便可懂得非絕對專制的君主不足以馴服那般英武危險的魔王了。
黎塞留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經過馬薩林與路易十四兩人方告完成。那些強大的諸侯,輕視國家的個人,在十七世紀中崩潰了。文學與社交,同時也發(fā)生戲劇的轉變。內亂中的強悍的戰(zhàn)士學習周旋于客廳中的禮儀。路易十四的宮廷中,大家都受著群居精神的熏陶。“武士一變而為紳士[7]……佩劍一變而為裝飾品。”[8]軍人在年富力強的時節(jié)已經被命退休,談情說愛的勾當把他們羈縻住了。女人威勢大增。談話與文字的唯一的題材,是分析女子感人的或感到的種種情操。為表白細膩入微的區(qū)別起計,語言磨煉得準確、抽象、精練起來。于是古典精神誕生了。
在古典精神的發(fā)展史中,至少應當分成兩時期。第一時期是高乃依[9]、莫里哀[10]、拉羅什富科、賽維尼夫人[11]的時期,古典精神是一種表現強烈情操時所必須采用的完善的形式。一個偉大的古典主義者決非麻木不仁的人。他有與浪漫主義者一樣的情操。但“他在談話寫作思想諸方面,養(yǎng)成了以上流社會的聽眾為對象的習慣”。字匯是輕盈的。凡是專門的術語,迂腐的談吐,粗俗的俚言,一切足以引起上流社會厭惡的字眼,作家都要避免。他們努力養(yǎng)成一種明白曉暢,直截了當的風格。他們表現個人的痛苦,也不用抒情的自白,而出之以一般格言的方式,因為劇烈的口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在格言之下,始終于隱約之間露出熱情,而偉大的古典主義者的美,便在這種含蓄上面。
四五十年之后,古典精神腐化了。表面上還是精致光澤,內里卻一無所有。趣味變得褊狹了;怕用具體字眼的結果,使文字與現實完全脫離關系。承繼拉辛[12]的是克雷比永[13]與服爾德的悲劇。前此所表現的是就范于客廳生活的英武的貴族,此刻卻是想望英雄情操而不得的客廳中的貴族。戀愛變成縱欲。“夫婦與男女社交之間滿是混亂的現象。”可是寡廉喪恥在任何時代都足促成統(tǒng)治階級的滅亡。貴族沒落之后,出現了一般議論是非,專好譏諷的中產階級,一部分被路易十四迫使退休的宮臣更去支持他們。青年的貴族夢想有一種新封建制度的運動,夢想有一種貴族的與平民的反響。
當時另一種深刻的思想運動是近代科學的形成。自哥白尼[14]、伽利略[15]、笛卡爾[16]諸人而后,星球的運行,物體的降落,光線的射程,似乎都可由推理來計算預測。人的精神為這種新的力量陶醉了。理智高于一切。情欲啊,政治啊,上帝啊,都等它來解釋。學習應用抽象的字匯,把原素當作代數上的符號一般,使倫理學家與哲學家以為一切問題可用純理智來解決。斯賓諾莎[17]在《倫理學》中已把形而上學歸納為定理與系論。十八世紀的英法哲學家勢將把合乎邏輯的推理來代替本能與傳統(tǒng)。
他們雖已窺見實驗科學的前途,但與促成十九、二十兩世紀物理化學突飛猛進的嚴格的方法,以及對于事實的絕對的服從,究竟還差得很遠。可是一般最有思想的人對于世界的觀念,已經受到科學的影響而轉變了。他們不復視世界為全知全能的神明所導演的簡單的戲劇,卻發(fā)現了無數細小的原因極復雜的游戲。人不復自以為萬物的中心,而是迷失于宇宙的一隅的微渺的動物。這些思想減弱宗教的威信,正如愛好批評的中產階級與憤懣不平的貴族階級減弱專制政體的威信一樣。十七世紀時支持法國的砥柱整個地傾倒了。
在摧毀砥柱的破壞工作中最有力的一分子,是一個中產者,書吏[18]阿魯哀(Arouet)的兒子,祖上亦是貴族出身,與圣西門[19]家亦有戚誼。
注釋
[1]路易十四(Louis XIV),生于一六三八年,一六四三年登位,御極七十二年而崩。在位時蕩平諸侯,統(tǒng)一法國,奠定近代法國王朝之基業(yè)。
[2]黎塞留(Richelieu,1585—1642),路易十三朝之名相。
[3]加斯東·特·奧爾良(Gaston d'Orléans,1608—1660),路易十三之王弟,為權貴之首。
[4]馬薩林(Mazarin),路易十三、十四兩朝之首相,黎塞留后之重臣。
[5]雷斯大主教(Cardinal de Retz,1613—1679),法國政治家,作家。
[6]拉羅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國大文學家,以諷刺尖刻著名。
[7]見《何謂古典主義者》一書。
[8]武士Chevalier,系指中古及文藝復興期的貴族,好勇斗狠,以豪俠英武為尚。Cavalier一字在此與gentilhomme同義,意為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之輩。
[9]高乃依(Corneille,1606—1684),法國悲劇之創(chuàng)始者。
[10]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法國喜劇之創(chuàng)始者。
[11]賽維尼夫人(Mme de Sévigné,1626—1696),法國女文學家,以書翰著名。
[12]拉辛(Racine,1639—1699),法國悲劇作家,與高乃依齊名。
[13]克雷比永(Crébillon,1674—1762),法國作家。
[14]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首先發(fā)明太陽系中心說。
[15]伽利略(Galiléo,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學家,數學家。
[16]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
[17]斯賓諾莎(Spinoza,1632—1677),荷蘭大哲學家。
[18]書吏(Notaire)為一種法人,有證明文件,保管產業(yè)……之權。中國尚無此種人物,故亦無適當名辭,故譯為書吏。
[19]圣西門(Saint—Simon,1675—1775),法國史家,以回憶錄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