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何成為權威型父母

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中最優秀的人也有糟糕的日子。當父母處于壓力之下、疲憊或心事重重時,他們往往會陷入專制(“我怎么說,你就怎么做。”)或放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行為模式。實際上,一些年輕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講道理。糟糕的一天或壓力重重的決定,不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重要的是你將長期執行怎樣的總體養育方式。

良好的養育方式需要時間和精力,但付出這些努力是值得的。與孩子保持良好關系的父母在與青少年建立良好關系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但對那些風格傾向于放任、專制甚至忽視孩子的父母來說,一切努力都不算太晚。你可以學著做權威型父母,青少年的行為也會因此得到改善。如果到目前為止你還沒有樹立起權威,那么改變還是有可能的;如果你一直都很有權威,那么你需要將這一風格持續下去,直到孩子的青少年期結束。

從愛和信任開始

用太多的愛和感情“寵愛”青少年是不可能的。青少年甚至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知道你在他們身邊。許多青少年有意無意地擔心,當他們不再是小可愛時,父母是否會繼續愛他們。他們要求擺脫父母的控制,但擔心隨著他們的長大,父母會(在心理上甚至身體上)拋棄他們。父母可能會無意中通過談論孩子小時候有多可愛,或者當他還是個小男孩時他們有多開心,來加劇孩子的恐懼。青少年需要得到保證,任何事情——無論是他們的日益成熟、情緒化、行為不當,還是你對他們所做的事情感到憤怒——都無法動搖你對他們的根本承諾。

然而,表現出你的關心和滿足青少年的每一個愿望是有區別的。只要保持權威,你就不必擔心自己溺愛過頭。那么,如何保持親密的親子關系呢?

共度時光。父母經常把青少年對朋友的高度感興趣誤解為對家庭不感興趣。他們認為,一個14歲的孩子根本不在乎和爸爸一起打保齡球、和媽媽一起購物或參加家庭野餐。事實上,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愿意花比現在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時間與父母在一起。在一起的時間可能意味著去參加一個特殊的活動,分享一項你們都喜歡的活動,一起完成一項工作,或者只是一起待在家里,沒有特別的計劃(但沒有互動地并排看電視是不算數的)。

重要的是,當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時,你真的對你們兩個正在做的事情感興趣并樂在其中。有些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不專注:他們可能會和孩子交談或一起打牌,但當電話鈴響起時,他們會分心。你的孩子知道你什么時候只是走過場或心不在焉地交談。

忙碌的家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經常很難協調時間表。你可能認為周六晚上是家庭聚餐的最佳時間,大家可以聊聊本周發生的事情,但你的孩子可能已經計劃好了周六晚上與朋友聚會。記住,如果你的孩子拒絕了你的邀請,去做他平時喜歡的事情,那很可能是因為你的邀請時機不對,而不是他不感興趣。為了融入孩子的生活,你需要在他們的時間里至少花一些時間與他們在一起。

留點兒時間和孩子獨處。為了了解你的孩子正在成長為青少年,或者你的孩子正在成長為年輕人,你還需要花時間與她單獨相處。當你和配偶都在場時,孩子往往會被忽視;當其他孩子在身邊時,他們會爭奪你的注意力。談談青少年的興趣和擔憂。幾乎所有青少年都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聊天。如果你對青少年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對問題和事件的看法表現出真正的興趣,他就更有可能敞開心扉。如果你只是走過場——例行公事地問一句“你今天過得怎么樣?”,或打開報紙的時候說了一句“這個很有趣”——他會知道的。父母和青少年的談話往往集中在家務、日程安排、打扮和其他世俗的話題上。“你什么時候打掃房間?”“你什么時候開始練習?”“別再摳你的臉了。”這些都不是談話的開場白。

分享你的感受和擔憂。幫助孩子成長的一個方法是,讓她進入你的世界。這并不意味著你和你的孩子應該成為“朋友”,因為她仍然需要你做家長。把你與母親、婚姻和老板的所有問題都推到她身上是不合適的。分享你的感受和擔憂是讓她看到你是一個有感情、有希望、有夢想、有挫折、有失望的人。知道你并不總是對自己有把握,會讓孩子認為成年看起來不那么可怕。

相信你的孩子。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時,認為孩子會表現失常,他們的關系會惡化。這些父母是在挑毛病,而且經常挑。如果你因為女兒經常約會而指責她濫交,她可能會決定,“為什么不呢?”如果你經常告訴兒子,他的朋友是一群會給他帶來麻煩的無用之人,他就會停止帶朋友回家。與其懷疑最壞的情況,不如假設最好的情況。當出現問題時,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出于善意。

尊重你的孩子。大多數成年人不會想著(用語言或身體)貶低、羞辱或欺負另一個成年人。但同樣是這些成年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卻認為把正處于青少年期的孩子當作無足輕重的人來對待沒什么大不了的。父母應該像禮貌地對待陌生人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給予支持。在與成年人的問題做斗爭時,你很容易將青少年的問題看得微不足道。“你不知道什么是麻煩……”不要讓事后諸葛亮讓你變得麻木不仁。作為一個成年人,你知道你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你還有其他品質(毅力、幽默、想象力)可以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你知道,有時你對一個親密的朋友(或者他對你)態度確實很惡劣,但你們兩個人總能和好如初。你喜歡你擁有的朋友,而不必擔心自己是否受歡迎。你不喜歡禿頂,但你不會為此日夜煩惱。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多年的數學成績都是A,但在代數考試中得了D;他最好的朋友不和他說話了;他是朋友中最后一個不刮胡子的人,而這時他沒有你的經驗和分寸感,他可能覺得這是世界末日。你要讓他知道,你明白這有多痛苦。

使用幽默,但要明智地使用。如果時機得當,幽默可以化解緊張的局面,并打開一扇心靈相通的大門。但你要確保用幽默來幫助她對自己的處境付之一笑,而不要用幽默來取笑她或她所擔憂的問題。很少有青少年喜歡在沮喪或煩惱時被取笑,即使這種取笑是善意的。

不要因性別而疏遠。當你的孩子開始看起來像男人或女人時,父母往往會陷入性別刻板印象。父親經常會疏遠處于青少年期的女兒,對向一個開始變得性感的人表達愛意感到尷尬。他們無法想象自己的女兒仍然想去踢足球或周末去釣魚。女兒會因父親的退縮而感到受傷和被拒絕。母親經常擔心自己與青少年期的兒子沒有任何共同點,并希望父親能代替她。性別不應該決定你與孩子的關系:她仍然是父親的女兒,而他也仍然是母親的兒子。

當父母因自認為青少年不再想要或需要他們的愛而退縮時,青少年會感到被拋棄。當父母因期望青少年振作起來并有所作為而對他們嚴加管教時,青少年會感覺受到虐待。雖然這些聽起來很老套,但愛是你能給青少年的最重要的東西。不過光有愛是不夠的。

設定清晰合理的界限

認為青少年會反抗任何控制他們的嘗試的想法,純屬無稽之談。事實上,大多數青少年覺得他們的父母在大多數時候都是通情達理和耐心的。[1]超過一半的人承認,“當我的父母嚴厲時,我覺得他們是對的,即使我很生氣”。

導致青少年叛逆的不是對權威的主張,而是對權力的任意使用、對規則的解釋很少,以及沒有讓他們參與決策。“因為我這么說,所以你就該這么做”根本不適用于青少年。如果你堅持制定規則,不容許任何反駁,青少年會繼續嘮叨和抱怨(如果你幸運),或者背著你為所欲為(如果你不幸運)。

當父母尊重青少年的觀點,愿意和他們討論規則,并解釋為什么必須堅持這樣做或禁止那樣做時,青少年就不太可能反抗。[2]她可能并不總是喜歡你的最后決定,但是如果看到你已經考慮了她的觀點,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說“不”,她至少會認為你是公平的。研究表明,與父母堅持永遠正確的年輕人相比,那些父母愿意與他們討論的年輕人更有愛心,更尊重父母,更有可能說他們想像父母一樣。研究還表明,青少年會區分父母設定的規則是有意義的(被視為正當的)還是武斷的(有待商榷的)。[3]

讓青少年參與決策并不意味著父母放棄了自己的權威,而是意味著承認青少年正在成長,并有權參與影響其生活的決定。權威型父母仍然控制著孩子,但他們會征求并真誠地考慮孩子的意見。

在何處劃定界限

然而,有時你不得不劃清界限。父母和青少年應該清楚哪些家庭規則可以協商,哪些不能協商。[4]

涉及身心安全和根深蒂固的家庭價值觀的問題,屬于不可談判的規則范疇。在這些領域,父母確實不應該,也絕不能允許青少年自己做出決定。舉例來說,“別人的家里沒有成年人時,你不能去參加聚會”;“禁止搭乘飲酒的司機開的車”;如果你的家人有宗教信仰,要告訴青少年“你應該去教堂(或寺廟)”。

青少年可能會挑戰這些規則,但如果你把不可談判的規則限制在真正重要的問題上,他們更有可能遵守這些規則。你對這些規則要有充分且合乎邏輯的理由,并且無論何時被質疑,你都愿意提供你的理由。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也更加成熟了,你愿意協商其中的一些規則,比如參加無成年人陪伴的聚會。

時間要靈活

與家庭責任和個人行為有關的問題,應由青少年及其父母共同解決,同時要考慮雙方的需求和愿望。例如,青少年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間,如何穿衣,預計什么時候回家,什么時候做作業,花多少時間打電話,以及什么時候可以使用家庭汽車,這些都應該是可以協商的。這些都不是生死攸關的問題,但是如果你和青少年無法達成共識,你可能會發現你們經常在吵架(我在第三章中討論了解決沖突的技巧)。

我們有時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是,將行為與價值觀混為一談。假設宗教對你的家庭很重要:你關心兒子的精神發展,就像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一樣。當他抱怨每個星期日都要和家人一起去教堂時,你會生氣。他的反抗看起來就像是對你的攻擊。你的第一反應是“去教堂沒有討論的余地”。他聽從你的命令,但會想盡辦法讓每個人看到他對這種事是多么不感興趣。如果你花時間和他討論這個問題,你可能會發現他根本沒有拒絕你的價值觀。他抱怨的原因可能是,星期日是他一周中唯一可以睡懶覺的一天(星期六早上他必須8:30去上班),所以你們可以通過參加上午11點的禮拜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可能更喜歡和朋友坐在一起,而不是和家人坐在一起(你難道不應該高興他有和你同教派的朋友,他們的家庭和你有共同的宗教價值觀嗎?);他也可能想去另一個有更活潑的青年項目或特色唱詩班的教堂。也就是說,他想更多地參與宗教活動,而不是更少。當然,他可能會質疑有組織的宗教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和他討論這個問題,或者讓他與你的牧師談談。牧師可能會建議,在一段時間內,你的兒子可以在教堂為無家可歸者提供的項目中做志愿者,來代替去教堂做禮拜。關鍵是,即使是不可談判的規則也應該開放討論。

討論和協商的目標一方面是達成你、青少年和其他家庭成員都可以接受的規則;另一方面是教導青少年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為他人著想。

平衡控制與獨立[5]

雖然給予青少年再多的愛和支持都不為過,但控制過度卻是可能的。青少年不僅需要指導,也需要自由。他們想嘗試新的形象和新的感覺,練習做自己,而不需要你的幫助。

控制多少算控制過度?每當你的孩子要求更多的自主權,而你沒有花時間找出他真正想要什么以及為什么要,你條件反射性地說“不”會招致他的反抗。如果不考慮青少年的年齡、需求和能力,控制就會過于嚴格。16歲的孩子不應該像13歲的孩子一樣受到父母的控制,而一個成熟的13歲孩子比一個判斷力差、自制力差的孩子應該享有更多的特權。當你堅持幾年前制定的規則時,你就是不合理的和武斷的,因為青少年在不斷變化,你的期望值必須定期修正。

分階段給予自由。親子關系的最終目標是自主。但是,即使國家允許,你也不會在女兒16歲生日時把車鑰匙遞給她,并祝她“一路順風”。相反,你可以先讓她參加駕駛培訓,獲得學習許可證[6],并在成年人的陪同下練習駕駛。即使在她拿到駕照后,你也要先看她下午短途駕駛中的表現,然后再允許她晚上開車或在高速公路上長途駕駛。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其他成年人的特權。因此,應分階段逐步授予孩子自主權。對于衣服,你可以從讓孩子選擇他們想買的運動鞋和襯衫開始;讓他們自己購買,但確保他們在扔掉價格標簽之前與你確認;給他們一筆買衣服的零花錢,讓他們在這個范圍內隨心所欲地消費。在你晚上不再需要保姆之前,你的孩子應該有很多下午獨自在家的經歷。

將特權與責任聯系起來。自主并不意味著“搭便車”。青少年需要明白特權也承載著責任。如果你的兒子想使用家里的汽車,你應該要求他在回家前加滿油,并定期檢查機油和輪胎。你可能會在周六晚上把鑰匙給他,但條件是他幫忙洗車和收拾車庫。如果你的女兒想在你外出時邀請一些朋友來家里,她應該遵守家庭規則,比如禁止飲酒,禁止吸煙,禁止不速之客參加,不要留下爛攤子讓你收拾。

退后一步。當父母知道孩子犯了錯誤時,出手干預的誘惑是很強烈的。但是,除非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脅,否則盡量抵制這種誘惑。青少年需要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當你想掌控他們時,問問自己:“如果我不干預會發生什么?”即使后果很嚴重(如果你兒子一直忘鎖自行車,自行車就會被偷;如果你女兒晚交另一篇論文,她這門課就會得到D),也要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當你掌控他們時,你是在阻止你的孩子發展和鍛煉個人責任感。

假設你的女兒上學經常遲到。你已經厭倦了說服公交車司機一次又一次地等著你們,你可以把她從床上拖起來,把她帶到早餐桌上,并警告她,如果她再遲到一次,周六一整天就別想出門。當你禁足她時,她會生氣,對你充滿怨恨,并想辦法和你對著干,比如,整天生悶氣或拒絕做家務。她只知道,你讓她的周末過得很痛苦。相反,你為什么不在早晨7點敲她的房門,提醒她離出門只有15分鐘了?她肯定會遲到并要承擔后果:來不及吃早餐,步行上學,用她的零花錢支付打車費,被第一節課的老師拒之門外或放學后被留下來。讓她受到應有的懲罰,但也不要得理不饒人。自主也意味著有偶爾犯錯誤的權利,而不被父母羞辱和輕視(比如,“我沒有告訴過你嗎?”)。

在孩子的青少年期,父母應該退后的情況會增加,而必須干預的情況會減少。

堅定而公正

每個青少年都有違反規定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回應呢?

不要反應過度。你關了燈,正要上樓睡覺,這時你16歲的兒子跌跌撞撞地走了進來,很明顯他喝醉了。當你和你的配偶都不在家時,你不允許12歲的女兒邀請朋友到家里來,但有一天你提早下班,發現她和蘇珊單獨在家。不要發火,聽聽他們的解釋吧。也許有一個完全合理的解釋:他不知道飲料里被偷偷摻入了酒;她和蘇珊正在合作一個學校項目,可圖書館很早就關門了。除非你的孩子有闖禍的歷史,否則在你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之前,先假定他是無辜的。

懲罰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正如一個孩子所說:“懲罰是父母對你做的事情,后果是你對自己做的事情。”[7]懲罰是想讓青少年合作的最無效的手段之一。通常家長最好的做法是袖手旁觀,讓青少年自己承受他們行為的自然后果,比如宿醉、成績不好或任何可能的結果。

第二種替代懲罰的方法是簡單地說:“我很失望,我不希望這種事情再次發生。”與父母關系良好的青少年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通常會盡量避免讓父母失望。假設你的女兒在只有學習許可證的情況下,開著家里的車帶著幾個朋友去兜風,那就告訴她你對她所做的事情的感受,這比拿走她的學習許可證、推遲她的駕駛考試,或者其他一些具體的懲罰更有效。我并不是建議父母試圖讓青少年感到內疚,比如說:“我一直信任你,可你怎么能做出這種事?”但是要表達你對這種行為的不滿,而不是針對青少年這個人來表達,比如說:“我很生氣你在沒有駕照的情況下開車,這是一件愚蠢而危險的事情。”

施加替代懲罰的第三種選擇是問青少年,他認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你兒子醉醺醺回家后的第二天早上,你可以和他談談適度飲酒的問題。如果他同意以后不會喝酒了,但兩周后又醉醺醺地回家了,請指出他違反了你們之間的約定,并問他覺得應該承擔什么合理的后果。使用這種方法的父母經常會發現,青少年對自己的懲罰比父母實施的懲罰更嚴厲。你可能正在考慮對他禁足一周,而他可能會提議下個月不允許他參加聚會。懲罰的嚴重性不如他實施自我懲罰本身重要。當父母單方面決定懲罰時,青少年的悔悟會與怨恨交織在一起。當青少年決定自我懲罰時,他們不能哭訴“不公平”。不過,要確保你們之間達成的任何約定都是可執行的。即使是青少年自己提出的禁足兩個月——這不是不可能——也很難執行。

必要時采取行動。當青少年的不當行為是習慣性的或有危險的時候,你應該采取行動。與青少年討論你不能允許這種行為發生的原因,并努力達成約定。如果你不同意這個約定,提前讓你的孩子知道違反規則的懲罰是什么。

懲罰應該“依罪而定”。如果青少年再次在宵禁后外出,她將被禁足;如果拒絕遵守有關駕駛安全的規定,她將不被允許使用汽車;如果她以你禁止的方式使用金錢,比如去你禁止她進入的舞蹈俱樂部,你會削減她的零花錢;如果她總是不做家務,你會給她額外的家務;等等。

對重大違規行為要進行嚴厲懲罰。當你對忘記修剪草坪這樣的事小題大做時,你就失去了信譽。對酒后駕車的懲罰應該比在宵禁后外出更嚴厲;對遲到的懲罰也應該比沒把臥室打掃干凈更嚴厲。提前制定懲罰措施可以鼓勵青少年思考不同行為的嚴重性。

無論青少年做了什么,都不要使用體罰。一項又一項研究表明,暴力會導致暴力。打女兒的臉或把兒子扔到墻上,不是管教,而是虐待兒童,即使這個青少年和你體格一樣大,或者比你還大。體罰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會適得其反。研究表明,毆打并不能阻止不良行為;相反,它還會助長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和攻擊性。辱罵青少年、譴責他們也會產生類似的后果。父母采取這些體罰的策略于事無補,反而助長了問題的產生。

當你和孩子生氣時,請推遲討論。當情緒激動時,必然會有人受到傷害,即使不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讓青少年知道你的感受(“我現在太生氣了,不能說話。”),但要推遲討論和做出決定,直到你們都冷靜下來。如果你曾經失去控制,不要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而是要道歉:“我不應該打你,這是錯誤的,我很抱歉,這種情況永遠不會再發生了。”如果你或你的孩子經常失去控制,你和家人就需要接受專業幫助(參見第三章相關內容)。

保持一致。這意味著:

第一,執行一致。不要因為這次你累了或想避免沖突而強制執行一條規則,而下次就放任不管。當你行動不一致時,青少年會認為任何規則都是武斷的。

第二,與你的配偶保持一致。如果你和你的配偶對希望孩子做什么有嚴重的分歧,那么先私下里解決你們的分歧,并向孩子表明你們有著統一的立場。(只要孩子看到通情達理的人可以持有不同意見但仍然相互尊重,那表達小小的分歧就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挑撥你們之間的關系。

第三,與你的價值觀和信念一致。如果你強調誠實的重要性,當你的兒子誠實地告訴你他連續三天曠課時,不要大發雷霆,坐下來和他談談為什么逃學,以及你們能一起做些什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他逃學卻不告訴你——你接到了學校的電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第四,在面對來自孩子的壓力時始終如一。青少年都有挑戰極限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抱怨別人的父母更開明,指責你對他們過于吹毛求疵,當你不讓步時,他們會抱怨和生悶氣。有時父母確實讓步了,因為他們有意無意地擔心,如果太堅持自己的原則,孩子會不喜歡他們。但青少年不喜歡的是隨意使用權力,所以不用擔心有那么一兩天你不受歡迎。

要接納你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和任何其他年齡的人群一樣,青少年也具有個體差異。那些接受對青少年的刻板印象并將其應用于自己孩子的父母,不考慮孩子的特殊需求和能力,最終自己的行為也會變得刻板。一種常見的模式是,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時,一些與孩子關系融洽的父母會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壓制孩子。為什么?因為他們認為青少年期會帶來麻煩。毫不奇怪,青少年認為父母行為的這種變化是不公平的。父母的過度警覺產生了與他們的初衷相悖的結果:青少年叛逆,父母認為所有青少年都叛逆的假設得到了證實。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避免這種惡性循環。

把你的孩子當成你的孩子,而不是一個刻板印象里的青少年。一個13歲的女孩在鏡子前制作自己的MTV(音樂電視)視頻,她正是5年前在自行車上練習特技時撕破衣服、擦破膝蓋的那個人。青少年期可能會產生偶爾的情緒低落,但不會導致性格的變化。[8]如果你的女兒在小學時是一個喜歡炫耀的人,那么她在高中時也會是一個這樣的人,盡管方式不同。如果她小時候對自己要求很高,那么到了青少年期她也會這么做。如果她8歲時膽小,需要很多支持和鼓勵,那么她18歲時仍然需要支持。如果她小時候很合群,那么她青少年期就會很外向。當青少年適應初中、約會等新情況時,可能會有暫時的不適,但她對人和新體驗的基本取向不會有太大改變。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在孩子童年時就學會了適應彼此的個性,那么在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時,你們可能也會很好地相處。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學時期就很難相處,那么你們之間的問題在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時就不會消失,甚至可能會變得更糟。大多數符合“沒有原因的叛逆”這一刻板印象的青少年,并不是在青少年期變成這樣的,而是他們一直都很難相處。

把你的孩子當作一個人,而不是某個性別的成員。如今,許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擺脫過去的性別刻板印象:他們鼓勵男孩有感受力、有藝術感,鼓勵女孩在數學和競技體育方面表現出色。然而,當他們的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時,父母的這種中立性就會減弱。現在,家務是根據性別分配的:“年輕男性”不需要幫忙收拾餐桌,“年輕女性”可以不做讓人汗流浹背、臟兮兮的庭院整理和汽車修理工作。這傳遞了什么信息?男孩可以期待被服侍,女孩應該得到供養。如果青少年是男孩,父母往往會變得更加寬容;如果青少年是女孩,父母往往會變得更有控制力。這對男女性都不公平。

提醒自己,青少年的大多數選擇都不是終身承諾。很少有青少年會與高中時的戀人結婚,在13歲時走上他們為自己規劃的職業道路,或者與九年級的朋友做一輩子的朋友。只要他犯的“錯誤”不是真正危險的,或后果不是不可挽回的,就讓他犯吧。這樣他會學到更多關于生活的知識。

讓你的孩子成為他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你曾經或希望成為的樣子。父母把孩子視為自己在各個年齡段的延伸。但是,在孩子的青少年期,通過你的子女間接體驗生活的傾向會加劇。一個原因是成年人更容易回憶起自己的青少年期(“當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而且父母往往認為青少年現在做出的選擇是不可改變的(“如果你現在不加入管弦樂隊,你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音樂家。”)。

另一個原因是,成年人可能正在經歷自己的身份危機,因為他們進入了中年期,而此時他們的孩子正處于青少年期,這可能會促使他們試圖通過青少年的經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參見第一章)。一個從未成為運動員的父親可能會鼓勵兒子參加體育運動,以彌補自己的缺憾;一個十幾歲時非常害羞的母親堅持要讓女兒成為聚會的主角。

回過頭來看,作為父母,我們很容易發現我們原本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抓住更多的機會,更好地照顧我們的身體,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正確的位置。我們懷舊,與其說是對青少年期的懷念,不如說是我們如何用現在的認知來重溫我們的青春。把孩子的青少年期看作你的第二次機會是很誘人的,但是考慮到你的經驗和成熟度,期望青少年像你一樣行事是不公平的。

青少年有做自己的權利。事實上,你曾經是舞會上的焦點、曲棍球隊的隊長、高年級的年級主席、優等生協會會員或政治活動家,并不意味著你的孩子將會或應該和你一樣。同樣,你曾經是一個害羞、動作不協調或成績為C的學生,并不意味著你應該強迫你的孩子做到你沒能做到的一切。青少年需要發展自己的長處,追求自己的興趣。如果你和孩子對棒球或巴赫有共同的興趣和熱情,那就更好了。如果你的孩子覺得棒球很乏味、巴赫很無聊,不要把這看作是對你的拒絕。

讓你的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哥哥或姐姐的復制品或補償。期望邁克爾追隨馬特的腳步,或者期望埃米莉彌補杰茜卡的所有過錯,是不現實的。當青少年覺得自己經常被拿來和別人(兄弟姐妹、街對面的青少年、你過去的樣子、一個理想的人、一個刻板印象)比較時,他們的自信心就會下降。無論這些比較是負面的(“你為什么不能更像薩拉?”)還是正面的(“如果我有你的天賦……”),其潛在信息都是,青少年被愛是因為他們達到了某種武斷的標準,而不是因為他們自己。


[1]D.Offer et al.,The Adolescent:A Psychological Self-Portrait(New York:Basic Books, 1981), 66-69.

[2]C. Cooper et al., “Individuality and Connectedness in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Adolescent Identity Formation and Role-Taking Skill,” in H. D. Grotevant and C. R. Cooper,eds.,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the Family(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3), 56.

[3]J. Smetana and M. Villalobos,“Soci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 in R. Lerner and L.Steinberg,eds.,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New York:Wiley, 2009).

[4]有關額外的指導方針,參見:G.Dorman et al.,Living with 10-to 15-Year-Olds:A Parent Education Curriculum(Carrboro,NC:Center for Early Adolescence,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1982).

[5]Laurence Steinberg, “Autonomy, Conflict, and Harmony in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in S.Feldman and G.Elliot,eds.,At the Threshold:The Developing Adolescent(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6]在美國,獲得正式的駕駛執照之前,必須先獲得一個學習許可證。學習許可證允許持有人在有成人監督的情況下進行駕駛練習,并且必須在持有此許可證期間通過筆試和路試后,才能獲得正式的駕駛執照。——編者注

[7]引自:Thomas Lickona,Raising Good Children:From Birth Through the Teenage Years (New York: Bantam, 1985), 290.

[8]E. Susman and L. Dorn, “Puberty: Its Role in Development,” in R. Lerner and L. Steinberg,eds.,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New York:Wiley,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德保县| 定边县| 嵊泗县| 略阳县| 泊头市| 策勒县| 钦州市| 山东省| 雅安市| 彭泽县| 阿图什市| 佛教| 彭山县| 曲周县| 奎屯市| 沅陵县| 平泉县| 通山县| 宣汉县| 新巴尔虎左旗| 荔浦县| 衢州市| 和平区| 思南县| 广安市| 安义县| 玛多县| 乌恰县| 丹阳市| 金川县| 焦作市| 沙洋县| 赤水市| 淳化县| 浪卡子县| 定西市| 五莲县| 神农架林区| 额尔古纳市|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