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程后,大家心情抑郁,自然覺得旅途枯燥無趣。但快到達目的地時,一看到馬上就要居住的鄉間,她們的興致便高漲起來,先前的沮喪也一掃而光。進入巴頓山谷后,那里的景色令她們分外喜悅。山谷中土地肥沃,林木茂密,牧草豐盛。沿著蜿蜒的山路走上一英里多,便到她們自己的房子了。房前只有一個綠蔭庭院,母女四人穿過一扇整齊的便門進入院子。
以住房而論,巴頓鄉舍雖然很小,卻也算舒適緊湊。但作為一間鄉舍[11],這房子就有缺陷了——樣式中規中矩,房頂鋪的是瓦,窗板沒有漆成綠色,外墻上也沒有爬滿忍冬藤。一條狹窄的走廊徑直穿過房子,通向后面的花園。走廊兩旁各有一間客廳,約十六英尺見方;從客廳再往里是下房[12]和樓梯。此外房子就只剩四間臥室和兩間閣樓。房子建好的時間并不長,修繕得也很好。同諾蘭莊園比起來,這房子確實顯得寒酸低矮!剛進屋時,她們因為追憶往昔而落淚,但這淚水很快就干了。仆人見主人到了,都開開心心地出來迎接,主人也跟著快樂起來。每個人都為別人著想,決心表現出高高興興的樣子。此時剛入九月,正值一年的好季節,加上她們初來乍到就碰上好天氣,對這里產生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她們后來長久地喜愛這個地方,這份第一印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房子選址相當理想。屋后緊靠著高山,左右兩側不遠處也有山巒依傍,其中一部分是丘陵草原,其他的則是耕地和密林。巴頓村大部分坐落于群山中的一座山上。從鄉舍窗戶望出去,便能看到這個美麗的村莊。房子正面的視野尤其開闊,整個山谷的景色盡收眼底,甚至看得到遠處的田野。山谷在那個方向被環繞鄉舍的山巒截斷,但是在兩座最陡峭的山巒之間,山谷朝另一方向分出了一條另有名字的支谷。
整體而言,達什伍德太太對房子的大小和陳設還是很滿意的。她雖然習慣了之前的生活方式,少不得要給新家添置物品,但這種增添和修繕對她來說卻是樂在其中。眼前她手里有足夠的現金,可以把房間布置得更雅致些。“至于房子本身,”她說,“我們一家人住著肯定太小了。但現在月份不早了,來不及再改建,我們只好先湊合著住下。等到來年春天,要是我手頭更加寬裕——我敢說這是肯定的——我們或許可以考慮一下改建的事。我希望能常常邀請朋友來這里聚會,所以那兩間客廳都太小了。我倒是想把走廊并入一間客廳,或許還要加上另一間客廳的一部分,然后將剩下的部分改成走廊。這么一來,再增建一個新客廳——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一間樓上的臥室和一個閣樓,這座小鄉舍就能住得很舒服了。我本來打算把樓梯修得更漂亮些,不過我們不能指望所有事情一蹴而就,雖然加寬樓梯并不算什么難事。我想還是到了春天,先看看手頭有多少余款,再根據情況制訂改建方案吧。”
達什伍德太太一生從未攢過錢,現在竟然要從一年五百英鎊的收入里省下錢來完成所有的房屋修繕計劃。在此之前,母女四人明智地接受了這房子的現狀。她們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把書籍和其他物品布置妥當,努力為自己營造出家的感覺。瑪麗安的鋼琴也拆包了,擺放在恰當的位置。埃莉諾的畫則掛在客廳的墻上。
第二天早飯后不久,母女們就這樣各自忙碌的時候,房東突然登門來訪,歡迎她們來到巴頓,還告訴她們,如果有什么短缺,他可以從自己的府邸和花園取來。約翰·米德爾頓爵士年約四十,相貌堂堂。他曾去斯坦希爾拜訪過,但因為時間久遠,幾個表侄女都不大記得了。他滿臉喜氣,舉止風度與他信件中的口氣一樣友善。她們的到來似乎確實令他非常滿意,她們的舒適則成為他深切關心的問題。他一再表示,真誠地希望她們能與他家保持親密友好的關系,并且熱情地勸說她們在徹底安頓好之前每天都去巴頓莊園用餐。他懇求起來十分固執,甚至有些失禮,不過她們沒有生氣。他的一片關心并不只是嘴上說說,在離開后不到一小時就從巴頓莊園送來滿滿一大籃子蔬菜水果,天黑之前又送來些野味。不僅如此,他還堅持要替她們往郵局送取信件,還樂于每天把自己訂的報紙送給她們看。
米德爾頓夫人托丈夫捎了個口信,也是十分客氣,表示愿意在她們母女方便的時候,前來拜訪達什伍德太太。達什伍德太太同樣客氣地發出了邀請,于是,這位爵士夫人第二天就被引見給達什伍德母女了。
當然,她們是很想見見這位夫人的,因為她們以后在巴頓能否過得舒適,很大程度上要仰仗于她,她要光臨正合她們心愿。米德爾頓夫人不過二十六七歲,面容俊俏,身材高挑,體態迷人,談吐優雅。她丈夫所缺少的高雅舉止,她倒是全都具備。不過,若是她能多幾分她丈夫的坦率和熱情就更好了。她待的時間一長,達什伍德母女便不再像開始那樣欣賞她。因為她雖然有良好的教養,卻過分矜持冷淡,簡單寒暄幾句后,再無話可說。
不過,大家還是聊了很多。這得歸功于約翰爵士極其健談,而且米德爾頓夫人也有先見之明,將自己家的老大——一個六歲左右的小男孩——也帶了來。有了這孩子,只要談話陷入僵局,太太小姐們總可以圍繞他找到新話題。因為她們免不了要問問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夸夸他長得多好看,還會問他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都由他母親代答,他自己則黏在母親身邊,頭也不抬。這讓爵士夫人頗感意外,因為小家伙在家總是又吵又鬧,到了客人面前卻這般羞羞答答。每逢正式拜訪,人們總會帶上孩子,以便提供談資。就像這次,大家花了整整十分鐘來討論這孩子更像父親還是更像母親,以及具體哪個部位像哪個人。當然,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樣,并對別人的看法深感驚訝。
很快,達什伍德母女就獲得了對約翰爵士另外幾個孩子展開爭論的機會,因為直到她們答應第二天去巴頓莊園用餐,爵士才肯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