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訂單上門
- 北城工匠:我的科技時代
- 長白小燒
- 3806字
- 2025-06-05 21:35:17
門甫一開,濃重的疲憊與劫后余生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張大媽眼眶紅腫,布滿血絲,顯然一夜未合眼。
她身后跟著的兒子兒媳,同樣一臉憔悴,神情間難掩后怕。
“小鋒……昨晚真是多虧了你反應快,把我那可憐的孫子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啊……”張大媽聲音沙啞,話一出口,眼淚又涌了出來。她情緒激動,伸手便要抓陳鋒的手,話語有些語無倫次。
陳鋒不動聲色地側身,避開她的拉扯,語氣依舊平靜:“張大媽,孩子現在沒事就好。”他不習慣這種過于熱情的感謝。
“醫生都說了,要是再晚送去一點點,我兒子……我兒子就懸了……”張大媽的兒子,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此刻心有余悸,聲音帶著幾分顫抖。他看著陳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小鋒,真是太謝謝你了,你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
陳鋒只是微微頷首。昨晚那陣急促的砸門聲確實將他驚醒。
他不懂醫術,但【快速學習】模塊讓他對一些基礎急救知識有所了解。
他迅速判斷出張大媽的孫子是哮喘急性發作,情況危急,便指導他們采取應急措施,并當機立斷催促立刻送醫,這才為搶救爭取了寶貴的黃金時間。
張大媽平復了激動情緒,她看著陳鋒,眼神中透著孤注一擲的懇切與希冀。
“小鋒啊,大媽……大媽今天來,除了感謝你,其實……其實還有個不情之請。”她搓著手,顯得局促不安。
“你看,你給小雪做的那個木頭盒子,不是說能讓空氣好,對嗓子有幫助嗎?”
“我……我昨晚在醫院守著我那可憐的孫子,翻來覆去地想,越想越覺得,小雪那丫頭能好得那么快,肯定跟你那個神奇的木頭盒子有關系!”
“所以……所以大媽就厚著臉皮來問問,你……你能不能,也幫我家做一個?錢不是問題,多少錢我們都認!只要能讓我孫子少受點罪,不再那么遭罪,我們砸鍋賣鐵都愿意啊!”張大媽的語氣近乎哀求。
這突如其來的“訂單”,讓陳鋒有些措手不及。
他制作恒濕儀,純粹是為了妹妹陳雪,傾注的是對家人的關愛,從未想過要用它來換取金錢。
他更習慣面對冰冷的電子元件和復雜的電路圖紙,而非這種帶著濃厚人情和交易意味的請求。
烏沉木和凝神木的成本不低,再加上那些高精度的傳感器、控制芯片,還有自己投入的大量時間和精力……
這東西,若真要對外制作,該如何定價?他不是商人。
就在陳鋒眉頭微蹙,猶豫之際,腦海中【技能工匠系統】那冰冷的提示音響起:
【檢測到宿主造物產生潛在社會需求。】
【成功滿足需求并獲得合理價值回報,可提升‘匠心’的社會認可度,解鎖特定生活類輔助圖紙或配方。】
社會認可度?解鎖圖紙配方?系統的提示讓陳鋒微微一怔。
“喲,鋒哥,張大媽,你們聊什么呢這么熱鬧?”林奕正好提著兩瓶冰鎮汽水,從樓道那邊走了過來。他一眼看出屋門口氣氛異樣,特別是張大媽那通紅的眼圈。
張大媽像是抓到救命稻草,連忙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自己的請求,又對著林奕詳細地說了一遍。
林奕聽完,一拍大腿,眼睛噌地亮了起來:“哎呀!我說張大媽,這您可是找對人了!我跟您說,鋒哥這手藝,那絕對是蓋了帽兒的!頂呱呱!”他擠眉弄眼地對著陳鋒。
“他做的東西,能差得了嗎?鋒哥,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你的手藝這么牛掰,既能幫到街坊鄰居,解決人家的大難題,又能順便賺點外快,改善改善伙食,這簡直是一舉兩得,名利雙收啊!”
在林奕這個“狗頭軍師”一通“慫恿”,以及張大媽那充滿期盼和哀求的注視下,陳鋒原本想拒絕的話,卡在了喉嚨里。他開始認真思考這個請求的可行性。
“張大媽,您先別急。”陳鋒開口,語氣平靜下來,技術宅的本能開始運轉。
“您孫子的情況,具體是哪種類型的哮喘?平時對什么東西容易過敏?他住的房間大概多大面積?窗戶朝哪個方向?還有,您對這個裝置的外觀或者功能,有沒有什么特別要求?”
一連串專業問題,從陳鋒口中清晰拋出。張大媽被問得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連忙認真回答:“醫生說是過敏性哮喘,主要是對塵螨和花粉過敏,一到春天秋天就特別厲害。”
“房間不大,也就十來個平方,窗戶朝南,采光還行。”
“外觀……外觀什么的都不重要,只要管用就行!越樸素越好,別太招搖!”她想了想,又補充:“哦,對了,小鋒,能不能……能不能讓那個盒子的聲音再小一點?最好一點聲音都沒有。我那孫子睡覺特別輕,稍微有點動靜就容易醒。”
“還有啊,要是……要是能加點那種……聞了能讓人安神、睡得踏實的香味兒就好了,不過這個你要是覺得麻煩,不強求,不強求。”
這些樸素卻具體的請求,反而觸動了陳鋒的思路。
他為妹妹陳雪做的那臺初代機,更多基于他自己的理解和手頭現有材料。
若能針對不同用戶情況進行“輕定制”,似乎更能發揮裝置的最佳效果。
“香薰功能可以集成進去,定時開關功能也可以加上。”陳鋒低頭沉吟,手指無意識地在門框上輕敲。
他隨即想到一個關鍵問題:“不過,張大媽,這個裝置最核心的木料,特別是那種有特殊效果的凝神木,我手頭也沒多少了,這東西市面上不好找。”
“木頭的事,小鋒你盡量費心去找找看,實在不行的話,用普通的木頭也行,只要效果能好,我們不挑剔!”張大媽此刻只求能解決孫子的病痛,對材料的要求降到了最低。
送走了千恩萬謝的張大媽一家,林奕立刻湊了過來,一臉興奮地撞了撞陳鋒的胳膊:“行啊你,鋒哥!這眼瞅著就要開張大吉了啊!我看你這‘陳氏養生儀’,將來肯定能火遍大江南北!”
陳鋒沒有理會他,拿起桌上的手機,直接撥通了方啟明的電話,將張大媽孫子的具體情況和那些特殊需求,簡要地說了一遍。
電話那頭,方啟明聽完后,立刻給出專業建議:“針對不同的使用環境和個體差異,調整控制算法的參數是必須的。”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更通用的固件底層,預留足夠多的參數調整接口和多種工作模式選擇。這樣一來,你以后只需根據用戶的具體情況進行簡單配置,甚至可以預設幾種常見模式,比如‘兒童舒緩模式’、‘強效凈化模式’、‘老人安睡模式’之類的,大大降低你后續的調試成本和時間。”
“這個思路很不錯。”陳鋒點了點頭。
掛斷了方啟明的電話,陳鋒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
他開始從一個純粹的“技術制作者”,向著一個他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識到的“產品經理”角色悄然轉變。
用戶體驗、成本控制、材料的穩定供應、后續的維護和升級……這些以前從未在他腦海中占據過一席之地的商業詞匯,此刻卻變得異常具體和現實。
他甚至打開電腦,開始搜索一些關于小型智能家居硬件的創業案例,看著那些五花八門的眾籌頁面和產品介紹,眉頭漸漸蹙起。
原來,將一個單純的技術想法,真正轉變成一個能被市場接受和認可的成熟產品,中間竟然還有這么多門道。
下午,陳鋒去周老先生那里請教一個關于清代木雕筆筒的修復問題。交流間隙,他狀似無意地提起了自己制作的恒濕儀,以及鄰居張大媽的那個特殊請求。
周老先生放下放大鏡,端起桌上的青瓷茶杯,慢悠悠地呷了一口熱茶。片刻之后,他才緩緩開口,聲音平淡:“匠之一字,重在一個‘用心’。”
“技藝本身是冰冷的,但若能服務于人,惠及于眾,方能真正顯現其價值,也才能得以薪火相傳。”
“你做的那個東西,既然能解除他人的燃眉之急,緩解病痛之苦,那就是件大好事,值得去做。”老先生的話語平淡質樸,卻像一顆石子投入陳鋒的心湖。
傍晚時分,張大媽又急匆匆地找了過來。
這一次,她手里緊攥著一個略顯陳舊的信封,臉上帶著幾分不好意思,將信封遞向陳鋒:“小鋒啊,這是大媽的一點心意,你先拿著去買些材料。我知道這點錢肯定不夠,后續還需要多少,你盡管開口,千萬別跟大媽客氣。”
陳鋒看著那個因塞滿鈔票而鼓鼓囊囊的信封,一種頗為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
他不是個矯情的人,只是這種純粹的金錢交易,與他之前憑借個人興趣和熱情去制作東西時的感覺,截然不同。
林奕不知又從哪個犄角旮旯里冒了出來,動作麻利地一把從張大媽手里接過信封,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塞到了陳鋒手里。
他對著張大媽咧開嘴,露出一口大白牙:“張大媽,您可真是太客氣了!鋒哥辦事,您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吧!保證給您辦得妥妥帖帖的!”
“這材料費、手工費什么的,我們肯定給您算最實在的價格!不過啊,有句話我得先跟您說清楚,鋒哥用的那種核心的凝神木,那可是金貴得很,效果也是杠杠的,所以價格自然也要比普通木頭高出不少,這個您可得有個心理準備啊!”
陳鋒瞪了林奕一眼,這小子,還真把自己當專業銷售了。
他從那個厚實的信封里抽出幾張百元大鈔,將其余的推回到張大媽面前:“張大媽,定金我就先收下了,材料的事我會盡力去想辦法。至于具體價格,等我仔細核算清楚了之后再跟您說。您放心,我不是那種會亂開價的人。”
張大媽見陳鋒收下錢,臉上頓時露出了許久未見的輕松笑容,連連點頭:“好好好!大媽信得過你!小鋒啊,那這件事,就拜托你了!我那孫子,可就指望你了!”
張大媽千恩萬謝地離開后,林奕湊到陳鋒身邊,嘿嘿一笑,用胳膊肘拐了拐他:“鋒哥,你看,這不就成了嗎?萬事開頭難,這第一筆生意做成了,以后還愁沒生意?我跟你說,你這個‘陳氏養生儀’,我看啊,將來肯定能火!”
陳鋒沒有理會他的調侃,只是低頭摩挲著手中那幾張還帶著張大媽體溫的鈔票。
它們似乎比以往獲得的任何一張獎狀都要來得更沉重,也更具分量。他走到窗邊,目光投向窗外漸漸亮起的萬家燈火。
【個人項目:初代木藝智能恒濕儀(原型機)已完成】
【新任務觸發:鄰家的期盼】
【任務目標:為張大媽定制一臺具備特定優化功能的恒濕儀。】
【任務獎勵:古代匠魂點數+100,木工/電工經驗值視完成度而定,有幾率解鎖‘基礎材料學’相關知識碎片。】
陳鋒看著系統面板上清晰跳出的新任務提示,轉身回到書桌前,拿起桌上的鉛筆,在一張嶄新的圖紙上,開始認真勾勒起一個與初代機略有不同、更具針對性的設計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