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作者后記

合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我的思緒仍在李明陽走過的五大洲間徘徊。從廣州的廣交會到沙特的沙漠綠洲,從新加坡的華人商圈到柏林的冷戰邊界,從莫斯科的紅場到紐約的華爾街,再到上海的外灘----這些場景已在我腦海中構筑了無數個日日夜夜。

《一個國際商務師的冒險人生》的創作歷程比我想象中更為漫長而艱辛。三年前,當我開始搜集改革開放初期外貿人員的口述史料時,我并未料到這會成為一次情感與記憶的深度探索。在采訪數十位老一輩外貿工作者的過程中,我被他們樸實的講述和閃光的眼神深深觸動。他們中有人已是白發蒼蒼,卻在談起那段“走出去”的歲月時,仍激動得像個年輕人。

李明陽這個角色,融合了我所接觸的許多外貿前輩的特質與經歷。他的商業才華、愛國情懷、文化困惑、情感掙扎,都來源于真實故事。而蘇菲亞這一角色的靈感,則來自一位受訪者談及的中東商人女兒---她在八十年代初以大膽開放的思想打破傳統桎梏,幫助中國商人在沙特打開局面的故事。在當時政治與文化的雙重壁壘下,中東與中國之間的情感紐帶顯得尤為珍貴與復雜。

整理素材時,一位曾在冷戰時期往返于東西德之間的外貿老將的回憶令我印象深刻。他描述如何在柏林墻下目睹分裂的城市,如何在嚴密監控下完成意義重大的設備采購,如何在政治高壓下依靠智慧與韌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他說:“我們那時候做生意,不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證明——中國人能夠在世界舞臺上站穩腳跟。”這種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的情懷,成為了貫穿本書的精神內核。

寫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歷史真實與文學創造。改革開放初期的國際貿易環境充滿復雜性,既有政治冷戰的陰影,也有文化沖突的障礙,還有技術封鎖的壁壘。我試圖通過李明陽的視角,展現那個特殊時代中國人面對世界的復雜心態——自豪卻又自卑,開放卻又謹慎,渴望融入卻又堅守本色。在每一章的情節設計中,我都力求展現這種矛盾與融合。

書中李明陽與蘇菲亞的感情線索,或許會被一些讀者視為小說的浪漫元素,但在我看來,這段跨越文化與信仰的情感羈絆,正是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隱喻——充滿吸引與排斥、理解與誤解、靠近與疏離。最終,兩人選擇以事業伙伴的方式延續這段無法簡單定義的關系,也暗合了中國與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的共存之道。

2001年中國加入WTO是我選擇作為故事終點的原因。這一歷史節點標志著中國真正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也是早期外貿工作者努力的集大成。當李明陽和蘇菲亞站在上海外灘,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的那一刻,我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開闊。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作過程中,我刻意避免了簡單的愛國主義和淺薄的成功學敘事。李明陽的成功并非一帆風順,他經歷了文化沖突的困惑、商業競爭的挫折、情感抉擇的痛苦、價值觀重塑的迷茫。這些掙扎與成長,才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如今,當我們談論“一帶一路”、全球供應鏈、中國企業“走出去”時,很容易忘記這一切的起點是那些背著簡陋行囊、拿著薄薄外匯,懷揣著改變國家命運夢想的外貿先行者們。他們或許不如創業英雄那樣光彩奪目,但正是他們的堅韌與智慧,為中國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寫完這本書,我常常想起一位老外貿人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我們那時候做生意,就像在大海里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經驗可循,沒有前人可效,每一步都是探索,每一步都可能是突破。”這種開拓者的勇氣與定力,正是《一個國際商務師的冒險人生》想要傳遞的精神遺產。

最后,我要感謝所有為本書提供素材和靈感的受訪者,感謝我的家人在我埋首創作時的理解與支持,感謝編輯團隊的專業與耐心。更要感謝你,親愛的讀者,是你們的閱讀讓這段被大歷史掩蓋的個體奮斗重獲光彩。

愿這本書能為中國改革開放史增添一抹屬于普通人的色彩,也愿李明陽的故事能激勵更多人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商路無疆”。

-----作家木子馬丁

2024年11月于上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高尔夫| 乌拉特后旗| 九江县| 五寨县| 樟树市| 和顺县| 新邵县| 乐山市| 潞西市| 卓资县| 馆陶县| 德化县| 贵港市| 宝山区| 忻城县| 大渡口区| 平武县| 青海省| 赤城县| 静海县| 平昌县| 高邑县| 徐州市| 石狮市| 长葛市| 成武县| 新田县| 仁寿县| 象山县| 环江| 安平县| 卫辉市| 汤原县| 英吉沙县| 新津县| 嘉义县| 琼海市| 聂拉木县| 伊川县| 运城市|