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劍門關至
- 不管了,成漢也是漢,興漢!
- 材官校尉
- 2033字
- 2025-07-15 02:31:32
劉麟失算了。
而且是失了個大算!
并不是他忘掉了子午道在六朝后期做了一次改道。
只是他沒有料到,那份檄文和關中大捷的消息,竟然傳的如此之快!
更讓他頗感頭疼的是,關中的那幾個太守,竟然嫌杜勛之前湊數的車駕簡陋,特意在臨行前尋來了一上等牛車,還貼心地附上了書刻有“安樂公”的轓幡。
剛入子午道時還好,那些流民見有如此規模的精騎和仆從,便知道,這是士族貴胄出行。
一個個都避得遠遠的,生怕驚了車駕,被精騎一刀砍死。
可越往里走,就越不對勁了。
因為除了南逃的流民,竟然還有拖家帶口的寒門庶民和他們相對而行,紛紛從漢中回返長安。
最開始,劉麟還挺好奇,于是在秦山廟休息時,特意搭話問過幾行結伴的寒門。
從他們那里得知,這些人是聽說匈奴來襲南陽王開城投降,擔心匈奴會大開殺戒剽掠關中,這才逃去了關中。
可是才剛剛走一半,就聽說了辛謐傳檄天下的雄文,當即激動地拊掌相和。
又等到報捷的消息遍傳四方,這些寒門庶民當場就激動的返身,向著長安趕回。
“人離鄉賤,更何況還有祖塋在關中,若不是逼不得已,誰愿意背井離鄉。”
“是啊是啊,多虧了安樂公,發此檄文,還會盟諸將,克復長安,我等才有機會再返祖地!”
“哎,安樂公真乃天降猛人,我聽說,那安樂公身長九尺有余,手持一柄狼牙重槊,一槊便將那匈奴的河內王砸成肉糜。”
“嗯?為什么和我聽說的不一樣,我聽說那安樂公急公好義,奔波于關中諸郡縣,連草鞋都磨破了,這才號召起了一支義軍。”
“不對不對,我有一個朋友,他給我說,那安樂公乃是兩鬢斑白的雅士,那日他在營中鎮定自若,談笑間便將匈奴大營攻破。”
“嘶——你們都說的不對吧,我聽說那安樂公運籌帷幄,僅僅是在戰車上一算,便知道那河內王在哪,直接派大將把始安王斬首示眾...”
“唉,若是能讓我遇上安樂公,讓我給他當牛做馬都愿意啊”
“....”
聽著這一聲聲的感慨,樂呵呵地跟著劉麟在秦山廟看熱鬧的劉玄,越聽越聽不下去了,最后只得拉著劉麟狼狽逃出。
好在那些人聊得正是興起,沒注意一輛刻有“安樂公”三字的牛車匆匆來了又走。
之后,這種情況越來越多,行路也是越來越麻煩,過池河,行至石泉、饒峰關、金水鎮,一路上都有寒門庶民向著車駕大禮相迎。
而那些不識字,但是聽別人口稱安樂公的流民,直接五體投地,將本就狹窄的山道堵了個結實。
好在精騎威儀,劉玄也硬著頭皮出來應和了幾聲,這才勉強擠了過去。
但等到了龍亭鎮時,就徹底走不動了。
因為時任梁州刺史的張光,提前得知了一行人的動向,竟然親自跑到龍亭鎮,來迎接劉玄。
遠遠見安樂公的車駕駛來。
這名梁州刺史張光,帶著一眾刺史府僚屬,對著劉玄的車駕大禮參拜。
“使君如此相待,倒是讓玄不知如何是好了。”
劉玄的話語有些磕巴,像是沒有背熟課本一般,只是張光沒有在意這些,只以為劉玄一路行來,有些疲累。
“還請安樂公不吝賞光,讓我等為安樂公接風洗塵。”
此次的宴席,并沒有在長安時的踐行宴那般奢華。
僅僅半個時辰就宣告了結束,顯得極為局促。
其實劉麟也能理解,自307年開始,流民鄧定、訇氐便占據漢中,在漢中大肆擄掠,史書上直接將其稱為“抄盜”。
而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足足四年,直到幾個月前,張光擊退鄧定,這才再次收服漢中。
“治兵進戰,累年乃得至漢中,綏撫荒殘,百姓悅服。”
與鄧定、訇氐那些毫無治政觀念的強盜不同,張光剛剛收服漢中,便開始鼓勵農桑,從關中安康等地遷人來耕作。
可惜,張光遇上了一個貪財無能的手下,晉邈。
這人貪圖王如殘部的財寶,放王如殘部進入了漢中。
之后更是鼓動張光去攻打王如殘部。
張光可能是同樣垂涎那些財物,便命晉邈帶兵前去。
結果那晉邈根本不是王如殘部的對手,一點好處都沒討上。
之后更是因為仇池氐王楊茂搜的算計,張光的兩個兒子全部死于背刺。
再之后張光據城而守,激憤氣絕,“百姓悲泣,遠近傷惜之。”
不過現在的劉麟,沒那么多的精力去管張光。
他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聯系上提前趕來漢中的幾名家仆,然后想辦法走晉邈的路子,南下川蜀。
好在安樂公來漢中的消息足夠震動。
整個漢中都傳的沸沸揚揚,光投進來的拜帖就能將桌案堆滿。
同樣的,劉麟只是在臨時下榻的地方休憩了一兩日,那五名家仆便一個不少地來到了劉麟的面前。
“郎君,已經和晉邈商量好了,七盤關的守將與晉邈同為張光心腹,且私交甚密。”
“我等可持晉邈手信,走金牛道,南下入川蜀!”
看著面前五人拿出來的過關信物,劉麟心中感慨。
還好提前做好了準備!
不然劉玄的這個“安樂公”如此耀眼,怕是很難離開漢中,前往川蜀。
當然,晉邈是屬于收了錢會辦事的主,拿來的手信輕松叩開了七盤關的關門。
就在張光忙于復土,分身乏術之時。
劉麟一行人,徐徐趕到了劍門關。
“族叔,我叮囑好的,應該都記下來了吧。”
劉玄有些緊張,連著深吸了數口氣道:“記下來了!”
“好,自今日起,族叔你便是血書檄文,定計長安的安樂公。”
劉麟疊起一張寫的密密麻麻的紙張,笑著說道:“而我,便是安樂公府里,沉湎機巧玩意,最不成器的親族子弟。”
二人談笑之時,車駕已停駐在劍門關外。
“大成皇帝陛下,攜百官親至劍門關——請安樂公第下啟鸞扆,受萬姓伏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