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等。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的讀者。

魯迅先生是以教育部官員的身份任教北大的,所以只受聘為“講師”而非“教授”。其實他與蔡元培先生相識已久,1912年,蔡元培受命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后,便委托許壽裳請魯迅赴南京任事。后蔡元培赴北京,仍請魯迅北上任教育部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主管科學、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音樂會、演藝會等。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后,很快就給魯迅去信。當時魯迅在教育部供職,暫時無法任教,蔡元培便多次延請周作人,并聘他為文科教授兼國史編纂處纂輯員,教授歐洲文學史和羅馬文學史,還請魯迅為北大設計校徽。直到1920年8月,蔡元培才正式給魯迅下了聘書,請其擔任講師。到了1927年蔡元培任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后,又專程拜訪魯迅,聘請他為特約著作員。可以說,蔡元培對魯迅是極為欣賞和器重的。

從1920年到1926年,魯迅在北大開設了“中國小說史”及“文藝理論”課程,并擔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委員會委員等職。“中國小說史”課程講義原名“中國小說史大略”,于1923年12月到次年6月由北京大學新潮社分上下冊出版,并正式定名《中國小說史略》;1925年,魯迅先生稍加修改后,由北京北新書局合印一冊出版;1931年又對其中三篇有所修訂;到了1935年第十版最后一次改訂后,以后各版均與第十版同。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書中對從上古神話到清末譴責小說的中國歷代小說進行了精辟的論述,總結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著作。胡適先生給了它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開山的創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斷制也甚謹嚴”(胡適《白話文學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將《中國小說史略》和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并譽為“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認為二者所從事的,“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后學”。

魯迅先生逝世時,蔡元培所獻的一副挽聯如此寫道:“著述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短短二十四字,同時贊譽了此書的學術價值和魯迅先生的人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乡宁县| 乳山市| 虞城县| 和田县| 康平县| 齐河县| 井陉县| 海南省| 千阳县| 土默特右旗| 张家界市| 交城县| 西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陆良县| 钟祥市| 时尚| 南川市| 黄冈市| 峨山| 彭州市| 页游| 宁国市| 南丹县| 闵行区| 增城市| 远安县| 吴堡县| 亚东县| 休宁县| 龙岩市| 即墨市| 新密市| 安义县| 兖州市| 邵东县| 抚顺县| 霍城县| 太湖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