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原形畢露
- 從畫坊走出的翰林畫仙
- 機箱上的黑貓
- 2625字
- 2025-06-01 13:30:22
“趙驍峰,你是什么人!”
趙叔向看著點睛筆,目眥欲裂。
“太原府,文水縣人士。”
趙驍峰調整狀態,準備進入到空明的狀態去作畫,隨口一說。
“不,我是問的你的祖籍!”
“我只知道我們家是從別的地方遷去文水縣的,其他我一概不知。”
“那你怎么會有這支筆?”
趙驍峰心里咯噔了一下,難道趙叔向能看代點睛筆的本體?
這筆在外人眼里是不顯形的啊。
他抬起頭,狂熱的眼神正死死盯著那支筆,不由得向后一退。
還好自己知道點睛筆的一些緣由,準備了一套說辭:
“我師父傳給我的,說是在繪靈秘法旁一并撿到的,叫雕龍筆。”
“哦,原來是這樣啊。書上確實說,唐代仿制點睛筆,名字就叫雕龍。”
“趙公,您剛才口中的點睛筆又是什么啊,難不成也和繪靈有關?”
趙叔向從書柜拿出一本書,示意趙驍峰拿去看看。
據傳,繪靈秘法分為七秘。
七秘起于魏晉,由竹林七賢所創,盛于南朝仙梁時期。
后來有一只筆的傳說,盛行于世。
那便是繪靈一脈稱祖道圣的張僧繇,他整合七秘,創造繪靈秘法。
手中的那只曾點化真龍的筆。
人稱畫龍點睛筆,簡稱點睛。
后人為了更好繪靈,便依照其形,仿制靈筆,統稱雕龍。
自此繪靈便從七秘之中脫離,成了一項獨立的秘法。
黃巢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一切消散如煙。
這些繪靈基本化為灰飛,就連各大門閥世家的繪靈師供奉也被其屠戮殆盡,于是傳承便逐漸斷絕。
而點睛筆一路流傳,到了趙宋太祖之手。
它最后一次出現,是在世人眾說紛紜的燭影斧聲中……
目前,世上的繪靈畫作絕大多數都收藏在修仙世家中。
這些世家為了徹底避免類似黃巢起義的凡俗因果,隱世不出。
可是,他們由于沒有官運庇護,世家氣運日漸低迷,不復往昔。
“世間居然存在修仙世家,難道說世家成員個個都是修士?”
“非也,吾輩修士都有同感,那就是這世間靈氣越來越弱。
修士的力量和數量大大減少,得道成仙早就只是個傳說。
太祖創造出官運,使得天下修士大多緊緊圍繞在皇帝身邊。”
趙叔向說出了一些秘辛,把書放回。
氣氛有些怪異。
趙驍峰沒想到這位郡公并不是一個難相處的人。
如是當初不被人頂替了名額,現在兩人說不定還是好友。
趙驍峰轉念一想。
這也沒什么好可惜的。
自己和宋慈一起破案,就看出來趙叔向被新帝針對。
若自己真成了他的好友,到時候怕是也會被一起清算吧。
不過也怪他治下不嚴,不然自己也不會有牢獄之災,也不會幫宋慈。
想到這一點,他瞥向趙叔向的眼神中多了一絲憐憫。
這趙家人真不該當皇帝,琴棋書畫,才藝頗多,當個書香門第該多好。
那樣就不會有各種爭權奪利,為了一個位子戕害彼此。
一切都沒如果……
趙驍峰不免覺得有些惋惜:
“那我幫你畫一幅,你看好了。”
趙驍峰催動真炁,將硯臺里的靈墨化開,一手拉著另一只手執筆的袖子,點睛筆輕輕點在硯臺中。
筆將靈墨全部吸納到了毫毛之中,下筆的那一刻就有道韻在其間暈染開來。
天地初開,滄海桑田。
世事變幻,皆成定數。
這次習作,總算沒有那種力竭之感。
可這次心中念頭不夠通達,心流中止,沒進入空明之態,作畫有些頓挫。
趙叔向看完整個作畫,不由得把畫拿起來觀摩,激動地都流下眼淚:
“堂德兄,堂德兄,你看到了嗎?你的徒弟把繪靈傳承下來了。”
他擦干眼淚,看著趙驍峰:
“以自身為媒介,直通天理,將大道保留下來。怪不得繪靈師如此短命了,你師父也是因為強行繪靈縮短了壽元吧。”
“是的。”
趙驍峰嘆了口氣。
修士暫且可以用多年修為去抵消繪靈對壽元的侵蝕,凡人就不行了。
即便如此,師父教導自己繪靈的時候,都從來沒有猶豫。
讓自己在沒有聯系繪制道韻這部分的前提下,也能掌握這項秘法。
“小友,到底是誰占了你的名額?”趙叔向平靜下來。
“是城郊一個叫鄭大橋的畫坊掌柜,他說將名額賣給了兩位大人。”
“一個名額,兩位?”
“我也不懂。”
“這件事我會替你做主。”
“郡公大人,若無他事,我便走了。”
趙叔向見他拉開門,不禁出聲:
“我……”
“改日再談吧。”
趙驍峰都能感受到,趙叔向心性紊亂,修為也暫時跌落到了八品之位。
他不由得感嘆:
“英雄也是人,有人的七情六欲,真實的人從不會像畫像那般單薄。”
他走出廂房,剛才伴在他身邊的謀士陳烈正在外面候著。
陳烈等到趙驍峰離開才發話:
“趙公,明晚的商會還參加嗎?”陳烈在外頭問道。
“去。”
陳烈見語氣平和不少,進了房間:
“我聽聞宣撫使劉光世,剛剛集結了江南東路的一大批人馬。今日守城門的胡統領,說感知到幾個大人物進了城。”
“不就是想對我動手嗎?他們也別忘了當初在金人的千軍萬馬中,康王,是怎么被我救下的!”
陳烈嘆了口氣:
“趙公,當初你想一起合謀北上、還于舊都的宗澤將軍死了。宗澤將軍死前大呼三聲‘過河’后,與世長辭。”
“何時?”
“五日前,我也是剛剛收到線人拼死傳出的密報。”
“宗澤將軍的舊部王彥、岳飛這些人,去向如何?”
“暫且不明。”
令陳烈沒有想到的是。
趙叔向面色卻出奇得冷靜。
唯獨不知何時,他手中的茶杯碎了。
他緩緩站起身,盯著謀士陳烈:
“于渙呢?李書武呢?”
“于渙進了劉光世的營地,已經兩日有余;李書武自前日,下落不明。”
趙叔向冷笑數聲:
“陳先生也逃去吧,吾帳下五百忠義社兒郎,尚可效博浪一椎。”
陳烈絲毫不見躊躇,淡然道:“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趙叔向按劍撫膺,忽笑道:
“吾非完人,縱有失策,仁風義行、器識雅量,亦有一二可稱者。”
“公問心無愧,我有何懼哉。”
趙叔向沉默不語,從窗口向下望去。
趙驍峰剛踏出云韻閣的大門。
他感知到身后跟了幾個宵小之輩。
修為都不足九品。
他故意放慢了腳步,七拐八拐地來到一個偏僻的巷子中。
等這些人意識到中計,一個都沒跑得掉,全部都被放倒。
“我就知道你這種人,總有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突然,趙驍峰的眼前出現一根金色繩索,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捆了個結實。
“我們又見面了。”
陰霾中,月光掃過半身,一襲白衣,劍眉星目,手握折扇。
“怪不得,我能從你身上感受到一股敵意,這下暴露了。”
“話可不能亂說,我的主家交讓我拿到第一,與趙公交談的任務我沒達成。我也不能就這樣交差,把你拿過去,再好不過。”
陳子墨向前探了兩步,露出他標志性的瞇瞇眼,以及和善的微笑。
“這仿制的捆仙繩雖不牢靠,對付你這等九品修士綽綽有余。勸你少做掙扎,不然只會束得越緊。”
“你不也是胡作非為,得給我個理由吧,官府抓我還要出具文書。”
“呵,說得是不假,可是這世道上,總有些事情要先斬后奏,以儆效尤。”
“你這目無王法之徒!”
“特事特辦,何況我也已經通知了大理寺的兩位大人。”
“就算是大理寺,也不該這樣!”
陳子墨也懶得再浪費口舌,一把將趙驍峰打暈,強行讓他服下毒藥,提起捆仙繩,帶消失在小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