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原先在軍中素來處事有方,臨危救駕,保護陛下,斬殺奸邪小人。”
“功業斐然,實為儲君最佳人選。”
“依我之見,此次應當由二位丞相聯名上奏,請陛下冊立扶蘇公子為太子。”
帶頭說話的這些人,自然是事先已經收到了消息的人,他們急急忙忙請扶蘇當太子,就是為了討好扶蘇。
蒙準忽然間就成了執戟郎。
他負責大政殿的朝會秩序。
蒙準萬萬沒想到,回來之后大家都對他們這些人熱情的不得了。
大秦帝國的丞相有二,一個李斯,一個馮去疾。
馮家的實力,那可不一般啊。
幾乎滿門皆為君侯。
馮去疾事先也聽到了風聲,但是他覺得那是空穴來風。
直到他們去迎駕,看到嬴政回來的車駕被重兵包圍。
只有李斯、衛延出來面見大臣,代為宣諭。
馮去疾別說見到嬴政了,就連鬧事的扶蘇本人的面都沒見到。
這么大的回城場面,扶蘇本人竟然連臉都不露。
等到沒看到趙高、夏無且等人,馮去疾這才確信事實。
不過,馮家這個時候不需要表態。
馮氏一族,那是股東,而且是股份占比僅僅次于秦始皇。
這個時候,他還犯不著著急表態。
知道內情的大臣們都在夸贊扶蘇,不知道的還在詢問細節。
這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傳到宮外去,天下人也要議論很久。
大臣們都望著馮去疾。
馮去疾對嬴政,那也是忠心不二。而且馮去疾這個人非常有骨氣。
他認為如果扶蘇是真的篡位的話,那么他即便做了這個皇帝,帝國也不會長久。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馮去疾不會聽從的。
馮去疾并沒有回應大臣的熱切請求,只是說,“我要親自面見皇帝陛下。”
“不知右相可否安排?”
李斯并不意外,毫不慌亂地說,“待我稟報陛下。”
曾經,口口聲聲發誓永遠只忠心于嬴政的大臣們,如今一個個紛紛倒戈相向,全部都說扶蘇的好話。
嬴政若是見到這場面,怕是要氣暈過去。
扶蘇在簾幕后站著,觀望著那些大臣們的反應。
有時候,未必急著幫助自己登上皇帝寶座的人才是忠臣,值得信任。
也未必那些羅里吧嗦想著要考證的官員是對自己不利的。
扶蘇看到馮去疾的反應,更加相信了嬴政的選擇,這個人在帝國危難的時候,是可以出來當大任的。
嬴政帶著李斯、趙高一起外游,把咸陽老家丟給馮去疾一個人看著。
現在,馮去疾親自證明了,當初嬴政的選擇是對的。
他是大秦帝國真正的宰相。
扶蘇記得,在歷史上,馮去疾是秦朝的丞相。
由于在秦始皇突然去世后,秦二世胡亥繼承皇位,而馮去疾等大臣們成功勸說秦二世胡亥停止了秦始皇的兵馬俑挖掘工作,避免了國家資源的浪費和軍事機密的泄露。
此外,馮去疾還曾與李斯和將軍馮劫一起去勸說秦二世,讓他停止加征重稅給百姓,但是這件事沒有成功。
后來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因秦二世常居宮中與趙高議決政事,公卿大臣們很難見到他。
馮去疾就與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告訴胡亥說,關東“盜賊”蜂起,皆以“戍轉漕作事苦,賦稅大”,力主停修阿房宮,減省戍轉。
但是因為他關心民生,想要保護帝國基業,結果觸怒了秦二世,最終被下獄論罪。
他與馮劫以“將相不辱”為由,最終自殺。
把莫須有的罪名安在帝國丞相馮去疾身上,對他何嘗不是一種致命的羞辱。
老人家羞憤難當,氣憤不已,自絕而死。
他也是歷史上唯一留名的,在大秦帝國最后的余暉之中為義節而死的有骨氣的大臣。
扶蘇在簾幕后看到這個人的真容,頓時就對自己的未來生出了更多的信心。
他決定,征服這位老丞相,讓他心甘情愿地為自己辦事。
帝國有這樣的人才,何須還要去外面尋找呢。
扶蘇是真的行賞這位丞相,在一眾大臣都倒戈相向、見風使舵的時候,他像是定海神針一樣,巋然不動。
果然,大臣們看到丞相馮去疾沒有迎立扶蘇為太子,立刻安靜下來。
他們好像又忽然間有了大腦一般,開始分析此事的可行性,或然性。
眾人安靜下來后,扶蘇拜太子的事情,又開始懸停在空中。
扶蘇慢悠悠地回到章臺,他的兩個貼身衛士,新和忍像是提前商議了一樣,問說,“丞相要是刨根究底就沒意思了。”
“就是。難道我們公子就不能自己繼位嗎?何須他的同意。”
“這一來二去的,多折磨人,前幾天都直接叫陛下,現在又成公子了。”
“別這么說,說的好像我們公子不行似的。”
扶蘇聽到這,終于開口了,“放肆!”
“你們倆一天到晚能不能有點正事做。這事情是你們兩個能夠議論的嗎。”
扶蘇黑著臉。
新小心翼翼地問,“公子,我這也是為您著急。”
“急什么?”扶蘇先是撫摸著傳國玉璽,摩挲著虎符,“有些事,本來就是慢慢來的。急不得。”
“事急則緩、事緩則圓、事圓則通。”
“這么大的事情,越是慌慌張張,越是可疑。”
“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是要淡定。”
“朕到想要看看,馮去疾愿不愿意奉我為帝。”
“你們這就去安排,讓他來見始皇帝陛下。”
蒙毅追問,“這事好辦。可是公子您就不打算見見大臣們嗎?”
“大家都很想見公子。求見公子的人越來越多了。”
扶蘇搖頭,“我要照顧君父的飲食起居。沒功夫。”
扶蘇知道,這個時候著急見自己的人,其實就是些關鍵時刻倒戈相向的人,見了也價值不大。
反倒是那些不想見自己的人,值得留意。要么是地雷、要么是忠臣。
他們的價值可比著急忙慌獻殷勤的人大多了。
說著,扶蘇淡定地、堂而皇之地一屁股坐了下來,拿著嬴政的奏折,批了起來。
大伙兒望著扶蘇,一個個眼珠子都直了。
扶蘇悠哉悠哉地轉動著筆,“給君父分憂,我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