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終極考驗
- 北城工匠:我的科技時代
- 長白小燒
- 3019字
- 2025-06-16 19:47:44
“起源”基地內,第一批設備剛剛卸下。
空曠的倉庫地面上,散落著一堆堆沉重的金屬部件,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機油與嶄新儀器的凜冽金屬氣息。
方子軒像幽靈一樣在設備間穿梭,手指在便攜終端上飛舞。
僅僅半天時間,復雜的內部服務器陣列便已成型,幽藍的指示燈在角落里規律閃爍,為這片粗獷的工業空間注入了第一絲冰冷的科技脈搏。
“數據孤島已連接,防火墻三層加密,內部開發環境搭建完畢。”方子軒推了推眼鏡,鏡片后的瞳孔映著一行行滾動的代碼,“隨時可以開始。”
林奕看得目瞪口呆,這效率,簡直非人。
第一次正式的團隊會議,在一張由幾個包裝箱臨時搭成的桌子旁召開。
陳鋒首先開口:“‘未來之家’,我的核心理念是‘共生’。”他環視三人,陸琢師傅安靜地坐在一旁,擦拭著一柄小巧的刻刀。
“我不希望它只是一個冰冷的智能機器堆砌的殼子。它應該有‘生命感’,能與居住者產生真正的情感連接,像一個默默守護的家人。”
方子軒抱著雙臂,身體后仰,靠在冰冷的墻壁上。
“共生?陳鋒,我們是在構建一個可居住的物理空間,還是在寫一首玄學派的詩?”他語氣平淡,卻帶著程序員特有的、對一切無法量化之物的天然質疑。
“‘生命感’,‘情感連接’,這些指標,我怎么寫進代碼里?用if-else語句來判斷用戶今天高不高興嗎?”
林奕有些尷尬,想打圓場:“子軒,鋒哥的意思是……”
“我懂他的意思。”方子軒打斷他,“過于唯心,無法迭代,商業上難以復制。除非你能給我一個可執行的邏輯框架。”陳鋒沒有爭辯。他起身,走向角落里一堆剛運到的木料。
當晚,基地燈火通明。
只有陳鋒的工作區亮著。
第二天,一個造型古樸的木制茶杯,靜靜放在了臨時會議桌的中央。
杯身線條流暢,木紋如水波般蕩漾,散發著淡淡的木香。
“用你的代碼,控制那邊的機械臂,”陳鋒指了指角落一臺調試中的六軸機械臂,“在不弄灑一滴水,不損壞杯子的情況下,以最優雅的姿態,拿起它,再放回原位。”
方子軒挑了挑眉。
這算什么考驗?他迅速調出機械臂的控制程序,開始編寫針對性的運動腳本。
高精度3D掃描儀對茶杯進行了全方位建模,重量、重心、材質摩擦系數,所有物理參數被一一錄入。
“第一次嘗試,路徑規劃A,抓取力度3.5牛頓。”方子軒輕敲回車。
機械臂緩緩啟動,金屬關節發出細微的摩擦聲。它精準地移動到茶杯上方,抓取器張開。
【咔噠】。
抓取器合攏。
下一秒,【啪嚓】一聲脆響。
茶杯被硬生生捏出了一道裂痕。
方子軒的眉頭皺了起來。
“力度過大。調整參數,2.8牛頓。”
第二次嘗試。
機械臂的動作柔和了許多。
但就在抓取器即將觸碰到杯身時,整個杯子突兀地向一側傾倒,里面的清水潑灑出來,濺濕了桌面。
“重心判斷錯誤?”方子軒的指尖在鍵盤上加速跳動,屏幕上的數據流令人眼花繚亂。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機械臂在方子軒的控制下,嘗試了不下二十次。
結果無一例外:要么動作僵硬笨拙,顯得滑稽;要么就是差之毫厘,險些將杯子打翻;更有一次,機械臂的金屬手指在杯沿刮擦,發出了刺耳的噪音。方子軒的額頭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這只小小的木杯,仿佛成了一個無法破解的魔咒。他引以為傲的算法和精密控制,在它面前徹底失效。
陳鋒走上前,沒有看方子軒,只是伸出手,輕輕拿起那只木杯。
他的動作自然而然,仿佛那杯子本就是他身體的一部分,沒有絲毫的遲滯與計算,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他將杯子遞到方子軒面前:“這個杯子的重心,弧度,甚至每一條木紋的走向,都經過了【相法】的推算。它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人手握持時的肌肉記憶和潛意識里的發力習慣。它不是一個被動的物體,它在無形中‘邀請’使用者以最舒適的方式拿起它。”
陳鋒頓了頓,繼續解釋:“你的代碼,分析了它所有的物理屬性,卻唯獨沒有讀懂這份‘邀請’。你試圖用純粹的邏輯去‘命令’它,而不是去‘理解’它。”
方子軒呆呆地看著陳鋒手中的茶杯,又看看自己電腦屏幕上那些復雜的參數模型。
那些冰冷的數字和邏輯鏈條,在這一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信息場……”他喃喃自語,鏡片后的瞳孔,第一次閃耀起一種近乎狂熱的光芒,“在物理數據之上,還有一個可以被感知、被引導的……信息場!”
他猛地抬起頭,緊盯陳鋒:“你的‘術’,如果能被某種算法‘翻譯’……”
“啪。”方子軒合上了筆記本電腦。“我需要最高權限的底層接口,還有,所有關于【魯班秘術】中與空間、結構、氣韻相關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他的語氣不再慵懶,而是充滿了某種找到了終極挑戰的亢奮。“我要創造一種全新的算法模型,暫定名,‘情感交互算法’。”
技術壁壘被打破的瞬間,團隊的化學反應開始急劇發酵。
陳鋒負責以【魯班秘術】構建“未來之家”的“骨架”與“靈魂”,那些蘊含著東方智慧的空間布局和器物氣韻,在他的手中逐漸成型。
方子軒則像一個瘋狂的解碼者,試圖將這些玄奧的“道”,轉化為計算機能夠理解和執行的“神經系統”。
他廢寢忘食,一行行全新的代碼,在他指下誕生。林奕則興奮地將這些天馬行空的設計與冷冰冰的代碼,轉化為一個個可執行的工程方案,他的車床與焊槍,日夜不休。
陸琢師傅依舊沉默寡言,他只是偶爾在關鍵時刻,用一句最樸素的工匠哲理,輕輕撥動一下團隊在技術狂飆中可能偏離的航向。
數日后,團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作品誕生了——一扇會“呼吸”的窗。
它并非簡單的智能開合。
當清晨的陽光灑入,窗欞上那些特殊的木質紋理,會隨著室內外微弱的空氣流動和光線變化,產生一種肉眼可見的、如水波般緩緩流淌的光影效果。
整個窗戶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安靜地吐納著,與房間內的氣息融為一體。
站在窗前,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與和諧。
就在團隊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外界的風暴卻已然成型。
各大媒體的科技版面,被高陽的“開拓者”隊刷屏。
他們高調宣布,已與德國頂尖的“克勞斯工業設計所”達成戰略合作,將采用極致簡約、高效的“包豪斯”風格,全模塊化設計,打造一個名為“鋼鐵蒼穹”的未來之家。
采訪視頻中,高陽意氣風發:“我們將用絕對的工業實力,定義未來人居。
至于某些沉溺于所謂傳統與藝術感的小作坊,在真正的科技代差面前,恐怕只會顯得不堪一擊。”矛頭直指“鋒藝造物”。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
省賽組委會突然發布了一條補充通知。
通知內容很短,卻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所有參賽隊伍中炸開。
【第一階段原型展示,除提交完整設計方案外,新增“極限環境適應性測試”環節。所有參賽團隊提交的核心原型模塊,必須在主辦方搭建的模擬極端環境(高溫60℃,濕度95%,強電磁干擾)下,無故障連續運行24小時。未能通過此項測試者,直接淘汰。】
會議室里,林奕看著手機屏幕上的通知,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他的聲音顫抖,手機幾乎從手中滑落,“完了……高溫高濕……強電磁干擾……這,這根本就是針對我們的!我們的木質結構,我們的生物電路……怎么可能扛得住!”
方子軒也緊鎖眉頭,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我的算法可以針對電磁干擾進行一定程度的冗余和糾錯,但木材的物理形變和生物電流的穩定性,在這樣的環境下……是硬傷。基礎物理層面出問題,再強的算法也是空中樓閣。”
絕望的氣氛在“起源”基地內彌漫。
陸琢師傅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默默看著情緒低落的年輕人。
陳鋒一言不發,他走到倉庫深處,那塊當初陸琢師傅贈予他的,用厚布包裹的【雷擊棗木心陰沉木】,靜靜地躺在角落。
他緩緩揭開布料,露出那塊通體烏黑,卻隱隱散發著奇異幽香的木料。
陳鋒伸出手,輕輕撫摸著木頭表面那些天然形成的、如同被閃電劈開的深邃紋理。
他轉過身,看著眾人。
“誰說,我們的木頭,會怕這個?”陳鋒的聲音,在死寂的倉庫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沉穩與自信,回蕩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