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新媒體文案寫作(慕課版)
- 楊萬娟 劉陽 張衛利主編
- 1024字
- 2025-05-19 15:54:20
1.1.2 AIGC的發展歷程
作為一種重要的應用工具,AIGC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逐漸在諸多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嶄露頭角。
AIGC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起步探索期、沉淀積累期和高速發展期,這一分類與多個關鍵技術的進步和里程碑事件有關。具體階段內容如下。
1.起步探索期
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屬于AIGC技術的起步探索期。AIG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工智能的早期探索,如圖靈測試(1950年)提出了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哲學問題。這一時期,雖然技術尚未成熟,但已有學者開始嘗試用計算機生成簡單的文本和圖案。典型案例是早期的自然語言處理程序“伊莉莎(ELIZA)”,它由約瑟夫·魏岑鮑姆開發,可以模擬心理治療師與患者的對話。雖然伊莉莎只是基于模式匹配的簡單程序,但它展示了計算機生成文本對話的可能性。
2.沉淀積累期
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10年代中期屬于AIGC技術的沉淀積累期。隨著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特別是2000年之后,神經網絡的復興讓研究人員開始嘗試用更復雜的模型生成內容。伊恩·古德費洛(Ian Goodfellow)等人在2014年提出的生成對抗網絡是一個重要突破,它通過兩個網絡的對抗訓練生成逼真的圖像,開啟了AIGC技術的新篇章。
在此期間,深度學習技術的廣泛應用加速了AIGC的發展。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突破,如 Word2Vec(2013年)、Transformer(2017年)等模型的提出,使機器生成文本的質量和連貫性大幅提高。同時,圖像生成技術如 StyleGAN(2018年)的出現,展示了生成高分辨率、多樣化圖像的能力。這些技術為AIGC的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AIGC開始探索文本、圖像、聲音等多模態內容的融合生成,為內容創作帶來更多維度的創新,也為下一階段的技術突破做好鋪墊。
3.高速發展期
進入21世紀10年代中期以后,AIGC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以OpenAI的GPT-3(2020年)和后續的ChatGPT(2022年年底)為代表的大規模語言模型的出現,標志著AIGC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這些模型能夠生成連貫、有邏輯,甚至具有創意的長文本,極大地推動了AI在內容創作、客戶服務、教育、娛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隨著技術的成熟,AIGC在電子商務、數字媒體、在線教育、智能客服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例如,AIGC工具生成的商品描述、個性化推薦、教育內容定制化服務等,均體現了AIGC在提高效率、個性化服務方面的強大能力。同時,AIGC開始與更多行業結合,如電影制作、音樂創作、游戲設計等,不斷拓展其邊界。
AIGC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倫理、隱私、版權等社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監管框架的構建和倫理準則的制定也逐漸提上日程,成為該領域不可忽視的部分,旨在確保技術健康、可持續地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