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呵呵一笑,問道:“敢問公子,危從何來?”
魏赫有些氣悶,他知道張儀這是要考校他。只是他實在是沒有把握能夠說服張儀,自己跟他說這么多,到頭來若他依然油鹽不進,自己豈不是過早暴露,引來無端猜忌嗎?
魏赫嘆了口氣。
能有什么辦法?今日這樣的機會可能就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難追悔。
“秦,諸侯之患也!其東進乃長謀,若不遏制,終成席卷之勢!”
“吾以為秦人東進,動機有三。其一,為立國之本。秦之先祖,本居西陲,與戎狄雜處。周室東遷,襄公護駕有功,始得封侯,并受命‘能攻逐戎,即有其地’。是故,東向以拓關中沃土,逐犬戎以安家國,乃秦人生存之基,立國之本也。非得此地,則無以強國富民,無以成諸侯之業?!?
“其二,為破困之局。秦繆公之時,強晉崛起于東,扼崤函之要沖,如巨鎖橫江,斷秦東進之路。中原諸夏,亦常以“夷狄”視秦。秦欲爭霸于天下,必先破此地緣之困;欲融于諸夏,必先越此文化之障。故東向以爭鋒,乃圖破壁而出,爭天下之氣運也?!?
“其三,為霸王之業。及至三家分晉,諸侯紛紛變法圖強。秦用衛鞅變法,國勢大振,兵甲犀利,已有虎狼之威。此時之秦,志已非爭一城一地,乃欲問鼎中原。故東向者,非為小利,實乃行兼并之策,圖霸王之功,遂繆公之愿也?!?
“綜此三者,求存、破困、圖霸,勢所必然,故秦人數百載孜孜于東,百折而不回也。魏與秦合而攻天下,乃放虎出籠,貽害無窮也!”
話至此,張儀眼中始露贊賞之色。他捋捋胡須,笑道:“公子此等見識,天下少有也!”
“張子謬贊!”
張儀略一沉吟,又道:“秦欲東出,魏首當其沖也。魏文侯、武侯之時,吳起鎮守西河,秦人不能東進一步。然公叔痤之流竟不能容吳起,致其亡楚。楚悼王用吳起變法,楚亦稱強,時而侵魏。齊用鄒忌變法而崛起,與魏爭河濟。三晉本一體,而今卻也相互攻伐。魏,四戰之地,四面皆敵,大危之局也!時過境遷,公子以為以魏國一國之力可抗秦、齊、楚、趙乎?”
魏赫默然。張儀審勢甚明,魏國面臨的確實是這樣的局面。若沒有他的存在,魏國極難破此危局,張儀是聰明人,身為策士又懂得權衡利弊,自然不會留在魏國。
也就是說,魏赫如果要招攬張儀效力,首先就要破解這個危局,或者讓張儀看到他有破解這個局面的能力。
困難模式與簡單模式,任何有點頭腦的人都懂得選擇。張儀周游列國之后最終選擇了秦國,公孫衍、蘇秦一開始都是選擇秦國開局。只不過他二人被踢出局,重開困難模式那是不得已而為之。
張儀給魏赫指了一條路,聯合秦國??梢哉f張儀日后入秦所獻的連橫之策在此時已經初具雛形。這可以說是一條簡單的路,但那是針對無家無國的策士而言。
對于魏赫而言,那就是地獄開局。
“張子當知,文侯、武侯之世,魏國之所以能夠建立霸業,不在于魏國自身有多強,而在于‘三晉一體’!分晉之初,戰力上以趙最強,但三家深知要立足于諸侯,必須抱團,以應對外在威脅。此后文侯用李悝變法、吳起整軍,魏國才成三晉之首。每戰諸侯,三家必同時出兵,且彼時秦、楚、齊各有內患,不堪與三晉斗,才成就魏國霸業。外無威脅則內部紛爭起,三家地緣沖突日重,以至于相互攻伐,給了秦、齊、楚反擊之機會,魏國霸權乃有旁落之跡象。故我以為,破此危局關鍵在能否再一次聯合趙與韓,三晉一體則天下莫能與之敵!”
“三晉一體”,確實是魏赫最近所能想到破解魏國如今局勢的最好辦法,但能否實現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魏國不是他說了算。
一則老爺子忒能活,二則他前頭還有一個跟自己不對付的太子申。倘若有一日魏申繼位,說不得自己就要逃亡。
魏申對他的忌憚不是沒來由的,隨著他展露的實力越來越強,魏申所感受到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忌憚自然越來越深。
這也是魏赫最為擔憂的一點,但他也不知該如何化解。
向其吐露真情?簡直搞笑。
但無論如何,“三晉一體”是魏赫努力的目標,也是他說服張儀的其中一點。
“三晉一體?”張儀微微一笑,顯然是以為這不現實,他問道:“破鏡難圓,公子何以篤定三晉能夠一體?”
“造勢!以利誘之,以勢迫之!”
張儀聞言眼睛半瞇,許是在思考這個謀劃的可能性。
張儀突然問道:“公子既不欲聯秦,卻又為何質于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張儀拍手稱贊:“公子可謂有勇有謀矣!但有公子一日在魏,秦要東出,難矣!”
魏赫立馬拱拱手謙遜道:“張子謬贊!天下大勢無一日不變,地緣之勢日益重要,變法時代已經終結,諸侯之間或結盟或攻伐如水無形,正是游說策士一展所長之時?!?
這話說得張儀眉開眼笑,有一種遇上了知音的感覺。
魏赫說得沒錯,這也是他開始周游列國緣由之所在。他的第一站是洛邑,而后向西入秦,再南下入楚。在他心目中,天下爭霸,非秦即楚,魏國已經衰落,而齊國至多稱雄河濟而已。唯秦、楚有霸主之潛力。
張儀想了想問道:“若三晉不能一體,公子又當如何破局?”
張儀真是問到了點子上,魏赫回道:“聯合楚國!無論三晉能否再次結盟,楚國是一定要爭取的。昔年為了對抗強大的晉國,乃有秦晉之好。而今晉國已成云煙,且秦國日益強大亦對楚國不利,秦、楚之盟亦隨之破裂。北上中原乃楚國數百年之國策,其如秦國東進別無二致。楚人豈能坐視秦人東出崤函?”
“三晉、楚國...”張儀在心中思量著。
魏赫再次說道:“故吾之謀劃,合趙、韓、楚成縱以制秦、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